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吃緊!30年來「首度」進口印度米一次買10萬噸

慢火奶茶 wrote:
連防寒衣都有問題 是(恕刪)


GEN II ECWCS防寒衣有問題嗎?人家買就有了,也買得到,問題在哪呢
有國家連這種好料防寒衣都買不到,以為是一般衝鋒衣,結果只好蓋方艙屋躲屋內不出門
用Yh搜尋的總是找出一堆好笑資訊,偏偏有人信以為真,不禁讓老頭想起以前那個南港豪洨哥

談判進度遇僵持很正常,所以倒楣弱國買點米輸點誠很正常
還有GEN II ECWCS比GoreTex衝鋒衣更高檔,而且這些耐極地料好像都跟我國有關耶,這下又想哭嗎
台灣向後退 wrote:
GEN II ECWCS...(恕刪)


不回應自己中文的程度嗎?

謠言止於智者 造謠始於腦殘 其實 我只想當個「反腦殘 不反綠」 無奈腦殘多
慢火奶茶 wrote:
不回應自己中文的程度(恕刪)


談判成果微小跟談判進度緩慢是相同意思,還有很多同義詞請一一上網學習,這位英文文盲還看不懂白話的清國人

當年南京條約,戰敗投降的清政府代表在靜海寺與大英政府議約,雙方共在寺內談判約4次才簽約
當年日清下關條約,戰敗投降的清政府代表在大日本馬關港與大日本政府議約,雙方談判半年才簽約

小學到國中都沒讀過歷史嗎?
台灣向後退 wrote:
談判成果微小跟談判進度緩慢是相同意思



成果 跟進度是同義詞 沒看過 中文這麼差的



一個是有結果 一個是進行中 叫 相同意思 真的是不要臉 天下無敵
大概連小學都學成 這綠娃的程度 真的是娃娃級


=======================
註:後退兄貼10月中談的新聞 我貼10月底買防寒衣的新聞 再補個12月的新聞增兵
時間線連著看 就是 阿三要撐住啊 別讓後退兄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68302
謠言止於智者 造謠始於腦殘 其實 我只想當個「反腦殘 不反綠」 無奈腦殘多
少唬爛了! 所以台商要搬去哪裡? 2020年是有史以來最依賴大陸出口的一年喔!!!!
目前大陸仍是台灣的生產加工重地!
況且還有很多產品的最大市場在對岸


stever2018 wrote:
你當中國是台灣出口的最終市場?最終消費是場如果是中國,中國需要出口賺外匯?只是一個加工過程哪裡不能取代?只是這個取代過程要時間而已,台灣出口/投資到中國只會愈來愈少,中國在世界供應鏈中內循環比例會比外循環要高(習近平如何重視內循環中國人自己知道)以前的數據在2020之後已經沒甚麼參考價值
共產主義被偷改成無產主義

只要黨同意

魯拉拉拉 wrote:
少唬爛了! 所以台(恕刪)
台灣如果要靠中國才能生存,中國肯定會向對付澳大利亞樣對付台灣,中國可以斷澳洲的紅酒,煤礦....中國何嘗不能斷台積電生產的晶片,聯發科設計的晶片,大立光的鏡頭,日月光的封裝,台灣製造的晶圓?為何不敢搞台灣給民進黨難看幫國民黨做球?因為辦不到全球唯一沒得選,不是台灣硬要賣給中國,而是中國不得不買
魯拉拉拉 wrote:
少唬爛了! 所以台(恕刪)
台灣如果要靠中國才能生存,中國肯定會向對付澳大利亞樣對付台灣,中國可以斷澳洲的紅酒,煤礦....中國何嘗不能斷台積電生產的晶片,聯發科設計的晶片,大立光的鏡頭,日月光的封裝,台灣製造的晶圓?為何不敢搞台灣給民進黨難看幫國民黨做球?因為辦不到全球唯一沒得選,不是台灣硬要賣給中國,而是中國不得不買
台灣向後退 wrote:
中國糧食吃緊!30年來「首度」進口印度米一次買10萬噸

中國糧食缺糧30%,前幾個月跟美國買了過多大豆玉米等,
美國糧食局發現不對,就縮手不賣。

今年因疫情早在3 ,4 月時中南半島國家全封鎖不賣,
後來又出現蝗蟲,更是不賣。

跟澳洲吵架時,說是懲罰,
騙鬼,根本是缺美元,
搞香港,螞蟻,割大陸有錢富豪韭菜,
全是因一帶一路被一堆國家卡了上兆美元,建設,貸款,
港幣早晚變壁紙。
十月就已整理出可動用來購買資金僅1500萬美元,
連與美國簽的協議購2000萬美元貿易都不夠,
那來鈔票買。

大陸糧倉不能查,早被官員盜賣光,查一個就火災一個,
玉米倉裡頭碎石子一大半,還發霉的,影片一堆。
工廠火災是要保險金,要不就是騙過頭
(為領國家補助,無法交代。華為廠區大火。)
6大晶片生產商不全是騙局,連蔣尚義都被騙。

逃出中國最大半導體騙局 蔣尚義:我在武漢弘芯的經歷根本是場噩夢
新頭殼newtalk | 楊清緣 綜合報導
發布 2020.11.20 | 09:31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1-20/496967
cougar2015 wrote:
前幾個月跟美國買了過多大豆玉米等,
美國糧食局發現不對,就縮手不賣。


怪了? 我怎麼聽說因為疫情沒有買到當初簽約應該要買的金額 正準備向美國提出妥協的條件


cougar2015 wrote:
十月就已整理出可動用來購買資金僅1500萬美元,
連與美國簽的協議購2000萬美元貿易都不夠


應該是1500萬萬美元(台灣習慣用億) 只有大陸人才習慣才用萬萬 應該是大紀元講的吧

其他的我沒有意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