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華為走自己的路:Mate 80 倒數計時

Erichuangtw1980 wrote:
他們思想已經固化了,...(恕刪)


意見不同 就扣上對方共產黨
想想 曾經自由的台灣 彷彿又要回到威權時代
2020年的今天 疫情改變了世界
可能也會改變 世界第一的美國
god52101314 wrote:
建議可不用回覆V先生訊息
V先生過度仇中 很難理性討論 畢竟01只是聊天討論 並非吵架的地方
你終於認清現實了!
god52101314 wrote:
意見不同 就扣上對方共產黨
想想 曾經自由的台灣 彷彿又要回到威權時代

他們是有目的的帶風向,不是單純聊天的。
god52101314 wrote:
感謝V先生提供大量資料 讓本棟樓持續討論
默默無聞無人知華為 2019貿易戰天下知



确实,人家还有一堆理论数据支撑。
我不看好中国大陆经济有20年了,
我现在后悔了。我错过了太多发财机会!!!
k11z wrote:
确实,人家还有一堆理论数据支撑。
我不看好中国大陆经济有20年了,
我现在后悔了。我错过了太多发财机会!!!


他提供的數據理論,有真有假,不要全信。

例如他說豬肉減產4成,但事實是因為豬瘟造成減產,不是消費不足,而消費需求一直很高,所以進口量大增。

大陸4月豬肉進口量創新高年增170% | 陸港行情| 兩岸| 經濟日報
2020年5月25日 · 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國。 路透報導,今年前四月,大陸共計進口135萬噸豬肉,較去年同期增加170.4%,之前大陸國內產量大 ...



而食物的人均消耗金額的歷史數據和未來預估,都是增長。




他說大陸2019 進出口大衰退,事實是增長,




他說2019年中國汽車銷售衰退18%,,事實因為貿易戰,下滑 8.2%,

中國、美國都是台灣重要客戶
失去任何一邊 都對我們不利 但過度頃美反中
換來的是 我們可能失去後台
例如這次釣魚台更名事件 日本完全將台灣看扁
god52101314 wrote:
中國、美國都是台灣重(恕刪)

等到東協 + 6 RECP 完成,在這個佔台灣出口超過一半的地區,我們台灣的在貿易關稅上就處於劣勢,

可能會造成產業外移。
Erichuangtw1980 wrote:
他提供的數據理論,有真有假,不要全信。

例如他說豬肉減產4成,但事實是因為豬瘟造成減產,不是消費不足,而消費需求一直很高,所以進口量大增。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家抓环保,不让养猪,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猪。
之前猪肉价格飙升超过30rmb,现在又20多了,再过一阵可能又回到12-18元一斤的时代。
随着猪肉价格飙升,牛肉鸡肉鸭肉都跟着飙升,现在好了鸡肉鸡大腿竟然只要8元了。

其实他的数据,摘取了他想告诉大家的,这个大家都看的清楚,
我所希望的是,能客观一点,不要加太多主观的东西进去。
不过似乎他不愿意,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k11z wrote:
其实他的数据,摘取了他想告诉大家的,这个大家都看的清楚,
我所希望的是,能客观一点,不要加太多主观的东西进去。
不过似乎他不愿意,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由他們的發文判斷,堅決反共,不承認中華民國,親美日,

看來和台獨的觀點一致,

台灣有2/3的人沒去過大陸,對大陸認識有限,

反中仇中 + 大陸爛,會增加對某些黨派的支持度,對選舉有利,

川普反中拿國內支持度,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們統戰五毛小粉紅, 在全棟樓發布了許多錯誤的資訊與假設, 必須扭轉.....

1. 台積電不會因為停止華為的訂單, 造成營收下降或利潤下降
2. 華為沒有鴻蒙手機作業系統, 因此無法取代Google Service. 軟體相容性與更新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3. 海思失去7nm, 5nm產能遭搶走, 損失巨大, 且未來兩三年之內都不可能買到產能.
4. 華為手機銷售不好, 其他廠商可以彌補, 世界不因為缺了華為而有任何影響
5. 華為5G設備機房設備原本預計搶下世界8成的市場, 目前停滯在4成, 難以推進,
6. 華為機房設備與手機互相綁定補貼, 因手機確定銷售下滑, 華為向中國政府要求補貼範圍大幅擴大
7. 華為製造訂單大幅縮減
8. 華為設備的CPU運算力, 未來難以提升, 採購華為系統的國家, 經濟將逐漸受到拖累
9. 華為對中國經濟貢獻度不大, 但是對中國人均所得具有一定程度的鼓舞. 華為裁員勢在必行
10. 華為不敢貿然推出鴻蒙, 有可能是仿冒偷竊的技術眾多. 他在等中美徹底決裂後, 才敢推出
11. 中國推出5G服務, 效果不如華為所宣稱的那樣高速. 市場信心動搖
12. 中國經濟在2019, 2020年因豬瘟, 武漢肺炎, 貿易戰, 颱風而失去光環與動能. 正式走向衰退與破產
13. 中國人均GDP僅剩下9000美元, 全球排名從71名跌到74名, 受雇者薪資平均僅4400人民幣, 中國整體經濟狀態退回2017年, 崩潰中
14. 中國周邊國家的替代產能加倍速建廠, 陸續開出取代中國製造. 成為中國出口的競爭者, 中國出口遭到打擊
15. 中國紅色供應鏈產能過剩, 自相殘殺, 劣幣驅逐良幣, 將爆發大失業.
16. 中國人均GDP太低, 可支配所得太少, 無力擴大內需消費, 而且負債將大幅成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