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Derek2025 wrote:
桃園機場被告知有爆炸(恕刪)


硬要來就三輸的局面
台灣損失恐怕最大
農產品項目又要大補助了
不知道邦交國會不會掉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wengmingmai
先擔心何時變成無政府狀態
economic wrote:
硬要來就三輸的局面
台灣損失恐怕最大
農產品項目又要大補助了
不知道邦交國會不會掉


呢件事,佩洛西能有好處,中國能撈到好處,最蝕的,應該是老美和台灣。
“關于佩洛西為什么訪台,各方輿論已經做了解讀:很多人認為這是佩洛西想為個人撈取政治資本,兼顧提振民主黨中期選舉選情。在云石君看來,這種說法雖然不能說錯,但多少狹隘了些。畢竟中美關係非同小可,台灣更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部分,佩洛西作為當下美國政壇中排名第三的頂級大佬,在美國內部沒有達成全面共識,尤其是沒有取得白宮和軍方明確表態支持的情況下,很難想象她敢僅為了個人或者黨派私利,而進行這樣一場可能引發最高級別風險的政治訪問。

所以,佩洛西訪台圖謀背后,應該還是保函着更大的利益考量。而這個利益其實也不難揣測——美國現在經濟岌岌可危,必須通過全球收割給自己回血,否則接下來美國勢必要面臨史詩級的經濟危機乃至大蕭條,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也將慘遭重創以上,才是佩洛西訪台的最大邏輯。沒有全球收割這個最大國家利益,僅僅為了自己或者民主黨的一點私利,很難想象佩洛西會去點台海這個天字第一號火藥桶。

不過,雖然佩洛西是拱火,中方的反應,其實也是出人意料的強烈。

為什么說出人意料?因為按照正常邏輯,佩洛西訪台這個事兒本身,其實並不一定會把火點燃。

畢竟議長訪台這事又不是頭一回——25年前當時美國的議長就曾經訪問過台灣。過去這兩年也有一些次級的高官和議員訪台;這次就算佩洛西來了,你也可以說只是是層級提升——離美國支持台獨這個紅線還隔着不小距離。

既然25年前議長訪台沒有過界,那這一次,如果中方不把調門起高,其實也不是應付不過去——畢竟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噁心中國的事兒也一直沒少做,對台軍售、少量美國海軍陸戰隊事實進駐台灣,這些同樣都可以拿來做文章——但-過去中方的調門都沒到這個程度,沒放出嚴陣以待的狠話。

所以如果中方選擇淡化,其實就事件本身來說影響是可控的。也不太會打擊所謂的“反收割聯盟”的信心——畢竟這么多年下來,全地球都知道,中國玩的是扮豬吃老虎的套路。惹中國這種面子上的裝孫子,卻從來沒有影響到實際操作中的積極進取。現在中美關係已經到這份上,中國肯定不會輕易放過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會放過阻截美國全球收割、建立勢力範圍的戰略部署。所以即便在佩洛西訪台事兒上低調點,並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國際影響。

但中國這次卻沒有這么做,反而把調門起得很高,國防部放出了嚴陣以待的狠話。這實際上就是自己把自己架了出來——如果低調處理,那佩洛西即便訪台,負面影響也可控;但調門起了、狠話撂樂,如果最后佩洛西真去了,中國卻沒有祭出更大的反殺手段,那就真的會造成巨大傷害,引發國際形勢逆轉。

既然明知如此,為何中國還要起調門、撂狠話呢?

其實這也是從形勢演化做的考量。如果真只是佩洛西給自己和民主黨撈中期選舉的政治資本,中國或許可以低調處理——畢竟這只是一過性事件,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

但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佩洛西訪台,更多的是基于美國全球收割的戰略利益。

這就不是低調一下可以混得過去的了。美國這是要通過台海拱火,以此來彰顯自己對中國的壓制力,從而震懾全球反收割勢力。既然是這個目標,那中國想躲也躲不過去——現在你對佩洛西低調了,那美國接下來就可能派哈里斯;哈里斯如果你還忍了,好吧,就算拜登不適合訪台,但美國也可以用其他手段——派美軍公開進駐、甚至將中導、薩德擱到台灣!總而言之,美國會步步進逼,直到存在感刷足,讓全世界都相信中國在美國面前不是裝孫子而是真慫為止!

所以這事兒是沒法打馬虎眼的!既然美國是基于收割這個戰略利益,那勢必要進行到底,中國如果選擇退讓,那就成了《過秦論》中的六國割肉侍秦,不僅不會忍一時風平浪靜,反而會讓對方越來越得寸進尺,自己越來越被動,拿中國當總後台的反收割國家越來越心慌。

既然橫豎躲不過去,那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接把架勢擺出來,把初戰當終戰,針尖對麥芒的跟她幹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我們的傷害,維護反收割聯盟的信心。

上面就是中國必須亮劍的邏輯。那么,在撂狠話之后,中國該如何具體操作呢?這裡面就有大學問。

這一次的佩洛西訪台,乃至于擴大到整個的美國台海拱火戰術,其本質套路,無非就是極限博弈。

大家心理都明白,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雙方其實都是不想打的,更沒為打做好準備。但明知不想打,美國還要作出戰爭挑釁,其真實目的,無非是要奪勢——既通過營造出戰爭恐慌,然后逼中國方面率先作出妥協。只要中國方面先讓步,那等于就在世界各國面前承認自己對美國慫了,這樣美國就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不真正引爆戰爭,卻又讓各國對中國信心減弱的目的。

而佩洛西訪華,就是美國不戰而屈人之兵,逼中國首先認慫的套路之一——也可以說是比較初級的一個手段。

佩洛西放出訪華風聲,這就等于把皮球踢給了中國——如果佩洛西真飛往台灣,中國你攔不攔?你攔,佩洛西如果硬闖,那你就只有把她打下來,而只要中國一打,那後面就只能是世界大戰!如果你不攔,或者只是象徵性攔截,當佩洛西不理會,你就不管了,那等于就是中國在最后關頭慫了!

而我們把調門起高,就是向美國,尤其是佩洛西傳遞一個信息:你來,我是真有可能攔,也是有可能打的——畢竟我自己把自己架到這份上了,所以我也已經輸不起、沒有退路。

這就等于把皮球又踢回給了美國。如果美國或者佩洛西還是要堅持飛台灣,甚至遇到攔截硬闖,那他們就得冒着打世界大戰的風險,佩洛西就得承擔成為第二個斐迪南大公的風險。而如果接下來不訪台,或者中途因為各種原因折返,那就等于美國慫了,全世界就會進一步確信自己之前的判斷,美國在中國面前是色厲內荏!

這就是極限博弈下的奪勢!雙方都不想打,但又必須要壓住對方的氣焰。這種形式下,就通過進程設計,把戰爭引線遞到對方手上,寄往于通過對方基于不想打的基礎心態放棄點火,來樹立自己的強勢形象。之前佩洛西放出風聲,是把引線強塞給中國;中國這一番強勢起調,又等于是把引線還給了佩洛西。

當然,這一局還沒有完。佩洛西馬上開啟訪亞行程,最后依然有可能赴台。

那接下來佩洛西會作何抉擇?個人覺得可能性有三種:

第一,放棄。把日本這些國家溜完直接回去就得了。這樣的話,雖然隱約有點認慫的意思,但考慮到佩洛西本來也沒有正式對外透露過要訪台,所以也算不上折損顏面。再加上美國現在的情況各國心理也都有數,本來也都認定美國在中國面前是色厲內荏,佩洛西返回去,也不過是讓它們繼續維持這個既有認知,對美國傷害也不大。

第二,形成途中公開宣布訪台,甚至強行闖關。如果走到這一步,那中國很可能就真只有強行攔截;如果佩洛西遭攔截后返回,那等于是被直接打臉;可如果佩洛西強行闖關,鑑於中國之前已經自己把自己架到了那份上,那沒準到時候真有可能打下來——不過相應的,佩洛既然已經從中方的反饋中意識到了這一點,她要這么做,就必須做好自己殺身成仁的心理準備。

佩洛西隱秘赴台,抵台后行程自然公開,返航途中中方軍機強行伴飛。

佩洛西以“隱瞞”的方式赴台,既不直接打中方的臉,又維護了自己和美國的面子。而隨着佩洛西通過“投機取巧”,造成木已成舟的事實,中方“震怒之下”,在其返航途中以軍機強行伴飛的形式找回場子。這樣雙方也都交代的過去,誰也沒折面子。

不過這種情況要出現,前提是中方默許。畢竟所謂的隱秘不是真的隱秘——像佩洛西這種人物,又在這種特殊時刻,她的行程想瞞過中方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中方不想惹事,又不能示弱,這樣雙方才能達成默契。如果中方這次發狠,不想開這個口子,直接在事先的私下溝通中拒絕配合,甚至在半道將佩洛西的“隱秘航班”強行攔截,那佩洛西就只能在認慫和找死之間二選一了。

這是直接關係到美國國運興衰的大事。但偏偏就是這樣的大事,美國進展得非常不順利!!

對發達國家盟友的收割,現在來看似乎還算順當——無論是歐洲還是日本,基本上都在步步走向深淵。但這種收割,本質上是美系陣營內部的財富轉移,對美國來說多少有點殺雞取卵的意思——盟友真完了,以後美國統治全球也沒了幫手,那就真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對美國來說,最理想的收割對象,還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游離在美系體制之外,是美系全球秩序中預設的吸血對象,收割他們,美國才能在回血的同時,維繫美國霸權的穩定。

但這一次,發展中國家的收割,到現在為止非常的不順。俄羅斯帶頭掀了桌子,直接跟美國金融切割;而在俄羅斯下場后,沙特等資源國也紛紛跟進,利用手上的資源武器跟美國對抗,反向加速西方通脹;印度、土耳其等生產國也紛紛加強南南合作。總而言之,從形勢來看,這一次發展中國家似乎已經在某種程度達成默契,通過抱團合作,來反抗美國收割。

這是美國從來沒有遇見過的情況!以美國之威,在過去的幾次全球收割中幾乎是指哪兒打哪兒,沒有哪個國家有反抗之力;但現在,美國加息已經進行了四次,利率已經提升到2.25-2.5,可發展中國家,就搞破產了區區一個斯里蘭卡——這點子肉,還不夠美國填牙縫。哪怕把瀕臨破產的巴基斯坦、老撾等加上,對美國來說也同樣不夠填牙縫的。

而美國加息似乎都快加不動了——美國已經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雖然拜登和鮑威爾竭盡全力矯飾,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實質性衰退。這種情況下,再繼續加下去,搞不好想割的肉還沒崩,美國自己就先撐不住崩了。

但美國又不能不加息。不加息,不光通脹摁不住,最關鍵的是收割全球的計劃就會破產——這一輪全球收割對美國至關重要,美國也為此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如果最后在盟友之外,只割到了幾個斯里蘭卡這樣的蒼蠅,那美國真的賠到姥姥家了。

那美國現在該怎么辦?辦法就是祭出云石君在之前文章中屢次提到的最后法寶——制造台海危機,拱火中國。

拱火中國,擱在美國國家利益角度,有兩層用意:
第一,驅趕在華乃至東亞資金回流,接盤美股美債。對美國來說,通脹可以暫時忍受、加息過程中的經濟暫時衰退其實也可以忍受;但唯獨不能忍的,就是美股美債崩盤——它們一崩,那美國別無選擇,只能重新降息擴表——這意味着全球收割的半途而廢。而美股美債現在又在高風險區間運行,只有找到足夠的資金接盤,他們才能暫時穩住,這樣美聯儲才有更多的時間去推進加息鎖表,去引爆它國經濟危機。全球財富主要聚集地無非就是美國、歐洲、東亞三處,歐洲那邊已經折騰得七七八八;現在當然要輪到東亞,輪到中國。

第二,也是比驅趕資金回流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壓制中國,重塑美帝霸主權威,進而擊潰這一輪收割中形成的發展中國家“反收割聯盟”。

這一次面對美國收割,發展中國家的反抗意志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強烈。而之所以他們有這個底氣,其實是因為在美國之外,有了另一個選擇——中國。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和全球第一工業生產國,軍事實力這些年也飛速提升,國運趨勢也穩健上升——至少比美國的江河日下要好得多。

中國的這種橫空出世,等于是給了發展中國家在美國之外的另一種選擇——以前大家拿美國沒辦法,既怕它又離不開它,所以面對美國收割,只能默默忍受。但現在有了中國,情況就不一樣了。你真把老子逼急了,老子就去投共——反正中國也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原材料、農產品啥的它都接得下,還能給老子建設基礎設施;而且有龐大工業產能支撐,老子賣給中國的東西改用人民幣結算,也不愁買不到想要的商品。

這就是這一輪發展中國家集體跳反的最深層次邏輯。看上去,中國好像温温吞吞也沒放啥狠招——別說不如俄羅斯了,連沙特都不如。但實際上,中國的實力決定了,哪怕它不主動出擊,只要擺出不跟美國合作的態度,它就天然會成為發展中國家造反的底氣和支撐。正因為有了中國,發展中國家知道自己有退路,所以才敢對美國跳反;如果沒有中國,別說沙特了,哪怕就是俄羅斯,你給普京十個膽子,他也絕不敢掀桌子——畢竟你光有大伊萬護體又能咋滴?你大伊萬再猛能有當年蘇聯猛?蘇聯當年都被美國生生耗死,還怕耗不死你個俄羅斯?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在美國眼中,中國就是今天這一切麻煩的罪魁禍首;是發展中國家的總後台,是影響美國收割的最大阻礙!而相應的,只要拿下中國,那所謂的反收割聯盟,自然也就會因為喪失主心骨而土崩瓦解,作鳥獸散!

那怎么才能拿下中國?中美合作收割全球是一個看上去科學合理的辦法——但代價就是美國要將全球第一的寶座拱手相讓,這個美國情感上無法接受。而把中國搞殘搞廢,對美國來說更好。但這個難度很大,美國之前也嘗試了——比如給外省咖啡人洗腦,鼓動這幫精神殖人去破中國動態防疫,只不過最終沒有成功。那么,最底線的要求,就是通過對中國的直接壓制,向全世界傳遞一個美國依然是老大,中國惹不起美國的信號。只要這個信號夠分量,夠明確,那就可以極大地打擊發展中國家抱團反收割的信心——畢竟這個信心的底層支撐是中國。只要它們慫了,軟了,那美國接下來就可以各個擊破,進而保證全球收割,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收割的順利完成——甚至連中國自己,都會出現更大規模資金外逃,縱然不死,也會被美國狠割一刀。

那怎么才能向世界證明自己能壓制中國?這個突破點,就是台海。只要在台海這個中國核心利益上將中國壓制,那就是美國最牛逼得最好證明!
Derek2025 wrote:
“關于佩洛西為什么訪...(恕刪)


不管中方美方台灣...
都需要有些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台灣當然就是論文門!!
你沒發現這兩天...大家都在討論裴洛西了...
林智間的聲量少了一半...
這時候就有些動作可以私底下偷偷做了...

對中國而言...也需要一些聲量來轉移...
內部的矛盾...像是爛尾樓案等...
當媒體的焦點集中在裴洛西身上時...
更可以做些動作而不引起人的注目...

對美國而言...好不容易有個轉移國內通膨的焦點時...
雖然有些風險...但是還可以全力支持...

只是...我還是覺得雖然感覺三方面都需要裴洛西來台...
但真的很怕還是會有擦槍走火的可能...
會不會最後一刻放棄還不知道...
【台海局勢】佩洛西現在身處何方?「SPAR19」專機已轉向北飛靠近菲律賓、30萬人網上追蹤航班動向

美國眾議院院長佩洛西盛傳去台灣,引發台海局勢緊張,佩洛西的飛行路綫,引起全球的關注,同時中國的回應,令股滙市場震盪。疑似佩洛西乘搭的「SPAR19」航班更成為熱門追蹤對象,至少數以十萬計網民在航空資訊網站「Flightradar24」追蹤SPAR19行程,為全球目前最多人追蹤航班。

【19:30】據Flightradar24顯示,「SPAR19」目前航線已轉向北,並靠近菲律賓列島東南部。實時追蹤「SPAR19」人數回落至約15萬。"




"據台媒最新消息,稱佩洛西原搭乘的「SPAR19」航班,預計今晚9點30分抵台,屆時會降落在台北松山機場。公開信息顯示,民用航班從吉隆坡直飛台北,通常需時約5個小時。"
佩洛西擬訪台|胡錫進:中方做過無數警告 但缺一次行動的驗證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作波洛西或裴洛西)擬率團訪台。此前曾多次發聲的《環球時報》前任總編輯、特約評論員胡錫進1日(周一)深夜在微博發文分析稱,中方需放棄任何其他幻想,準備使用軍事回擊這個美台唯一能聽懂的語言。文章又稱,中方做過無數警告,但缺一次行動的驗證。這個驗證早晚要補上。

胡錫進的文章稱,軍事回擊不意味著由中方發動戰爭,而是使出前所未有的軍事施壓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派解放軍戰機伴飛佩洛西的座機,進入並飛越台灣。

文章稱,他確信台軍絕對不敢對執行飛越任務的解放軍戰機開火。平時解放軍戰機這樣做他們就不敢,在佩洛西訪問期間他們尤其不敢。因為那將意味著解放軍排山倒海的報復,意味著戰爭爆發,那是台當局無論如何承受不了的。

文章稱,有人會說,美軍可能會反過來報復,以後也派戰機飛越台灣。那麼好,就讓台灣上空變成中美戰機開展極限對峙和對抗的舞台。解放軍戰機離得近,力量投射可以最大化,美軍在這裏絕對鬥不過解放軍,台灣更受不了天天頭頂劍拔弩張,而且這種遊戲上演到甚麼程度,如何結局,中方有充足實力說了算。美台都耗不起,他們一定會最終退縮。

文章又稱,這一次中方不能後退,這次危機是中方給美國鷹派在台灣問題上立規矩,徹底壓垮民進黨當局囂張氣焰的絕佳機會。中方狠狠教訓他們,高舉的是道義旗幟,美國無法形成與中方全面對抗的統一意志,更動員不了整個西方對中方同仇敵愾。

文章最後稱,「最後我要說,我們做過無數警告,但缺一次行動的驗證。這個驗證早晚要補上。我相信解放軍已經做了大量戰機飛越台灣島的準備。現在,佩洛西送來了一個難以置信的絕佳機會」。"
美中台軍事部署戰爭一觸即發? 分析:中美雙方已有默契「各取所需」

綜合傳媒消息,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將於周二晚10時多抵達台北松山機場。過去幾天,解放軍東、南部戰區大規模演練,在微信公眾號發出劍拔弩張的訊息。但中國主流官媒和黨媒,均沒有跟隨這調子。

官媒《人民日報》與《解放軍報》周二的頭條報道,隻字未提台灣緊張局勢,其中《人民日報》以「福建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現代農業」作頭條。大陸境內最積極跟進佩洛西訪台消息的,就剩下《環球網》,以及其前總編胡錫進。《環球網》周二的社評就是以「捍衛國家主權安全,中國軍隊是敢於亮劍的」為題。

外界關注,在中國軍方高調「秀肌肉」時,為何主流黨媒卻「冷處理」佩洛西訪台?

熟悉中國政治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周二對本台分析,這反映黨內明白眼前台海出現突變,對大陸本身沒有好處,「基本上除了胡鍚進,大陸網民沒有太大反應」,反映大陸官方都要控制輿論口徑,否則對自身不利。

劉銳紹指,今次佩洛西訪台是經過美國研判,即要用最低成本爭取最大利益,而拜登及習近平上周進行了逾兩小時的通話,相信雙方已有默契,美方旨在爭取中國在其他問題上間接配合美國策略,例如在俄烏戰爭上,美方希望中俄緊密關係得以調節,避免在俄羅斯受制裁時中方加以支持。

而另一方面,佩洛西訪台亦能夠滿足大陸的需要,習近平亦不介意佩洛西訪問台灣,他說:因為大陸很清楚美國不會放走台灣,讓它獨立,這對美國與大陸談判是失去一張很重要的籌碼,美國會幫大陸拉住台灣。

劉銳紹形容,即使佩洛西正式訪問台灣,會引來中方較激烈的反應如發射導彈,亦不會破壞中美關係,相反「大陸在等待擦槍走火的機會,以創造既定事實」,包括令權力進一步集中於習近平身上,凝聚民族士氣。

劉銳紹說:佩洛西訪問台灣,最大的作用是對習近平有利,趁這個機會創造二十大之前,所有無論是軍方或其他政治人物,都要凝聚在他身邊的既定事實,如果你這個時候有甚麼異樣,他順道可以清理。還有一件事,大陸順理成章可以讓解放軍的飛機跨越台海中界線,美國不會攻打,台灣亦不會攻打,因為雙方知道界線在哪,誰先出手,責任誰屬。

劉銳紹說:大家都是展示肌肉,既有一個政治姿態,又是一個軍事顯示某一個警界,較早時都是大陸的軍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大家就覺得程度密了,但大家必須注意,這是警界級別,而不是真正要打仗的做法。

劉銳紹預料,今次中美關係互相協調之後,美國的重點不在台灣,相信大陸會對台灣進一步制約、施加壓力。"
Derek2025 wrote:
"美中台軍事部署戰爭(恕刪)


怎樣都覺得台灣虧最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今晚的台海,將會風雲變色,也是中美就台灣問題的第一次攤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8月2日星期二,據台灣媒體稱,有民進黨高官透露,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乘坐的專機將於今夜十點左右降落到台灣,並已經預定台北酒店住宿,如果降落,將會與台灣當局官員見面。

由於我國外交部,解放軍已經表示,不會坐視不理,玩火者必自焚,隨著雙方的調兵遣將,此事已經演變為國際危機。

但有意思的是,雖然美國和台灣當局都沒有公開竄訪的具體安排,但媒體已經在大談8月2日佩洛西降落台北,甚至具體的時間——晚上10點半降落,都已經說了出來。

其實這不稀奇,在美國圍繞國會山的媒體圈裡,這個事情其實早就已經是人人都在談論的了。

因此,這對於我們來說早就是一個明牌了。

其實我注意到,很多朋友已經在談論我們的軍事反應是不是要一步到位,直接解放台灣了事。但是從理性的角度講,此次事件不大可能發展到如此地步,目前為止,中美圍繞佩洛西訪台事件引起的軍事危機範圍仍然是有限的。

當然,危機擴大的風險並非不存在,不過我們這裡且先不說這個問題,而把焦點放在分析佩洛西專機的攔截驅離問題。

首先看看雙方兵力和技術水平對比,隨著形勢不斷緊張,實際上我方整個東部戰區、南部戰區的海空軍航空兵部隊都將可以配合參加行動。此外,我方行動兵力可能還包括我海軍的“遼寧”、“山東”號兩艘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部隊。如果這樣,那這將是我軍航母兵力第一次參加重大的海上實戰。

而美軍這邊,護航兵力包括部署在嘉手納的戰鬥機部隊、“裡根”號航母的艦載機,以及兩艘兩棲攻擊艦上搭載的F-35B戰鬥機,為了提高嘉手納美軍飛機在台灣“西南海域”的留空時間,這次美軍還專門調動了一批KC-135加油機到嘉手納。

從先進戰鬥機來看,目前我軍已有兩個裝備殲-20戰鬥機的航空兵旅參加過東海警巡任務,將會由運油-20加油機提供空中加油支持,可以在台灣以東空域活動。

此前有美國媒體稱,F-22戰鬥機將可能參加護航,但同時由於技術問題,目前美軍的F-35A戰鬥機停飛,至於這究竟是否會影響美軍護航兵力,目前尚不得而知。

可以預計,雙方頂尖戰鬥機的“針尖對麥芒”,很可能將會發生。

從兵力數量來說,我方整個東部、南部戰區空軍、海軍航空兵部隊的戰鬥機總數超過美軍嘉手納基地、以及“裡根”號航母搭載的艦載機總數。即使考慮上台偽空軍,也不能改變其數量上的劣勢和在周邊缺少行動基地的問題。至於實際能夠投入的預警機、空中指揮機等關鍵的“力量倍增器”數量和技術水平,美軍同樣不佔優勢。

因此這次攔截行動,從兵力和技術裝備角度而言,我方有優勢,但美方卻也並非完全處於下風。

從地理上講,美軍有個重大優勢,那就是專機會選擇從台灣島東側進入,我軍攔截機群如果不飛越台灣島上空,就需要採取複雜的繞路航線,要維持大編隊飛行,就需要運油-20的配合。在相對遙遠的海域上空協調如此大規模空中軍事行動,技術難度是不言而喻的,這對我軍來說是一次嚴峻的實戰考驗。尤其是考慮到還是夜間行動,那就更加複雜。

某種意義上這將是對我方在未來統一行動中,“區域拒止反介入”行動的預演,美軍這次如此積極的護航,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想看看我們的反應。

其實,如果這次攔截任務直接以擊落專機為目標,那就好辦了,因為護航在現代空戰中本來就是一個難題——在現代條件下,大型飛機一旦靠近敵方高度設防的空域,很容易就會被擊落,而除非護航一方能夠做到徹底癱瘓摧毀對手的空中力量,否則光靠護航確保目標機的安全是不可能的。

但問題是,這次攔截行動不可能簡單地以擊落專機為首要任務,而是要以迫其轉向離開為首選,如果發展到了要被迫擊落專機,實際上任務已經到了失敗邊緣,這已經是最後手段了。

因此這也增加了我方行動難度,用雷達照射,乃至導彈鎖定迫使專機轉向,並非必然成功,很可能需要我方戰鬥機突破敵護航機的阻撓,直接靠近專機,發射箔條、曳光彈或者機砲,才能迫使對手轉向。

所以對於雙方來講,如果要完成這樣一種特殊的、複雜的任務,都必須設計一些複雜的策略。

對於美軍來說,目前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採取的策略主要是佯動和夜間飛行。

先說佯動部分,這次佩洛西的專機沒有如同此前大家廣泛預計,首先到日本,然後可能向台灣飛行,而是直接去了新加坡。然後就是通過媒體和其他信息渠道,美方早早就發出了將在8月2日晚間行動的消息——但8月1日晚間,已經出現了危險跡象。

8月1日,從“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發布的“裡根”號航母打擊群位置情況來看,它已經首先進入了其護航位置。



如果解放軍包括航母在內的海上編隊,如果此前是按照從日本到台灣的航線規劃就位,那麼就要面臨一個快速改變部署位置的問題。這里美國核動力航母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裡根”號連續十幾個小時高速航行,首先就位,對我們的部署形成了拉扯。如果8月1日晚間佩洛西提前起飛,那麼我方航母艦載機和陸基戰鬥機將可能被迫在極限情況下進行攔截,成功機會將會大大減少。

這也就是為什麼8月1日我們看到新聞,我軍的驅逐艦、護衛艦靠近到了“裡根”號數十公里距離上,在現代海戰中這樣的距離近乎等於是臉貼臉,說明事態已經讓我方必須考慮最壞情況了。

如果我方決心擊落專機,由於目標是公務機,對於紅旗-9B導彈來說,可以發揮其250公里的最大斜距,所以從目前外媒報導的我國海軍艦艇可能的位置來看,在關鍵時刻,如果航母來不及就位,使用艦空導彈將是我們空中攔截未能達到目的時的保底選項。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我方陸基航空兵大編隊直接飛越台灣島上空進行攔截。由於可以大大減少航程,原來的繞島飛行帶來的諸多問題都迎刃而解,將可以有很長的一段航程可以反復多次地進行貼近飛行和攔截。

但是這無疑需要很大的決心,應該說是屬於關鍵時刻的非常手段了。而美軍也正想看,我們如何大規模飛越台灣島上空。

也就是說,雖然此前各方放出的信息都在說,佩洛西專機將在8月2日晚間飛向台灣,但是實際上,美軍已經做好了8月1日晚間飛行的準備,給我們出了難題。所以實際上,最緊張的時刻,反而是建軍節這天的晚上。

此前不久,“裡根”號通過冷戰時期就已經熟練的夜間與其他大型艦船“移形換影”,隨後連夜狂奔的方式,一度做出強行穿越台灣海峽的姿態。可以說這是近年來美國海軍鑽研“反區域拒止\反介入”成果的展示,同時,這也是對我國反航母作戰能力的一次試探。

此外,美軍此次選擇夜間行動,也給攔截行動製造了更多難題。在夜間,傳統的攔截機與目標並行飛行,從側面近距離超越目標,展示武器,警告開火,這些流程都變得更加困難且十分危險。

可以說,美國人選擇在夜間行動,非常刁鑽。

這將會迫使我方進一步增大編隊規模,尤其是如果選擇大編隊飛越台灣上空,那麼空中行動的組織也將會更加複雜,除了攔截編隊,還要考慮壓制台軍可能起飛的飛機,壓制台軍防空系統的問題。不論如何將會迫使我方提前展示出一些“壓箱底”的戰術戰法。

而且據相關報導,美軍此次可能還不止出動一架專機,而是可能會採取多架同型公務機同時行動的策略。

那麼對於攔截來說就更難了,要想完美完成任務十分困難——當然了,全部擊落反倒容易了,但問題是我方的首選目標肯定不是擊落專機。

應該說僅就圍繞此次佩洛西竄訪的軍事行動而言,美軍制定和實施計劃的能力和專業素質一如既往是到位的。如此處心積慮的扯動,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難度,但是,事情並不會完全順著他們的計劃發展。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胡錫進在今天的評論中說:“我們施壓、攪亂它、順勢加強對台灣島軍事滲透的手段非常多,這些牌具體怎麼打,美方是無法預測的,比我們預測佩洛西竄訪台灣的時間和路線難多了。”這句話其實已經側面驗證了剛剛過去的一天,並不簡單。

也就是說這件事情又回到了那句老生常談的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雖然我們絕對有保底的最後手段,但是美國人的目的很可能不是逼迫我們使出最後手段,而是要看我們的應對措施。

美國《紐約時報》發文,稱佩洛西竄訪台灣,實際上是美國對中國“胃口”的試探。現在看來,這不僅僅是從國際政治和外交層面的試探,更是對我方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雙重試探。

我方應對得越好,美方進一步“突破”限制的可能性就越小。

當然,反過來說,美軍也顯然有自己的小九九,長期以來,美軍對於解放軍空軍新一代兵力的戰術戰法知之甚少,但通過這次危機,雙方都必將把自己一些針對對手而設計的新戰術、戰法,拉出來溜溜。

現在,美軍可能提前行動的緊張時刻已經過去,隨著我方攔截手段已經全面就位,整個事情已經明牌了,美軍將以佩洛西為誘餌,企圖迫使我方亮牌,看看我方如何壓制台軍的防空和製空,看看我方如何應對美軍大機群,看看我方的指揮控制能力,到底有幾斤幾兩。

當然同樣的,他們也將不可避免的,暴露一些他們“壓箱底”的本事。我們也要看看他們在過去幾年的“艦隊問題”等演習中所設計出來的,針對我方的一些應對措施。

可以說對於中美兩軍來說,如果不是這件事背後巨大的政治壓力,簡直就是一次大規模“交流”啊,甚至可以說是情報寶庫。

當然,我方也採取了一些措施,讓美軍和台軍緊張。這不僅僅是針對於主戰場,空中和海上攔截。我方在建軍節這一天公佈了一系列視頻和新聞消息,包括370毫米遠程火箭炮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500公里,並且已經裝備了和遠程火箭彈可以共架發射的800毫米戰術導彈,此外,我軍也首次公佈東風-17導彈發射畫面。這意味著我方跨海峽對時間敏感目標的打擊能力,火力密度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這其實表達的含義就是,我們將可以做到讓企圖竄訪台灣的專機沒有機場可以降落,甚至是其他更加出人意料的事情也完全可能發生。老胡今天的評論說:“佩洛西如果來了,她一路上以及與蔡英文見面時都踏實不了,她們將不知道下一個小時甚至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這些在媒體上放出的聲音肯定不是給美方施加壓力的主要手段。真正能讓美軍感到緊張的,還是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和大規模的空中、海上軍事調動,我們已經向太平洋對岸傳達出了非常明確的消息,“玩火者必自焚”。

其實美國軍隊不在乎佩洛西能不能落地,也不在乎她的生死。他們已經給佩洛西起了個綽號就叫“費迪南”,言下之意相信路人皆知。

可以說從軍、政關係是否健康的角度看,美國這已經到了相當可怕的程度,軍方毫不掩飾地將本國政要的生命安全當做誘餌進行軍事試探,而政客一意孤行,為了一己之私製造軍事危機。面對如此不穩定的對手,中國今後對美國的不信任程度將會進一步加深。

在這一片危險的氣氛中,我們卻發現一個詭異的情況。處於漩渦中心的台灣,普通民眾對於緊張態勢毫無了解,台灣媒體一如既往給民眾製造一種“無事發生”的錯覺並且這一套鴕鳥政策繼續管用。

看來信息繭房依然是對岸最大的“認知作戰”武器。

昨天美國白宮發言人坎貝爾在講話中舉出1997年美國政要竄訪台灣的事情,言下之意,當年此事沒有引起中國的強烈反應,這次也一樣。或者不妨把話說的更直白一些,他們認為今天可以重複當年對中國的羞辱。

這恐怕就是錯估形勢,刻舟求劍了。

週日軍評中我們藉用冷戰時期關於國際危機的理論框架,說過關於危機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知”問題,美方對於今天的形勢,今天的軍事平衡,今天中國可選擇的軍事行動的認知,都存在嚴重戰略誤判。而更嚴重的則是,拜登政府對於整個事態是失去控制的。面對美國的這種不穩定和自負,唯一的解決方法是使之遭受挫折,用事實“教育”美國當局。

因此,化解這次危機的主要問題,已經不再是政治努力,而是軍事行動了。發展到這一步,雙方都面臨了巨大且不必要的風險。

我東部戰區昨天官方發布視頻,表示:嚴陣以待,聽令而戰。相信,我們不必多說了,等著瞧吧。"
economic wrote:
怎樣都覺得台灣虧最大(恕刪)


這個政府總是想著自己是棋手,但真的下場時,才會真正瞭解自己的位置。

從這事也可看到,老美是怎樣看待,考慮台灣,台灣人的切身利益。

我還是那句,若共機真的飛越台灣上空去攔截老太婆,台灣能怎麼辦?

平時怎麼行夜路吹哨子也沒問題,但真的要幹架時,台灣幹得起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