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xcv wrote:
貿易戰,不會失去生命...(恕刪)


美國商務部週二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進口到美國的中國產品和出口到中國的美國產品之間的金額差距從前年的3470億美元上升到去年的3752億美元。 ... 經濟學家表示,貿易赤字的增長主要來自美國經濟的強勁表現,它令美國消費者有能力購買更多的進口電子產品、服裝和家電。2018年2月7日

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逐年增加,
逆差國跟順差國要是開啟貿易大戰,
就像博奕一樣,
本錢粗的永遠是贏家!
源源的 wrote:
中國政府有一個污一個,黨養一個賠一個甚至賠一百個

老美咧?政府菁英養十個至少也賺二十個,就算是黑的那個至少也是黑一個但賺半個..(恕刪)


一針見血的高見分析!
blueled wrote:
中國再加把勁更為開放到底有甚麼不好,讓上海不但是中國經濟之都,還跟紐約一樣成為世界經濟之都,根本不需要軟硬皆築高牆,說穿了,中國人民根本不怕外國,害怕外國視外國為洪水猛獸的是中國共產黨,總是能編個理由嚇唬乎嚨人民。


也沒有什麼不好最多是多領域產業被外國企業把持,築門是為了扶植本土產業,這是最基本的,只是中國比較嚴格他連網路都想到了,看看台灣的網路產業是被誰掌控
小時候曾被流氓欺負,我立志於健身,把自己打造的很強壯,總有一天,流氓會是我手下敗將。

對於中國來講,美國買中國貨,很好,如果不買,也不是什麼災難啦。

中國出口美國每年5000億美元,這其中,在中國的增加值很少,勞工工資佔5%以下,企業利潤5%以下,間接人員與配套廠商產值20%以下,所以,這些出口帶給中國的GDP 不到2000億美金.

2000億美金,佔中國GDP 比例也不過1.5%左右。的確,不賣美國,中國一定會有損失,但影響不大。美國會增加就業,美國一定會得到更多的好處。

這個5000億美金,對中國的就業市場有多大影響,我不知道。

然而,中國政府講的很清楚,關稅徵與不徵,決定權都在美國人手裡。就算是美國一分錢都不買,我也不覺得對中國,或對我有多大影響。

中國需要堅持自己的規劃,增強自己的實力:
1. 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芯片自己設計、自己生產。 做不到是中國自己的問題,跟美國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2. 大力發展軟件產業,這部分貿易逆差太大
2.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減少對能源的進口。
3. 國內肅清貪腐,讓人民對政府有信心,增加內聚力
4. 搞好跟美國以外的國家的關係,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5. 提升國內服務業的水準,這部分目前還很不足啦
6. 提升國內汽車、外資佔優產品的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

總之,美國短期內會得到更多利益,但對中國的長期發展而言,也未必是壞事。
下圖取自今天的工商時報.
誰的籌碼多,似乎很明顯.




atrib001 wrote:
川普主要的目的不是在於中國的的低端的產品.出口多少到美國去...(恕刪)


其實已經發展到全方位了

原本美國福特汽車計畫明年元月開始停產北美地區的Focus小轎車, 全部改由中國進口. 每年大約20萬輛. 因為貿易戰與新的NAFTA協議, 福特昨日已經決定放棄這項計畫, 這對中國來說是貿易戰中最大的打擊, 20萬輛汽車加上乘數效應, 中國100億美金的GDP飛了. 中國針對汽車打貿易戰, 出現重大戰損. 光光這一項, 川普發動貿易戰成功阻止了40億美元貿易逆差.

美國第一大汽車廠通用汽車此前曾請求美國政府豁免該公司自中國進口Buick Envision中型運動休旅車的關稅, 但至今仍無下文, 通用很可能追尋福特的腳步, 停止在美國銷售該款汽車, 該款車型2017年在美國銷售4.1萬輛, 金額約12億美元.

高通原本有多項計畫要讓中芯除了生產S425系列的CPU, 逐步提升到S6, 並且投單其他更多晶片項目, 但是因為中國貿易戰不准高通與恩智浦合併, 擴大了貿易戰, 中國製造的晶片會被加徵25%貿易稅, 現在高通也已經放棄大部分提升中國CPU與通訊晶片的計畫, 預算改為增加在台灣投入研發.

還有中國因為天然氣短缺, 每多一戶用天然氣, 缺口就更擴大, 因此正在強力延緩天然氣裝置建造與核准, 造成很多申請戶大排長龍. 另外就是股市跌跌不休, 匯率預期貶值, 債務累積暴增, 現金為王的預期造成消費降溫....

這些都是川普發動貿易戰將會帶給中國的第二層傷害. 並非只影響到中國的低端產品生產而已.

Tyrion Lannister wrote:
這當然中國是美國從1970...(恕刪)


笑死人的五毛論證。
說得美國從70年代扶植中國經濟。

理盲的人總是倒因為果。
歐美先進經濟體,在七十年代釋放生產力到世界
尋找全球供應鏈的機會。
台灣、韓國是看到能脫貧的機會,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從出口到歐美取得大量財富。
中國也想這樣做,美國也願意進口,無奈中國就是不如台灣與韓國,所以才晚了十年。中國後期直接將人民幣貶值,才吸引許多香港與台灣商人到深圳特區。中國的五個特區,就是只有一個深圳成功翻轉中國。

2008年後,許多國家都寧可選擇在地生產在地消費。

再者,中國只想出口不進口的心態,只利於自我,而不利於全球經濟貿易互助是無法長期。

若中國願意開放市場,就沒有貿易摩擦!
中國有龐大內需,所以不需要關鍵技術的產業當然是不用擔心
反正在中國JORDAN是仿冒,"喬丹"才是正品,笑死人

但是需要關鍵技術的產品,例如晶圓製造
20年前就喊出要超越台積電
如今還是落後好幾個世代

當然啦,中國都說是中國台灣的台積電
自我感覺就會比較良好
習包子會贏.還不確定.
但川普定會下台.
中國開放民主.自由.才可能走到世界的尖端.
這一期的今周刊有篇專題報導,我節錄部分內容,
如有違反版規,或者是侵權疑慮,請告知.


今周刊這篇報導很客觀,文章提及的內容都有引述出處;人民日報,環球日報,科技日報與新華社,
全都是中國的官媒. 並非作者憑空想像與杜撰.
在百度都可搜尋到文中提及的相關內容.

美國發動貿易戰對中國影響大不大? 看看中國官方態度的轉變可略知一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