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shin wrote:你不知道病毒會變異嗎(恕刪) 呦先跟我們說說,你的知識是哪裡來的?你是不是有相關的背景?醫療人員或是公衛人員?還是報紙?我不知道有哪個病毒半年到一年從很低的致死率到變成很高的致死率所以你是說病毒其實本來在美國致死率並不高,但傳到中國之後開始就變成高致命性?但那也表示根本是不同的病毒,請問你的這種說法有何科學上的實證,還是你認為是就是?你為何排除這可能根本就是不同病毒?你可否舉出一種病毒會在短短半年期間從致死率並不高的病毒變異成致死率很高的病毒?請說來讓我們了解一下你這麼認定的原因
三更雨 wrote:第一个发现不明病毒的(恕刪) 我早就知道這些人滿滿的惡意, 他們無視美國早於大陸爆發疫情前異常大量死亡的美國流感, 他們更懶得解釋美國為何能夠一個三月份就暴增30萬確診; 按這些人的邏輯就是: 誰願意且有能力辨識出這病毒的, 誰就去扛這個全球衛生安全不定時炸彈的鍋
三更雨 wrote:果然又开始扯其他的了(恕刪) 你也是張嘴就來病毒並不是來自於武漢請回答我問的問題說說看怎麼其他地方之前沒有這麼高的致死率這麼嚴重的狀況另外,既然你說那之前就有了,是否表示其實中國之前也在隱瞞,因為中國也一直有肺炎或是流感病例啊?以及武漢之外的中國其他地方為何沒有同時因為外地傳入而產生同時感染的住況?為何從人數看起來,湖北人最多,並以交通或是地理區域的遠近程度呈現感染人數多寡?
病毒傳染從1例到1萬例是需要時間的,從1萬例到幾十萬例卻很快,而美國去年幾千萬“流感”,因所謂“流感”死亡幾萬人,而“流感”是有疫苗的,以美國的醫療技術怎麼連個流感都控制不住,還死這麼多人?也許美國不是有意要隱瞞疫情,但是只能說美國疏忽大意,把新冠當流感治,而新冠跟流感很多症狀相同,沒檢測就不會有 Stereophotography wrote:不檢測就沒確診數 那...(恕刪)
三更雨 wrote:美国cdc都说了流感(恕刪) 所以你們唯一的論證就是CDC這句話嘛不過我也不覺得病毒來自武漢看看你們自家人怎麼說的吧不過算了 你也是來上班不是來講理的 祝你今天洗地開心喔————研究員被蝙蝠「血尿噴到皮膚」! 新冠肺炎來自「武漢疾病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病毒可能源自蝙蝠,特別是菊頭蝠(Rhinolophus Bat)。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肖波濤(Botao Xiao),發表題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源頭可能性》的報告,指出距離被指是爆發疫情源頭的華南海鮮市場不足300公尺的武漢疾控中心,曾捕捉蝙蝠研究冠狀病毒,更有研究員被蝙蝠的血和尿濺到,研究員要自我隔離14日。菊頭蝠。(圖/Business Insider)菊頭蝠。(圖/Business Insider)肖波濤是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曾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並與美國西北大學等校有合作研究,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根據他的報告,指出距華南海鮮市場280公尺的「武漢疾控中心」曾抓捕600多隻蝙蝠做研究,還有研究員被蝙蝠襲擊,甚至被蝙蝠的血液、尿液濺射。不過,肖波濤的報告並非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上,僅在科學論文分享網站Research Gate上發布,原文已被刪除,只剩下網友備份的版本。肖波濤報告中提到的「武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疑似是病毒出現的途徑,中心內管理著研究動物,主要用於病原體的收集與鑑定。這個實驗室的研究項目,包括從關在籠中的動物身上抽取組織樣本以提取基因排序,而樣本及受污染的物資都會被棄置。這可能會是武漢肺炎的源頭。他指出,疾控中心曾抓有600多隻蝙蝠,湖北省有155隻、浙江省有450隻蝙蝠,其中也包含中華菊頭蝠。病毒來自距離華南海鮮市場280公尺的「武漢疾病控制中心」?(圖/Mirror UK)病毒來自距離華南海鮮市場280公尺的「武漢疾病控制中心」?(圖/Mirror UK)事實上,中心內的研究員也曾在2017年、2019年受訪時提到兩場意外,一次是被蝙蝠攻擊,皮膚被蝙蝠的血液濺到,當事人曾自我隔離了14天;另一次則是有蝙蝠尿在身上;並曾在蝙蝠的身上發現活蜱蟲(a live tick)。報告內也強調,相關的研究雖還需要可靠證據,但病毒洩漏到周圍,造成第一批患者受感染是有可能的。
knightcsf wrote:呦先跟我們說說,你的(恕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科學家對病毒來源的探索也越來越多。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教授蓋里(Robert Gary)日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時指出,根據他們的分析,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新冠病毒源頭。此一結論迅速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醫學》在3月17日發表一篇由5位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澳洲的科學家聯合撰寫的最新研究論文。這篇論文主要觀點是: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製造的,也並非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3月18日,美國杜蘭大學官網登載了對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該校病毒學家蓋里受訪的影片。在影片裡,蓋里教授解說了他們團隊對新冠病毒起源的相關研究。他說:「我可以告訴你這不是生化武器,沒有人在實驗室中製造出這種病毒,這是自然界的產物。現在我們不知道該病毒在人類中生存了多長時間,可能只有幾個月,可能是數年,甚至是幾十年,然後最終發生了一個小突變,讓它變得以更快的速度傳播。」「美國廣播公司」在3月27日報導了對蓋里的訪問。當中,蓋里說了一則關鍵資訊:儘管有人認為病毒起源於武漢一家海鮮市場,但他認為這是錯誤的。他說:「根據我們的分析、還有一些科學家的分析,都指向有比武漢一家海鮮市場更早的起源。武漢確實有一些病例,但那裡不是病毒的起源。」(There were definitely cases there, but that wasn’t the origin of the virus)。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有了發現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透過研究,有了更多的發現。例如 《柳葉刀》的網路版在1月24日發表了一篇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7名臨床醫生參與的研究論文,以最初被收治的41例新冠病例作為研究對 象,結果發現其中13名病例跟華南海鮮市場無接觸史。1月26日,《科學》雜誌發表一篇題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文章,引遂美國喬治城大學傳染病專家盧西的觀點指出:「13個人跟這個市場沒有任何聯繫,這並非一個小數字。」他認為,如果是這種情況,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源自其他地方。中國權威的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院士近日也指出,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大陸,但不一定發源於中國大陸。日前,加拿大智庫「全球研究」在網站上發表署名羅曼諾夫的文章,引用臺灣病毒學家對疫情嚴重的伊朗和義大利病毒來源的分析,指出這兩國公開了當地流行的基因組,發現它們跟中國的基因組不同。文章同時指出,由於西方媒體大量關注中國大陸,許多人以為新型冠狀病毒是從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的,但現在看來似乎已被證明是錯誤的。3月26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一篇由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兼職教授張永振及澳洲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醫學科學院教授傅默斯合寫的評論。他們的團隊曾率先向全球公開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這篇評論認為,在2019年12月之前,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在人群「隱秘傳播」階段發生了一些關鍵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出現的時間可能比大家所想的更早,甚至不一定最早出現在武漢。多國發現無中國接觸史病例目前越來越多國家發現並無中國接觸史的病例。例如美國加州發現有些患者既沒有疫情重災區旅行史、也沒有接觸過已知的新冠肺炎病例。伊朗最先確診的兩名者也沒有中國旅遊史。日本一名男子從夏威夷旅行返回日本後確診,短期內他未曾到過中國大陸。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報導,儘管已知的英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是1月31日發現的,但最新研究發現1月中旬英國已經有新冠肺炎病例,是來自東薩塞克斯郡的一個家庭(目前正在核檢)。透過對該戶家庭成員的前期活動調查發現,他們在發病前一個月裡都沒有跟中國人的接觸史,卻有跟美國人的接觸史。那麼,大家不禁要問了,病毒到底來自何處? 正如蓋里教授在受訪中指出,表面蛋白的突變可能是觸發這次大流行的原因,但是在積累到目前情況之前,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可能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原文網址: 美國病毒學家:新冠病毒較弱版本 可能早已傳播數年 | ETtoday國際新聞 |2020-03-30 18: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