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殲二十 wrote:
你這個推演完全不符合(恕刪)


俄羅斯根本不算你說的扛住
俄羅斯經濟損失的確沒有歐洲大
但對於俄羅斯中長期發展傷害很大的
歐洲畢竟是能源的通膨
那大概一年多也會緩和下來
而俄羅斯少掉歐洲那些包含技術和商業的支援
對持續發展非常不利
俄羅斯只能說沒有在經濟戰被打垮
但今年大概萎縮4%~6%
俄羅斯現在的通膨也還超過10%
相對於歐洲大概停滯而通膨大概9%
純數字上歐洲沒有比較差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hunginn wrote:
美軍是不會參戰...
但是後果卻會是聯合西方國家制裁中國....
也許歐洲和中共都會經濟受重傷...

但是結果卻是讓美國趁機恢復元氣....

後面的結果會改變現狀...
讓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變成美國
接下來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便也變成美國...
美國重新擁有單極的話語權.....
重新用美元操控世界....重新圍堵中俄...

但是如果沒有台海戰爭....
無法制裁中國..只能搞搞小動作...
還是無法抑制中國的崛起....
美國要復原就會遙遙無期...


請你先告訴我,西方還能制裁中國甚麼呢?

另一個問題,你以為老美還能怎樣回復元氣? 建國同志是儍的,敗登是呆的,佩洛西是瘋的,兩黨互鬥是沒有底線的,政治上,這已經是沒救了。

經濟上,就算不計近期的通脹問題,產業空心化,人民好逸惡勞,生產成本完全沒有競爭力,基建破爛,連5G都搞不好,最恐佈的是美國國債,我最後聽說的已是三十萬億美元,而2021年用於支付國債的利息達4214億美元!(而2021財年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各個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預估只為10.4343萬億美元)

民心上,美國人團結嗎? BLM,歧視中國移民,加州獨立,兩黨的支持者有很多連朋友都做不成,而且移民到老美的種族太多,人口多元化是無可能團結的。

就算如你所說中歐兩敗俱傷,這樣的老美,憑甚麼能恢復元氣?
economic wrote:
但不可否認
在世界上歐美佔據世界經濟差不多一半
影響力還是最大


佔差不多一半是對的。
但與其說影響力,不如說是用霸權強迫別人照自己的意思來做吧!

老美連自己的盟友也坑,對著別人總是要損人利己,以民主的名義四處挑起戰火然後賣軍火來產生"影響力"。這樣的影響力,一旦老美的軍力跟不上,就立即會掛了。
economic wrote:
經濟制裁一定都會受傷
但對美國來說
不在歐亞大陸上反而相對受傷可能最輕
對中國來說這時打台時機並不好
美國國內矛盾正不斷放大
以大國競爭來說
還不如壓倒美國那兩岸基本統一就顯得簡單太多
代價也最少
短期內中國最該處理的是內部問題
又不是跟美國一樣
內部無法處理所以要轉移目標統合內部意見


這樣說吧!

一個國家永遠都有處理不完的內部問題,而甚麼是最好的時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

還是那句,很明顯,中國現在也不想打。說白了現在是老美在挑機,是老美在給機會。

看中共今次的話那麼硬,若老太婆真的訪台,官方又好私人也好,你認為中共能當沒事嗎?

特別是現在全世界的媒體都在看著,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著,中共根本就沒有退路(甚至可能樂見其成)。

只要佩洛西落地,主動權就在中共手中了。
佩洛西行程|CNN:或8月2日晚抵台過一晚 將晤蔡英文+國安高層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作裴洛西或波洛西)8月1日起展開其訪問亞洲之行,繼美媒之後,又有台媒報道,佩洛西可能會在8月2日晚上抵達台灣,在台過一晚,並與台灣高層進行會面。

台灣壹新聞1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佩洛西一行人很可能在星期二訪台。

中時新聞網也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他們有可能會下榻台北信義區或中山區的五星級飯店。

報道引述外交人士稱,佩洛西預計3日上午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台灣的國安會高層會面,但消息人士也坦言,北京對此事反應強烈,佩洛西能否按計劃抵台仍有變數。

根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現時尚不清楚佩洛西何時抵達台北,台灣官員稱,她預計會在台灣過夜。

報道還引述美國官員則稱,國防部官員正日夜監控中國在當地的任何活動,並制定保護佩洛西安全的計劃。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7月29日曾指出,「外交消息人士證實,佩洛西準備去台灣,」「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這(訪台)將是她亞洲行的前半段。她還會去東京和首爾。」他又指,「在她(的專機)着陸之前,情況可能會出現變化,但(預計)她會去(台灣)。」

佩洛西7月31日正式公布訪問亞洲的行程,她與國會代表團將到訪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惟官方聲明未有列出台灣。

不過,羅金在確認外傳搭載佩洛西、呼號SPAR19的美國空軍C-40C(軍用B737)運輸機飛往新加坡後,他推論若飛機確實載有佩洛西,她可能在訪問馬來西亞之後轉往台灣,時間可能是8月2日晚或3日上午。"
佩洛西擬訪台|中國外交部重申:她倘赴台後果嚴重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作裴洛西或波洛西)正在進行亞洲訪問行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月1日重申,中方近來已多次向美方表明堅決反對佩洛西赴台的嚴重關切和嚴正立場,強調佩洛西如赴台將導致嚴重後果。

趙立堅再次正告美方,中方正嚴陣以待,中國人民解放軍絕不會坐視不管。中方必將採取堅決應對和有力反制措施,捍衛自身主權和領土完整,美方應該做的是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兌現拜登總統不支持「台獨」的承諾,不得安排佩洛西訪台。他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希望美方在台灣問題上言行一致,不要搞雙重標準。"
Derek2025 wrote:
佔差不多一半是對的。(恕刪)


坑了還是照做啊
不然幹嘛當霸主
起碼2030前看不出可以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這樣說吧!一個國家永(恕刪)


這種衝突從理論上雙方會先談好管控好風險
反正就這兩天
看看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坑了還是照做啊
不然幹嘛當霸主
起碼2030前看不出可以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


你先要定義一下,怎樣才算是"挑戰美國霸主地位"?

現在有多少國家不怕老美,你數得出嗎?
方偉
那你是不是應該也要定義"怕"的程度,怎樣才算怕美國?
"毫無疑問,美國視中俄為美國霸權的兩大挑戰者,俄是對美國最直接的最大的安全威脅,而中國則是最有意願和最有能力的挑戰者。儘管大國競爭或對抗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可如果要說美國霸權的終結主要來自於中俄的挑戰,恐怕這一戰略判斷或定位並不准確。其實,中俄不是美國霸權的終結者,終結美國霸權的是美國自己。

美國獨霸世界,是建立在以冷戰擊垮前蘇聯的基礎之上。所以,美國總是擔心自己的霸權地位受到挑戰。控制歐洲,打壓中俄等任何可能迅速崛起強大的國家,就成了美國全球戰略的最大特點。

不可否認,中國今天的發展成就,與成功融入世界經濟體係有很大的關係。但中國自身發展道路、發展模式或價值觀體系的正確性,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文明發揚光大,才是主要的內生動力。沒有這個強大的內生動力,融入世界體系的程度再高也不會起決定性作用。

相反,美國西方之所以部分接納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一是出於產業轉移的需要。初衷是利用中國巨大的、廉價的人力資源和巨大的市場價值,為美西方提供賺價的必需品、消耗品。而站在產業鏈高端,以及手握金融經濟霸權的美國則試圖以此種模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這才有了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工廠和美國這個世界最大超級市場一說。說白了,就是想最大程度上剝削中國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源。

二是出於和平演變中國的目的。按西方的理論,當中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或當中國的市場經濟達到一定的成熟度的時候,會產生一個規模強大的中產階級,而這個中產階層則在不斷密切與西方接觸互動的過程中,會接受西方意識形態價值觀,這就足以起到和平演變中國的目的。

然而,中國不出意外地發展了,甚至是取得了令美西方意想不到的成功。中國的中產階級也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群體,可中產階級陷阱卻沒有形成,非但沒有西化,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和意識形態。因為實踐證明了中華文明的優越性。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儘管俄與中國的發展情況不同,但同樣也是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找准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其它新興經濟體也大同小異,這就在世界上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新興經濟體。

而冷戰後這30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了一個真理,凡是追隨美國西化的或被美國盯上後發生顏色革命的國家,基本上都走向了混亂和崩潰。

即使是美國親手扶持起來成功脫亞入美的日本,冷戰後這30年,儘管沒有發生戰亂,也是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狀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馬上就要不保了。

這就更加堅定了不同的經濟體、不同的地區聯盟疏遠美國的立場,更加堅定了走自己的獨立自主的道路。連歐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也是拜登建立新自由聯盟戰略和重塑美國領導地位戰略失敗的重要原因。

因此,目前美國政壇上流行著一句話,那就是“接觸”戰略的失敗。所謂“接觸”,實際上就是改變或演變。自然美國就又開始強化對新興力量打壓的戰略,特別是針對中俄這兩個世界性大國。

雖然俗話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中俄無意挑戰或競爭美國霸權,可美國霸權卻因為中俄復興崛起而被嚴重削弱。但是,美國衰退主因,卻並不是因為中俄削弱了美國霸權。

中俄的挑戰也好,競爭或對抗也罷,這只是美國衰退的外在因素,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美國衰退的關鍵是自身的內生動力不足,或者說是內在動力的無謂消耗過度。

儘管美國保持世界上絕對的領先優勢,可全球稱霸戰略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消耗。巨大的軍費支出,干預世界各個角落局勢或維護美國秩序的巨大付出和代價,對美國經濟是一大拖累。

重要的是,即使是美國最大的盟友群體歐盟,自冷戰後就堅持反對美國單邊主義獨霸世界的戰略,始終堅持建立多極世界格局,不斷強化獨立自主意識和要獨立成極的歐洲,實際上正在變成美國獨霸世界的對手或障礙。而歐洲不能全力配合,美國要維護全球戰略自然就越來越捉襟見肘了,也就很難集中力量打壓中俄了。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美國霸權說不了,這一次絕大多數非西方國家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實,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畢竟這還主要是外部因素。關鍵的問題是,美國這些年來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長處來發展自己,也就是總是在尋找外部因素,樹立外部敵人,而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自身的科技優勢。

總想著結盟,最後的結果就是無法結盟。而無法結盟,美國的戰略策略就無法實施。也就不能更快速發展自己。這實際上是一個惡性循環。

美國最大的優勢是掌握著世界絕大多數的高科技,而科技在發展中起到是決定性的作用,美國不是通過自身已有的科技基礎優勢來迅速發展絕對領先世界的科技,而是企圖通過打壓外部的科技發展來保持自身的優勢。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破壞全球化和打壓中國高科技身上,美國自身的科技實際上已經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近年來,中國雖然在高科技領域裡有突破性進步,也部分實現了彎道超車,可總體實力上還是與美國有巨大的差距。

美國在打壓中國高科技的同時,或者說在尋求與中國科技脫鉤隔離的同時,實際上也等於嚴重破壞了美國的高科技市場。失去了中國這個最大的用戶市場,美國的科技企業顯然無法快速發展進步。

以5G或半導體產業為例,美國打壓的結果,嚴重破壞了全球5G產業鏈,這使得原本擁有領先優勢的美國,反而是難以得到發展。寧可自身的5G發展放緩,也拒絕與中國的合作,結果卻成就了中國在5G的技術和應用方面超越了美國。而美國自身的高技術一是自己不能有效利用,二是失去了重要的市場。這反而是對美國技術的重大打擊或限制。

美國沒有充分利用自己整體上的科技優勢發展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壓中國科技上。而中國本身建國70多年來就更多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髮展起來的,科技脫鉤隔離,對中國的影響遠低於美國。美國這就不單純是損人利己,而是損人害己了。

拜登一上台,就力主與中國競爭基礎建設,這卻是中國的強項。在基建能力方面,中國說第二,還真的沒有國家敢說第一。關鍵是,中國的基礎建設已經基本完成。而中國的新基建計劃,則是放在了為高科技發展打基礎的階段,而美國還要與中國比拼基礎建設,這是以己之短攻中國之長。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自F-22之後,美國在軍事領域就再無突出的高科技武器,這已經是過去20多年了。

如今,中俄也擁有了五代機。在反隱身領域里中俄同樣有大的進步,而中俄在超高音速武器系統發展上,顯然已經領先了美國。俄的超高聲速導彈已經在烏克蘭戰場上大發神威,而美國的超高聲速武器還沒有最後成型。

儘管美國早就建立了一套TMD和NMD,可這基本上已經是快要落伍的老舊技術了。中俄則已經成功發展出了攻擊突防能力,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浪費。

在太空領域裡,美國拒絕與中國合作,可目前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神速,中國新建的空間站,可以說美國已經無法加入。而在這兩個領域裡,美國又沒自己的東西。雖然不能說中國就領先太空技術了,至少在特定的相關領域裡,美國目前是缺項了,想保持絕對的領先已經不可能了,這就是封殺中國高科技的結果。

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工業門類,而美國製造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空心化。美國目前的戰略是大力發展基礎製造業,要與中國全面競爭製造業,首先就得建造大量的工廠,且不說美國有沒有那麼多的錢來製造,只是等美國修補了製造業的空心化之後,中國的高端製造業恐怕也已經實現了崛起。時間真的不等人,重要的是中國才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和合作平台。

如果美國放棄對華高科技打壓政策,或許中國會更多利用美國的高科技,這反而有可能因為惰性原因或省事而放棄大力發展自己的高科技體系,美國才有可能較長時間保持高科技優勢。

在製造業領域裡,實際上是美國拿大頭,中國拿小頭。中美科技隔離程度越大,美國占據的這個大頭越來越小,而小頭上又競爭不過中國,里外裡的損失。

世界已經發展到今天,全球化已經基本成形。重要的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解決世界性難題。不管是抗新冠還是解決氣候危機,又或是解決地區衝突和應對恐怖主義,都是如此,這就決定了美國不可能逆轉全球化進程。換句話說,美國目前的反全球化政策,實際上在破壞世界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

正如奧媒發表的一篇題為《美國:全能幻想的終結》的文章說的那樣,幾十年來美國一直處於衰退狀態。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佔比是逐漸在縮小,世界這塊大蛋糕在不斷做大,而美國所佔有的份額卻在一年一年縮小,這就是不爭的事實。

而冷戰後這30多年來,美國動不動就利用自己手中的霸權對他國進行製裁干預,這非但沒有築固美國霸權,反而讓世界越來越體會到美國霸權的危害性。因此,去美元化,削弱美國金融經濟霸權的傾向日益高漲。削弱或失去了金融霸權,美國的領先地位就更不保了,而這一切都是美國獨霸世界戰略惹的禍。

冷戰,是美蘇兩大集團的對抗,美國擊敗了蘇聯。那麼,目前美國要獨霸世界,而世界要反美國獨霸,這實際上就是在走向美國與全世界的霸權爭奪戰。只是這種爭鬥更隱晦而已。美國在與全世界展開對抗,最終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當然,美國霸權的最後終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也不會太長。畢竟世界大變革正在加速,畢竟西方體係正在走向解體。

正如美國前總統川普最新在華盛頓演講時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正快速走向地獄”。儘管這是為了攻擊拜登和民主黨,但這也是美國目前的真實寫照。而一個前總統或活躍的政治家,對美國下了這樣的定義本身,就表明了美國真的出現了嚴重政治和社會危機。

而拜登在競選獲勝的演說中提到的:“(美國)政治極端主義、白人至上、國內恐怖主義興起,我們必須與之鬥爭,並且我們會戰勝他們。”“團結起來對抗我們面臨的敵人,對抗憤怒、怨恨和仇恨,以及極端主義、違法、暴力、疾病、失業和絕望。”

如今看來,他要團結與之鬥爭的政治和社會現象,並沒有因為他的承諾和努力而改善。相反,他以上提到的這些現象,卻是在一天一天升級、氾濫。這是美國崩潰的前兆或跡象,可以說是美國獨霸世界戰略的直接後果。

總之,儘管中俄等新興力量的崛起,對美國霸權產生了一定的衝擊,可是真的終結美國霸權的還是美國自身的因素。一方面是獨霸戰略過度的消耗,另一方面是美國自身的內生動力不足,美國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自身,而是把打壓他國的發展進步當成了維護美國領先地位的重要手段,這等於是放棄了自己的長處。

而獨霸世界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反對,美國的長臂管轄早晚會被世界斷臂。美國一直在衰退,這是不爭的事實,可美國人不願意承認和麵對這一現實。這是美國霸權終結的內在因素。"
Justice Sun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