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uka wrote:
現代漢語中雖然未直接使用文言文和近體詩等體裁,但很多成語、諺語、典故都出自這些古詩文。這是漢語的精華部分。去掉這部分,寫文章、劇本、歌詞就基本上味如嚼臘了。寫文章講究言簡意賅。引經據典可以大幅節約篇幅,用更少的文字說明同樣的意思和內容。而且,古詩文在文章裡有畫龍點睛、妙筆生花之功效。輕視這方面,結果就是現在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台灣人連用筆把自己經歷寫下來的能力都很匱乏,更不要說寫論文,做研究
動不動就套成語怎麼會是好事?
反而,成語的死板套用往往讓小朋友思想懶惰。
長大後,到合歡山是「白雪皚皚」、到西伯利亞也是「白雪皚皚」、
到加拿大也是「白雪皚皚」、到冰島也是「白雪皚皚」、到北極也是「白雪皚皚」...,
會努力拼湊文字以描述他眼中雪景的小朋友還是比較值得鼓勵。
電視節目古文古句的死板套用被認為「比較有學問」誠屬誤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