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援烏經費報銷”近乎腰斬,最賣力的波蘭怒了
在俄烏衝突第四天,歐盟動用“歐洲和平基金”(EPF)援烏的重磅決定一度引起轟動。如今過去7個半月,融資總額越滾越大,卻仍趕不上成員國們堆積的“報銷請求”,歐盟甚至迄今都沒有向任何一國支付償還款項。
更重要的是,歐盟給出的報銷比例也從一開始的85%銳減至46%,惹怒了援烏最為“賣力”的國家之一波蘭。為此,在過去的幾天裡,華沙一度試圖阻撓有關第二批軍援償付的最終協議,希望通過談判獲得更高的數字。儘管波蘭最終在本週三(12日)妥協,但也由此被其他歐盟國家視作獲取大額償款的阻礙。
報導此事的“政客”新聞網歐洲版14日進一步指出,在俄軍加大轟炸力度、烏方懇求歐洲提供更多武器之際,這項日益“縮水”的報銷計劃還有可能損害歐盟作為可靠軍事夥伴的聲譽。目前,德法兩個歐盟大國正面臨著捐款不足的批評,而一些小國則表示他們的物資已經不多了。

歐盟“援烏經費報銷”近乎腰斬,最賣力的波蘭怒了
在俄烏衝突第四天,歐盟動用“歐洲和平基金”(EPF)援烏的重磅決定一度引起轟動。如今過去7個半月,融資總額越滾越大,卻仍趕不上成員國們堆積的“報銷請求”,歐盟甚至迄今都沒有向任何一國支付償還款項。
更重要的是,歐盟給出的報銷比例也從一開始的85%銳減至46%,惹怒了援烏最為“賣力”的國家之一波蘭。為此,在過去的幾天裡,華沙一度試圖阻撓有關第二批軍援償付的最終協議,希望通過談判獲得更高的數字。儘管波蘭最終在本週三(12日)妥協,但也由此被其他歐盟國家視作獲取大額償款的阻礙。
報導此事的“政客”新聞網歐洲版14日進一步指出,在俄軍加大轟炸力度、烏方懇求歐洲提供更多武器之際,這項日益“縮水”的報銷計劃還有可能損害歐盟作為可靠軍事夥伴的聲譽。目前,德法兩個歐盟大國正面臨著捐款不足的批評,而一些小國則表示他們的物資已經不多了。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導:烏克蘭尋求更多武器之際,歐盟武器基金枯竭
歐盟預算的“魔力”
事實上,這一軍援償還機製本身,就是歐盟在俄烏衝突初期變通的產物。
今年2月27日,歐盟宣布動用“歐洲和平基金”(EPF),“破例”為烏克蘭提供總計5億歐元的武器等軍事援助。歐盟領導人當時大肆宣傳此舉意義重大,將是歷史的“分水嶺”。
這是因為,歐盟條約禁止其使用正常預算來資助與軍事有關的行動。而“歐洲和平基金”就是一個在正常預算之外的融資工具,用於鼓勵各成員國快速武裝基輔。一個國家可以選擇運送裝備,然後將清單提交布魯塞爾以拿到部分償付。
報導指出,從歷史上看,該基金大多用於較小規模的舉措,如資助格魯吉亞的軍隊或支持歐盟在莫桑比克的培訓任務。但現在,它被用在俄烏對抗的前線,這對歐盟來說還是第一次。
截至目前,歐盟已經通過多輪武器融資,在“歐洲和平基金”機制下撥款約25億歐元,向各國政府償付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物資。該基金在2021-2027年預算週期內的上限為57億歐元。
報導援引三名歐盟外交官稱,在宣布首筆5億歐元援助後,成員國給出約6億歐元的報銷數額,這意味著布魯塞爾可以支付大約85%的費用。
後來,歐盟又批准了一筆更大的資金,總計15億歐元。這一次,成員國給出的報銷數額達到大約33億,使得布魯塞爾有能力償付的比例急劇下降到45%左右。據悉,作為歐盟對烏克蘭最大的武器捐助國之一,波蘭申請報銷的金額在其中佔了一半以上。
外交官們表示,華沙已累計提交了18億歐元的償付清單。報導稱,報銷數額之所以遠超歐盟預期,其部分原因就在於波蘭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捐贈,其援烏武器總額目前已經超過20億歐元。
歐盟對於“歐洲和平基金”的說明
無論如何,這一報銷比例激怒了波蘭。在過去的幾天裡,華沙一度試圖阻撓有關第二批軍援償付的最終協議,並希望通過談判獲得更高的數字。一名歐盟外交官坦言,低於50%的比例對波蘭而言“實在太少了”。
據報導,波蘭最終在本週三(12日)向46%的比例妥協,但也由此被其他歐盟國家視作獲取大額償款的阻礙。
此外,關於如何償付最後5億歐元的討論還沒有正式開始。不過,融資總額越滾越大,卻仍趕不上成員國們堆積的“報銷請求”。許多外交官表示,歐盟很早以前就批准了第一批款項報銷85%的數額,也向斯洛伐克、葡萄牙等國家承諾了迅速償付,但迄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獲得償款。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認為,“從理論上講”,週三達成的償付協議應當為未來幾週或幾個月的追加支付打開大門。同時,歐盟國家預計也會很快宣布新一批撥款。
“錢馬上到”
對此,負責外交事務的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則堅稱,償付款項已經在路上了。
歐盟對外行動署發言人表示:“相關的報銷已經開始,第一份合同已經簽署,付款將按照商定的時間表進行。”但她拒絕對報銷比例作出評論。
只是,過程中的拖延——尤其是波蘭對15億歐元償付款項的阻撓——令許多外交官怨聲載道。有人強調,“歐洲和平基金”從未打算向各國提供全額報銷,還有人指責波蘭要求歐盟承擔了其過多的費用。
在達成協議前,一位歐盟外交官曾抱怨,波蘭人掌握了“解鎖”這15億歐元、斯洛伐克2022年應得款項乃至波蘭明年可得款項的“鑰匙”。
不過,“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場“資金爭奪戰”暴露了一個歐盟迫在眉睫的問題:如果歐洲大陸真想成為“更可靠的安全提供者”,“歐洲和平基金”的籃子實在太小,不足以成為主要的融資工具。
部分官員認為,如果成員國想要保持一致,就得打開錢包,投入更多資金。新上任的斯洛伐克外交和歐盟事務部長拉斯蒂斯拉夫·卡切爾(Rastislav Káčer)就表示,該基金非常重要,如果可能的話,希望“將其翻倍”,斯洛伐克也準備增加在其中的貢獻。
卡切爾補充稱,這一舉措不僅在經濟上很重要,也是一種政治姿態,因為“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所說的話”(put the money where our mouth 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