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前英國四分之一電力將來自於風力發電

peterboulong wrote:
他們的新核廠還是中國公司要幫他們蓋的
剛好兩個一堆台灣人最討厭的東西[陸資][核電]集於一身


還沒確定!好像是入股 法國去投標英國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sdbd/20140409/160718747815.shtml

這一篇可以看到 連核電廠都可以山寨. 中國真的人才濟濟..

http://en.wikipedia.org/wiki/CPR-1000#cite_note-wnn-fuel-loading-starts-7

CPR-1000,或CPR1000,(改善中國PWR)是二代加 壓水堆的基礎上,法國的900兆瓦上世紀90年代進口的三個冷卻迴路設計,改進,有一個淨輸出功率為1000 兆瓦(1080兆瓦的總)和60年的設計壽命。

在CPR-1000是建立和經營的中國總核電集團(中廣核集團),前身為中國廣東核電。對於第二個單元[ 澄清需要 ]設備的70%是在中國生產,向著90%未來目標的工作。

伯爵紅茶 wrote:
還沒確定!好像是入股...(恕刪)


罰你回20樓看我貼的bbc新聞
伯爵紅茶 wrote:
風速超過25-30M...(恕刪)

問題不是單純的風速而是風速差

伯爵紅茶 wrote:
還好哪個風場不是澎湖與雲林。 反不到那邊去

反雲林電纜的人,你覺得不會去反彰化?苗栗?台中?
這是2020年的計劃而已喔、如果能達成也不過是1/4、更不用說到時是否真能達成都是個問題??
那另外3/4用什麼?
德國再生的希望 (2013-10-21)

time point 25:00 電能轉變為瓦斯的辦法,用來儲存過多的電能。

因為氫氣只能以特定的濃度才允許和自然甲烷混合。氫氣在添加二氧化碳之後變成了再生能源甲烷,它和天然氣具有同等作用,可以毫無問題地存儲於天然氣管道中。

自然界的天然氣在取制過程中會釋放出有害氣體,在燃燒時還會產生二氧化碳,不利環保。而再生能源甲烷雖然具備與天然氣同等性質,卻不會對大氣造成有害影響。並且再生能源瓦斯和天然氣有同樣的作用,可以用來生產熱能、發電、供暖、烹飪以及驅動汽車等。



台灣政府就是太保守不敢研究、只願意檢現成.


伯爵紅茶 wrote:
德國再生的希望 (2...(恕刪)

用多餘的電產生氫氣?
再利用氫氣混和二氧化碳產生再生能源甲烷...
你知道這中間的能源損耗剩下多少嗎?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伯爵紅茶 wrote:
德國再生的希望 (2...(恕刪)



還蠻感激你提出一大堆的再生計畫....國外的確是有本錢這樣搞

我們呢?.....現在台灣的社會...就是你執政 你搞啥 我抗議啥

換人執政 也是你搞啥 我抗議啥......結果就是什麼都弄不成

反中 反服貿 反核 反風 反火 反自由經濟貿易.....所有的計畫都停擺

你擺這麼多 再生能源 又有何用?...

人家花了多少年的時間 2020年才會稍有成果 我們就算現在開始搞

核電廠陸續的退役後....要拿什麼本錢來搞....

就先撇開 國力 國土環境的差異.....民情!! 光是這點就已經不同了是要怎麼搞

德國發展綠能 是因為他們政府可以強迫人民接受高電價

英國搞綠能 是因為他們可以雙管並進

丹麥弄了這麼多風車 電價有比較便宜?

都已經火燒屁股了 在來捨望20年後才有機會達到的目標....望梅止渴 而已

PS 政府迫力也是問題 如果政府可以大聲說" 讓我核4轉到2025年

10年之間全力發展再生能源 民眾必須忍受高電價 共體時艱 到時候雖然風力可能也會很貴

到是也希望全民支持!!!

風不用本錢沒錯 但是機組的價格 維修的費用 也是得攤提到電價之中

目前台灣的風力發電之所以便宜 除了大部分都是陸上風力之外 運轉的比例 跟發電量

少也是 成本低的原因 如果要開發新的機組 全力運轉 風力發電的成本是否還是這麼低

實在是有待時間考驗 要不然 世界第一風國的丹麥電價 為什麼每度要11元?

風不是不用錢嗎?.....為什麼每度的成本還是這麼高?

G-PLUS wrote:
再利用氫氣混和二氧化碳產生再生能源甲烷...
你知道這中間的能源損耗剩下多少嗎?


我想那個只是混和,並沒有很多能源耗損
但是再生能源甲烷轉成電能 大概只剩50-55%

問題是風能電力不用成本、還可存下來變基載電力。
這樣就很完美的系統


coffee681084 wrote:
風不是不用錢嗎?.....為什麼每度的成本還是這麼高?


風能不用錢但 電網要維護、更新,

把電費附加電力稅,這樣鼓勵節能才有經費,搞研發再生能源。

等20-30年後沒有石化原料,汽油一公升變成200元。
大家要用什麼開車。

核電也許目前無法戒除、但是再生能源也是一個方向。

歐盟20年前已經開始投入研究。石化能源會有用完的一天,石油危機讓他們轉型。
現在他們研發出結果,也開始收割了,台灣沒研發如何能收割成果,
連風機都要跟別人買,
台灣太陽能生產線也是買德國的,更不用說how-know 部分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