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華為走自己的路:Mate 80 倒數計時

vspebrian wrote:
井底之蛙~~ 雖來(恕刪)


所以電子 精密 高科技產品走空運
這個命題,經過沒有數據的支撐
也公開的宣稱,貨物 金流 台灣領先大陸。

閣下的公司會使用空運來長期出貨?
哈哈 前提是你有公司 用空運不會虧死。


金額跟空運量沒上漲趨勢。
只有因為直接出給消費者,
網購進口此類B2C出貨 用空運多。
Brian 168 wrote:
所以電子 精密 高科技產品走空運
這個命題,經過沒有數據的支撐
也公開的宣稱,貨物 金流 台灣領先大陸。

閣下的公司會使用空運來長期出貨?
哈哈 前提是你有公司 用空運不會虧死。


空運很正常啊~~ 看訂單的特性, 小單, 高單價, 急單, 新鮮活體, 醫療品常常會有空運~~ 怎麼會虧死?

空運成長率, 怎會沒數字.... 你中國才沒數字~~

=========

根據桃園機場統計,2020年桃機貨量高達234萬2715噸,較2019年成長7.35%,創桃機成立40多年來的歷史新高。

=========

桃園機場年前空運爆量 貨運卡車排隊綿延半公里

全球航空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客運市場大衰退,但貨運市場仍暢旺,根據桃園機場統計,2020年桃機貨量高達234萬2715噸,較2019年成長7.35%,創桃機成立40多年來的歷史新高。今天(29日)下午,桃園機場華儲空運倉儲外排滿準備進入倉儲載貨的貨車,排隊車輛綿延半公里長,航警局也加派警力到場指揮交通、維持秩序。

今天下午3時,陸續有8架貨機抵達桃園機場,華儲外陸續有載運空運貨物的卡車到場排隊,航警也到場協助指揮交通。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每個月的最後一個禮拜五通常是月底關帳的日子,所以貨運量會比平常多,今天又剛好是過年前大進貨,空運旺季加上空運量成長的關係,所以貨量比平常「多了好幾成」。
=========
Brian 168 wrote:
台灣最大港是高雄,在1990年代就衰退。
還要比什麼港口運量增減?
台灣都沒有做這種統計了 井蛙


中國來的井底之蛙... 你又再次造謠講錯, 刻意引導錯誤資訊~~

高雄港在1999年成為世界第三大港, 吞吐量700萬TEU, 高雄港貨櫃吞吐量仍然比2000年的時候提高三成, 接近1050萬TEU~~

高雄港只是成長率不夠高, 並非衰退~~ 排名嚴重下滑都是發生在馬英九任內為主~~

反而是台灣出口創下歷史最高2019年與2020年, 高雄港貨櫃量不成長了, 顯見台灣退出低毛利加工, 產業升級已經奏效大成功了~~

不過, 高雄港受益於中國缺櫃, 可持續保持業務穩定. 反而是吞吐量越大的中國港口, 壓力越沉重, 也被坑走更多錢, 這次中國真的被坑翻了.....

很多事情, 硬要搶個第一名並非好事, 規模合適就好, 這次中國各大港口缺櫃就是最佳例證....

台灣具備海洋大國的地理優勢, 非中國可以取代, 台灣奮起, 中國衰敗, 趨勢已經成形~~
vspebrian wrote:
中國來的井底之蛙..(恕刪)


第幾名跟我無關,我只是破黑梗
不要太感謝我,哥 只是愛打臉。

貨櫃(對岸稱集裝箱)跟遠洋船
是代表運輸工具,需求越高 缺
工具越多,代表景氣好。
Brian 168 wrote:
貨櫃(對岸稱集裝箱)跟遠洋船
是代表運輸工具,需求越高 缺
工具越多,代表景氣好。


中國中遠2020年只造了2艘新貨櫃輪. 看來是中國景氣很不好~~

陽明海運增加14艘, 半年已交付4艘了, 長榮更增加28艘~~ 而且噸位大, 是比中遠現有的平均貨櫃運力"高一倍以上"的大船.

過去因為中國不公平貿易與貿易壁壘, 製造業集中在中國, 使得各先進國家的港口吞吐量都下滑, 廉價低毛利商品集中在中國, 如此而已~~

缺貨櫃, 並非中國景氣變好, 中國的經濟並沒有V型反轉, 反而呈現出L型的恐怖危機..... 中國出口遭到抵制, 進口也衰退...

缺貨櫃是因為世界各國貨物通關速度降低, 貨櫃回不去中國~~ 一旦各國疫情結束, 貨櫃紛紛回到中國, 中國將會再度遇上大麻煩, 一堆貨櫃不知道要放到哪裡去生鏽了....
vspebrian wrote:
中國中遠2020年只(恕刪)


你應該沒有看懂我貼港口貨櫃運量用意
台灣的海運公司不止在台灣上下貨櫃。

也就是說,你所宣揚的台灣海運大亨
所高價打造的貨櫃,極可能都在大陸港口
上下貨,為共產黨服務。

前面,我們已經證明了台灣海運衰退
以及空運(空運有專用櫃)未大幅成長運量

所以海運公司的貨櫃是為誰而造?
vspebrian wrote:
中國中遠2020年只(恕刪)


10月22日,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擬將10艘多用途紙漿船的所有權轉讓給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兩家全資子公司,並以經營性租賃的管道期租經營15年。

這10艘62000噸多用途紙漿船均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建造,包括2018年訂造的2艘(N1006號船和N1007號船),以及2020年最新訂造的8艘。其中,N1006號船和N1007號船將由中遠海發下屬東方富利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東方富利Pulp 01購入,另外8艘將由東方富利Pulp 01和中遠海發新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中遠海發海南購入。交付後,上述10艘船將以期租及經營性租賃的管道租給中遠海特經營。

-----------

隨著集運市場運價飆漲,越來越多的船東終於開始重返新造船市場。中遠海運集團旗下東方海外再次在“自家”船廠追加訂造7艘23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總價值超74億元。加上今年3月訂造的5艘23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累計訂單金額約128億元,
------------
11月27日,中遠海運發展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受讓中遠海散16艘在建21萬噸散貨船》的議案,中遠海運發展將購入16艘新造21萬噸散貨船,並以經營性租賃方式期租予中遠海運散運經營,租期為10年。本次交易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

從10月後的新聞來看,中遠新造的船隻共有8+12+16,共36艘...........
Brian 168 wrote:
你應該沒有看懂我貼港口貨櫃運量用意
台灣的海運公司不止在台灣上下貨櫃。

也就是說,你所宣揚的台灣海運大亨
所高價打造的貨櫃,極可能都在大陸港口
上下貨,為共產黨服務。

前面,我們已經證明了台灣海運衰退
以及空運(空運有專用櫃)未大幅成長運量

所以海運公司的貨櫃是為誰而造?


你盡講歪理,

那中遠的船只服務中國? 只停靠中國港岸?
長榮陽明當然是賺全世界的錢, 不論是美國, 歐洲, 中國, 日本都用得到台灣航運的運力,

但是台灣具備海洋大國的基因, 在景氣最差的時候買船, 交船交在景氣最好的時候, 大賺一筆. 交稅給台灣, 增強台灣的海洋實力.... 這是中國完全比不過台灣的事情...

中國對海洋的統御能力太差, 連台灣的船尾燈都看不到.
司任平 wrote:
10月22日,中遠海(恕刪)


中遠現在才想買新船, 太慢了.... 況且等到交船已經是兩三年後的事情了~~ -而且造船價格會比兩年前貴很多. 而且東方海外其實是香港的公司, 才剛買下東方海外沒多久, 中遠要說是他的, 其實有點牽強... 畢竟財報是分開的~~

紙漿船單純就是中國停止廢紙進口已造成中國工業嚴重傷害, 中遠配合中國政策去買船..... 其實這種船不應該由中遠買, 外國船東租船給紙廠就可以了, 不需要中遠這個腳色. 台灣的煉油廠, 煉鋼廠, 發電廠都有自己的船, 直接向船東租賃取得..... 台灣也不是只買貨櫃輪, 只是長榮陽明不玩那種專門整船幫固定買主運貨的船.

中國在景氣翻轉已經半年以上, 才開始想要造新船, 眼光遠遠輸給台灣在兩三年前就開始造新船~~
vspebrian wrote:
你盡講歪理, 那中遠(恕刪)



沒時間跟你爭論,全球貨櫃吞吐量一半在中國
中遠海運第三名,旗下498艘船
長榮 陽明在 7跟9名 兩個合起來不到300艘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