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er65 wrote:
嗯嗯, 好, 很好...(恕刪)
Aurelius wrote:
我觉得这个天下杂志说...(恕刪)
參考美國奇異公司的實例,當公司管理的繼任者沒有辦法維持制度的運行,公司就是衰敗,
⋯⋯⋯⋯⋯⋯⋯⋯⋯⋯⋯⋯⋯⋯⋯
奇異失意》專業化勝多角化?
商周1577期
數字管理是粽子頭,不精確準出包
美國一家企業資優生的走下坡,就是做了改變卻疊不起新競爭門檻的典型,那就是奇異集團。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最近這一年來漲逾三○%,身為道瓊成份股之一的奇異,同時間股價幾乎腰斬。上任不滿一年的執行長佛蘭利(John Flannery),日前宣布將削減二○一八年股利,《財星》(Fortune)雜誌諷刺:「投資奇異還不如去買基金。」
奇異的表面問題是業務太龐雜:從油田、軟體、航空、3D列印到商業貸款,它都曾涉足。但在傳奇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時代,奇異業務就相當多元。威爾許從一九八○年代起,治理奇異二十年,公司股價大部分時間皆超越大盤。如今奇異卻結果慘澹,為何昔日芳草,今日蕭艾?
關鍵於在,奇異之前一條無人可及的護城河淤積了!那就是它的「數字管理」。
威爾許時代,奇異厲行數字管理,從「六標準差」到員工分級,每年砍最差10%,一切以數字為依歸。雖然鐵腕作風讓威爾許背上「中子傑克」(編按:意指如中子彈,只殺人不毀物)罵名,但這正是管理奇異的必要之惡。奇異業務包山包海,不同部門溝通的訊息費用高,要將它們納入同一公司管理,捨客觀數字別無他法。在威爾許治理下二十年,鮮少有人批評奇異體質不透明。
但威爾許卸任後,接替執行長的伊梅特(Jeffrey Immelt)卻未堅持這套管理模式。《經濟學人》引述奇異內部人士稱,伊梅特「只用華麗辭藻談未來願景,砸大錢投資卻不管績效數字,也不設定目標落實。」
奇異還用各種罕見會計準則公布財報,例如它用一個「正在營運業務的工業現金流」(CFOA),其規模有七十億美元,但據業界通用的現金流標準,這個數字只有三十億美元。外界批評其財務宛如黑箱,目前奇異至少面臨兩起股東指控誤導財務狀況的訴訟。
奇異的業務,從能源、醫療、不動產到3D列印,每個都隔行如隔山,若沒有同一套精準的管理標準像粽子頭一樣拉著,勢必會出現大家雞同鴨講,甚至導致組織出現大漏洞。精準的數字管理就是那個粽子頭。
伊梅特二○一七年中卸任,由佛蘭利接棒,他宣布奇異未來只聚焦三大業務:航空、電力和醫療,其他業務將分拆出售。無法堅持「數字管理」,就得簡化業務以降低管理成本,奇異新執行長顯然也看到了問題。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