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普:日本安倍怎麼剪中國羊毛救日本企業


damk wrote:
這一篇很有趣,樓主對...(恕刪)


經濟學是觀察人類經濟行為的科學,先觀察經濟行為

大陸人的消費是CPI那類的金額高還是其他的呢?消費如果都是以CPI項目,那當然CPI會快速上升,但別忘了一點,CPI是針對中下階層定的消費指標,這群人佔據整體消費的金額比率必須考慮
跟美國一樣道理,FED產出的貨幣也超高,CPI比中國還低,那一樣是消費行為,或者說貨幣流到那邊去,你拿了錢都買CPI項目,那當然CPI上升,你拿了錢都買股票,CPI怎快速上升
再說中國和美國這些貨幣增速的來源不一樣,FED是買入債券以增加貨幣進入市場,人行有大買公債嗎?那中國的貨幣增加怎來的呢?這樣的增加有沒有虛胖?各種項目的名目價格是否合理?經濟是否足以支撐這個名目價格?

我從不任意給答案,因為觀察經濟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有一套邏輯結構出來的可信度會高,但不代表一定正確,觀察者也可能不夠客觀或考慮的因素不夠,甚至觀察正確,但發生狀況的時間點判斷錯誤
可不論如何,基本邏輯必須有,明顯不合邏輯的錯誤能有多大機率做出正確推論,邏輯正確都不一定了,何況邏輯有明顯錯誤

economic wrote:
經濟學是觀察人類經濟...(恕刪)


多謝回覆

你提了一些很有趣的問題,這些問題讓我去google了一下人行為何增加貨幣供給

在2010的一篇報導里,其中一個原因是應為中國的外匯儲備快速的增加,因此必須保持對等的人民幣

而人行也同時通過發債和提高準備金來調控通膨,當然效果如何還很難說

另外,我覺得CPI的算法在亞洲地區有改進的必要,其中房租的部份,其理論是建立在歐美平均自有房只占人口30~50%

但是在亞洲,人民自有房率可高達80%的地區,不把房價放進CPI里計算,是有所偏頗

以中國目前GDP成長7-8%,而cpi保持在5%以下看來,中國的經濟是沒什麽大問題,但是中國要面對的是GDP里的水分大小,以及當其GDP成長緩下所帶來的影響

這些只是我對中國經濟的一些淺薄觀點,事實是如何還有請更專業的大大分享

damk wrote:
多謝回覆你提了一些很...(恕刪)


外匯也是會變成國內貨幣
你出口一項商品10000美金,沒有買回等價商品,但你在國內消費得要用本國貨幣,所以你賺的美金交給了央行,而央行則依據10000美金*匯率,發給你國內貨幣,所以國內貨幣供給增加了10000美金*匯率
當然央行也會將這類貨幣回收,例如發行定存單,但那個央行要付出利息的

房價不包含在CPI的主因是買房不是消費的必須需求,可以租房,且房價的波動通常多頭的時候長期多頭、下跌也一樣,那上升時CPI破表,下跌時可能數年通縮

大家都看房價高,可交易量呢?房價的修正一向都是流動性有問題時出現,靠那個賺差價的重點在賣出,那獲利才真正進口袋,不然都只是帳面數字,如果賣不掉,帳面數字再好看都沒用,資金又卡住了,如果又遇到周轉問題,那房價才會修正,且修正絕對不是幾個月,通常得要幾年,這個可以觀察美國房價,修正了很多年了,到現在部分地區還在修正中(當然抗跌的地方止穩了,甚至開始上升)

CPI是針對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行為中都買必需品?如果不是,那CPI快速上升就不會長期存在,甚至上升趨勢出現就得壓下來,中國就是這樣的狀況,上升時打壓很緊,CPI會危急政權的

中國的GDP組成很有問題,不可能長期持續I+G的大量上升,所以他們中央政策很明確的說要調結構,只是媒體都不願意主打這個,主打這個賣不好,報導一些可能出事,甚至誇大報導才會賣會賺,問題是那跟現實有段差距

建議可以多看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報導,那樣會相對比較客觀的收集資訊

damk wrote:
多謝回覆你提了一些很...(恕刪)


------------------------------------------------------------------------------

事實上中共目前面對的問題不是通脹而是通縮。

最近的發言表示要盤活存量資產,即沉睡在銀行帳上的運用效率低下的政府資金,目前統計達3.5萬億人民幣規模,還不算各國營事業的類似資金。

加之大陸人民喜好儲蓄,貨幣冰山規模之大難以想像。

我個人相信發行貨幣是對應不斷膨脹的資產規模,當然會存在熱錢和壞賬的問題,但以中共把持中國國民經濟命脈的絕對優勢和福利近乎沒有的財政優勢,貨幣的信用可以有堅實的擔保。

至於原PO就不回應了,看上去像小說。
中國的GDP組成很有問題,不可能長期持續I+G的大量上升

前半句贊同,這是歷史積累而成。

後半句目前存疑,40萬億的城鎮化計劃目前激烈討論中,以中共改革前30年的歷史看,只要能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可開墾的“荒地”目前還高達80%以上,就算是稍稍領先的東部沿海,其水平也只是開發途中而已。

winters1999 wrote:
中國的GDP組成很有...(恕刪)


所以只是熱烈討論,但中央政策不是這個方向為主,也不會是這樣高的比例,那地方政府的財務風險太大
分配資源還有其他辦法,不是只有開發土地一種,高度的開發土地其實不符合成本效益(機會成本,不是會計成本),對照看看現在的生活環境,那樣開發換來值得嗎?相信可以讓國務院說服足夠的人進行結構調整,但麻煩的是傳統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保持,那個才是現在中央和地方不同調的癥結
中國是中央集權,尤其中央掌控銀行體系,起碼大方向可以掌握,不然會亂

economic wrote:
所以只是熱烈討論,但...(恕刪)


---------------------------------------------------------------------------------
相信大大讀過福特的故事,給工人高工資然後讓工人來買自家的汽車,最後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中國目前的局面有點類似。

我所指的“荒地”不是指真的土地,而是指貧窮人民中所蘊藏的消費力,目前中國在水泥鋼材等大宗商品以及基礎建設中都處於產能過剩狀態,用遠期的消費潛能來化解當前的產能過剩以推遲供需危機爆發的時間。

基於以上,中共提出城鎮化。

但既得利益者的能量確實很強,這才是中國經濟能不能再強勢走下去的關鍵。

winters1999 wrote:
給工人高工資然後讓工人來買自家的汽車,最後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恕刪)


也差不太多,要改变结构,刺激内需市场,内需市场怎么提高?必然是有更多的收入才能有更多的消费,跟福特汽车的例子是类似的。

最大的问题是高速发展的模式留下了很多的隐患,是不可持续的发展的,原来可以高污染高耗能搞代工,现在还可以吗?永远做世界工厂永远赚整个产业链最少的那部分,怎么提高收入,怎么让外向型经济转到内需上来?而且提高收入的同时必然会引起一些低端的产业的外移,产业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肯定有个阵痛期。

idf301 wrote:
這文章本來就是我寫的,到處被轉載

















好樣的

先加你五分啦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yukiko wrote:
好樣的 先加你五分...(恕刪)


教主失蹤好久了,幾位支持者也好幾位都沒看到了,這安倍三支箭當時很紅,幫浮一下看看有沒有人討論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