首先是資金充足,中國承諾佔比不會超過20%,目前中國已經出資500億美元,起初的想法是50%的股份擁有絕對話語權,當時考慮的是亞投行的幾個初始成員國資金量較少,拿不出太多的錢,如果中國一家獨大,就成了中國單方面的資金輸出,但是如果有歐洲國家一起來分擔,能夠把中國股權壓縮到20%,也是中國樂意看到的,而且其他歐洲國家也有佔比的動力
500億美元如果只佔比20%,那麼差不多亞投行最後資金量會達到2500億美元,資金量高於亞開行
由於基本上銀行是為了亞洲基礎建設投資成立的,亞投行有了資金,中國現在問題是生產過剩,基建過剩,建了大量的不必要的基礎設施,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之類的超級集團基本上把中國能建的鐵路,公路都建的差不多了,急需要更多的項目,亞投行成立后,這些集團就可以在其他國家興建基礎設施,像印度,柬埔寨,印尼之類的國家還是很缺的。
其實像韓國之類的製造業起價的國家,也很缺項目。製造業起價的國家,都能來分一杯羹
過去老說中國會崩潰,其中有一個理由就是中國把未來幾十年能建的東西都建了, 那以後怎麼辦?其實路都是人走出來的,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我自己建完了,我可以替別人建啊。
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表示,對於美方的看法不便評論,但府方仍會維持馬總統表示的「扮演區域和平締造者、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支持國際協助發展較慢國家建設」等三個理由,爭取參與亞投行,立場不變。
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黃偉哲說,加入亞投行對台灣加入區域經濟體有幫助,站在國家利益考量的考量上,支持馬總統主張加入亞投行的決定。
黃偉哲說,台灣夾在美、中兩強之間,希望美國對台灣能適度尊重,也呼籲大陸當局能在這個時候,給予台灣適度的國際空間。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表示,台灣政治上長期被打壓,任何能加入國際空間機會,當然盡可能不計成本加入,更何況加入亞投行等於進入另類TPP區域整合機制,對台灣提升國際政治與經濟競爭力一定有幫助。
賴士葆說,亞投行是由中國大陸做莊,美國當然不舒服,但台灣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要考量,在這件事情上還是要有獨立思考。目前問題在於要以什麼名義加入亞投行,如果以國家名義申請加入,恐怕會有問題,觀察指標是香港,只要香港可以加入,大陸一定會想辦法讓台灣加入。
賴士葆說,亞投行並非歸屬於聯合國下的組織,我國或許可循世界貿易組織(WTO)、亞太經合會(APEC)或亞洲開發銀行等模式,以獨立經濟體名義加入亞投行。
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說,台灣可觀察歐美國家跟亞洲主要國家對亞投行的動向,如果對台灣有正面積極幫助,「這是可以考慮的」;決定參加前,政府有必要說明台灣是用什麼方式及名義參加,才能兼顧台灣的國格以及經濟發展。
奇蹟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