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夫·克里斯特松當選瑞典新首相
據瑞典電視台(SVT Nyheter)報導,當地時間10月17日,瑞典議會以176票贊成、173票反對的結果,決定由溫和黨主席烏爾夫·克里斯特松擔任新一任瑞典首相。
瑞典議會共有349個席位,達成協議的四黨(溫和黨、基督教民主黨、瑞典民主黨和自由黨)佔有176席,佔一半以上席位。
此前,9月14日,瑞典首相安德松承認議會選舉的結果,並宣佈於15日辭去首相一職。與此同時,雖然瑞典民主黨所獲選票數高於瑞典溫和黨,但由於後者得到了右翼聯盟的廣泛支持,溫和黨領導人烏爾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預計將成為領導新政府的首相人選,他也已表示將開啟組建新政府的工作。
路透社將此次選舉形容是“瑞典政治的一個分水嶺”,而對於極右翼民族主義政黨瑞典民主黨此次支持率的大幅上升,《紐約時報》則稱,儘管右翼聯盟“微弱勝出”,但仍然預示著這場選舉將撼動瑞典政治,結束中左翼長達八年的執政。
分析人士稱,此次選舉是現代史上最膠著的一次投票選舉之一,反映出瑞典人在接受了數十年的中左翼政策制定之後,希望朝著新的方向邁進。原先,這些政策包括對開放接納移民,強調“個人自由”,堅持“社會自由主義理想”等。
溫和黨主席克里斯特松組建政府並不容易,因為瑞典民主黨和自由黨在政策上存有分歧。由於克里斯特松領導的溫和黨在此次選舉中地位較低,他面臨許多挑戰,很可能試圖與基督教民主黨組建政府,但還是要依賴瑞典民主黨和自由黨在議會中的支持。
瑞典哥德堡大學的政治學專家索倫·霍爾姆伯格(Soren Holmberg)表示:“瑞典議會的'民主主義'在未來四年將非常脆弱,右翼集團之間的政治分歧很大,很難達成共識”。
不過,這仍然是右翼聯盟的一次勝利。溫和黨領導人克里斯特鬆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視頻,他說:“我現在將開始組建一個能把事情做好的新政府。”民主黨領導人奧克松則發文稱:“現在我們將在瑞典恢復秩序。是時候開始重建安全、繁榮和凝聚力了。是時候把瑞典放在第一位了。””
10月15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爆發民眾遊行示威,抗議天然氣和電力等能源價格上漲。
週六,大約100名抗議者在羅馬舉行示威,要求降低能源價格,增加工資和社會福利,以緩解物價上漲給家庭帶來的影響。
抗議者 安德烈·伊拉里:「人們已經開始感受到賬單的上漲。對於工資較低的弱勢群體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有抗議者擔心,將會因付不起帳單而被停止能源供應。
抗議者 安娜·薩巴蒂尼:「如果無法支付,顯然會被暫停供應電力和煤氣。」
有些抗議者手舉抗議標語,上面寫?:「我們不付錢」。
週日在法國,幾千民眾也走上巴黎街頭,抗議能源價格上漲。
由於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影響,歐洲能源價格飆升。消費者紛紛要求政府出台政策,緩解能源漲價帶來的衝擊。這給各國政府帶來了壓力。
歐盟曾有40%的能源是從俄羅斯進口,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一直尋求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目前,德國和義大利等歐盟主要國家已找到新的供應鏈。不過,由於能源價格飆升,有民眾擔憂,這個冬天可能比以往更加艱難。”
“美元飆升使港口貨櫃堆積如山 加劇糧食危機
美元強勢升值加深全球糧食危機,在從非洲到亞洲的食品進口商爭先恐後用美元支付帳單下,許多國家的港口滯留堆積大量的糧食貨櫃,導致糧價進一步上漲。
非州加納進口商對耶誕節前的供應短缺發出警告、數以千計裝滿食品的貨櫃堆積在巴基斯坦的港口,埃及的麵包師所需的麵粉因小麥滯留在海關,提高了麵包價格。
全球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正努力應對高利率、美元飆升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破壞性組合,削弱支付通常以美元定價的商品的能力。農作物巨頭嘉吉公司的全球貿易主管Alex Sanfeliu說:「他們買不起這些商品」、「世界許多地方都在發生這種情況」。
對於許多國家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僅限於農產品,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購買力下降和美元短缺正加劇全球糧食系統的更大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