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前英國四分之一電力將來自於風力發電

伯爵紅茶 wrote:
3.存儲於天然氣瓶中。

請問是要用汽化方式還是液化方式保存呢?
汽化....?台灣地狹人稠不適合而且危險性高,
液化....?這就要耗能了...

天然氣發電機組的效率目前有效率60%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G-PLUS wrote:
液化....?這就要耗能了...
天然氣發電機組的效率目前有效率60%



你去買天然氣與煤礦、鈾難道不用錢?
這風力都免費給你轉換天然氣,還在乎什麼能源效率 有沒有80-90%

有些人擔心的(無風)尖峰用電的問題在免費風能轉換成氫能
氫能也可轉成天然瓦斯的模式之下。就可保存很久.
瓦斯管線或電力管線將能量導引到瓦斯槽不就好了給天然氣電廠燃燒

不知道你理解了嗎?

目前天然氣發電廠在台灣已經有11個 發電站
管線早就有了。
透過這個方式至少可以解決尖峰用電。

風能轉換只要設備成本 剩下電解水的水源要成本。
這需談什麼液化問題嗎?

如對再生能源的問題有興趣可以把相關的影片看完一次。


伯爵紅茶 wrote:
你去買天然氣與煤礦、...(恕刪)

這些轉換過程都需要耗能,光是氫跟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就不是這麼簡單的反應。如果雙方都是氣體,那反應速率很差,實際上產物的密度也差,轉換到最後說不定還不夠設備運作成本....另外氫氣非常不安定,有點規模的實驗室,氫氣反應的實驗通常都會隔離,比同位素還要謹慎........如果核廢料跟儲氫漕而還一的話,我寧願選擇核廢料,起碼還要機會逃生

伯爵紅茶 wrote:
沒關係等台灣亂的!我再去瑞典申請難民.
瑞典是無條件接納難民.

這句話透露出了本心了

什麼希望台灣有未來都是騙人的,
其實環保團體就是要把台灣搞成內亂,
然後變政治難民完成移民歐洲的夢想。
伯爵紅茶 wrote:
1.風車電力電解水產氫氣
2.氫氣在添加二氧化碳之後變成了再生能源甲烷,它和天然氣具有同等作用,
3.存儲於天然氣瓶中。
4.有需要時可混入天然瓦斯火力電廠燃燒還原電力
這樣就可建立一套自主運轉的系統....(恕刪)


這個流程得不償失,有明顯錯誤:

1.電解設備、水處理設備、氫氣純化設備...都不便宜。

2.氫氣加二氧化碳不會變成甲烷,只是混合氣體而已。要燒氫氣時還得再先除去CO2

3.氣體不加壓貯存需要很大(很貴)的貯槽,但加壓把氣體灌入高壓容器,也需要很貴的壓縮機和大量電力,

4.前面3點就算都做到,如何把這些氣體送到電廠?接管還是用卡車載鋼瓶?

投資研發這個計畫,保證血本無歸...

peterboulong wrote:
哎呀結果英國是反火力...(恕刪)

因為英國工黨沒有神主牌
其實學StarTrek用反物質發電好了,
完全沒廢棄物,全部轉成能量多棒。
我是覺得反核團體若是願意用"伯爵紅茶"先生?小姐?的方式來討論
雖然有部分或許有錯誤,但經過討論,總能把錯誤去掉,得出正確的結論
或許真能找出解決之道也說不定

而不是一昧的反,反完了再把火燒屁股的問題丟給政府,再罵政府無能

替代能源各國有不同的做法,都是因應各國的地理環境,做出相應的措施,完全套用他國作法並不適合
就像德國的做法可能不適用英國,英國的也不適用德國一樣

但我們或許可以多頭並進,用盡目前替代能源最大的利用率,或許可以取代一部份的電力
我們起步晚,但盡力追趕總比坐以待斃的好
可惜,抗議團體不吃這套,只想反現在,不去想未來

德國的能源轉型給了德國到2022年以前的緩衝時間,抗議團體卻連一秒鐘都不想給
lulalla wrote:
其實學StarTrek用反物質發電好了,


沒能力去挖反物質



nkpbst wrote:
這個流程得不償失,有明顯錯誤:
1.電解設備、水處理設備、氫氣純化設備...都不便宜。
2.氫氣加二氧化碳不會變成甲烷,只是混合氣體而已。要燒氫氣時還得再先除去CO2
3.氣體不加壓貯存需要很大(很貴)的貯槽,但加壓把氣體灌入高壓容器,也需要很貴的壓縮機和大量電力,
4.前面3點就算都做到,如何把這些氣體送到電廠?接管還是用卡車載鋼瓶?
投資研發這個計畫,保證血本無歸...



在德國,由於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夜間大量風力發電的發電量超過用電量需求只能離線,許多電力平白浪費,

近2年來,德國可再生能源過剩,而電力從每年1.5億度,增加到每年10億度,預計2050年要達成可再生能源佔80%的目標,在可見的未來內,過剩電力還會持續增加,給予ETOGAS龐大的潛在商機。

ETOGAS的技術是將二氧化碳與水經電力轉換為天然氣,第一步先以電力電解水,產生氫氣與氧氣,氫氣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天然氣與水,這個過程的能源轉換率為60%。之後,天然氣可以直接供應燃氣發電,或是作為其他用途的燃料。


4H2 + CO2→2H2O + CH4

把多餘電力轉換為天然氣的化學能,除了達到碳回收以及能源儲存的效果以外,由於多餘的天然氣還能做為其他用途,擴大商業模式的彈性,有助於增加營收,相對降低成本。

▲這家250千瓦的展示發電廠,以二氧化碳和氫氣生產甲烷,為德國ETOGAS(SolarFuel)所擁有,將供應Audi的1,500輛天然氣汽車。

發展化學儲能的還有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PNNL),不過PNNL沒有用到二氧化碳,而是以天然氣加水反應成氫氣與一氧化碳,即合成氣

http://technews.tw/2013/07/16/solar-power-future-pass-now-6/

台灣類似
http://www.oxy-hydrogen.com/index.asp?lang=1

這種事情研發之後就會找到方法。跟做IC科技都一樣

氫氣沒有那麼難處理,不然IC蝕刻用的HF或其他化學物質不就更毒了

這樣燃料電池誰還敢用..

thron wrote:
,氫氣反應的實驗通常都會隔離


人家找到方法了 。要去爬文看他的方法

http://www.etogas.com/en/the-challenge
伯爵紅茶 wrote:
近2年來,德國可再生能源過剩,而電力從每年1.5億度,增加到每年10億度,預計2050年要達成可再生能源佔80%的目標,在可見的未來內,過剩電力還會持續增加,給予ETOGAS龐大的潛在商機。


台灣基載電力(核能+燃煤)早就不夠,沒有電力過剩問題,能插風機,能裝太陽能板的地方就這麼多,發電量有限,燃氣機組降載或停機就可以應付,也不會有再生能源過剩問題。

就算有過剩好了,台灣有明潭/明湖抽蓄電廠,效率約70%,也明顯優於ETOGAS號稱的60%效率,每年可以儲能發電數十億度,何必用ETOGAS這種技術?

會不會繼反核電廠之後,又出現反抽蓄電廠運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