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ture wrote:
好多中國網友都指出...(恕刪)
台灣人逢終必反,只要中國做了,台灣就不能跟風,如果ATM轉帳和信用卡是中國人發明的,台灣人就會開始瞎掰一堆ATM轉帳和信用卡不代表進步的理由,身上帶一堆紙鈔和零錢就夠用了!!
當初大清帝國也是逢西方就反,李鴻章花十年來說服中國人蓋鐵路,蓋好之後群情激憤,說火車製造噪音和黑煙汙染,最後只能改用馬拉火車,但今天場景從大清帝國換成台灣了,中國只要流行什麼,台灣就會反什麼,最後變成台灣什麼都不能做,把自己困在框框中!!
幸好民進黨政府沒有向部分民眾如此無知,還是要全力推動電子支付,沒有把台灣變成大清帝國樣的下場!!
因為假新聞太多了~~
綠的新聞就說中共如何的不好~
藍的新聞就說綠的搞台獨等等~~
要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新聞真的要少看了~~
中國的新聞聯播基本上是天下太平~~
台灣的新聞就是分成藍跟綠兩種新聞~~
上個月去了山西太原
機場的肯德基已經全部使用電子支付~
我問員工如果沒有微信或支付寶怎辦?
由其是老人不懂電子支付那都不用吃飯了?
他說 還是可以支付現金的~
只不過收現金的那個人不在位置上~~
山西人蠻豪爽的~
收銀自己就說你想吃啥我先給你出餐~~
等收銀的回來我再跟你收現金~~
整個行動支付已經普及農村~~
有手機的基本上都會有電子支付帳號~~
因為台胞證換成卡式的
必須去中國的銀行重新備案~~
本來以為銀行會人山人海~~
結果跑了工商銀行跟中國銀行
沒15分鐘都辦好了~~
電子支付的普及現在都不用去銀行了~~
幾年前還沒有電子支付的時候
去銀行排隊基本上是場惡夢~~
沒有一個小時以上是出不來的~~
楊公說:地靈改變心生命,生基求的富貴興...
行動支付的讓利與普及的速度應該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中國的行動支付普及率非常高,使用率也非常高
但也不是都不能使用現金,甚至交通卡也還是有店家支援
不過在中國使用行動支付的便利性真的是很高,高到會吸引人去用的
對於不方便辦理行動支付的外籍人士來說,也沒有不能生活那麼誇張
最多像我去年的經驗,在一家已經可以電子點餐的餐廳要用現金付款
結果得等能處理現金收付的員工回來才可以
商店的部分還是都能收現金的
不過就是多一個方便的小額付款途徑罷了
其他國家如果有其他更方便的管道
像是感應式信用卡,電子票證等等
那麼其實也不需要急著發展行動支付
問題在很多新聞媒體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在寫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喜歡行動支付者, 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其優點;
但反對行動支付者,你也很容易可以找到反對它的理由.
全部都無現金, 幾乎只接受當地的提款卡(銀聯卡), 只接受當地行動支付, 只收當地信用卡...或是國外信用卡收高額手續費,
對外國人來說的確很不方便,
但中國就是如此, 中國很大, 大到為了維穩無所不用其極,更遑論去關心外國人的權益.
我自己前年就在中國出差時開了戶, 辦了當地的提款卡, 開通支付寶與為信支付,
現在去中國的確幾乎不需要帶現金出門.
先說我的經歷, 2000年學生時代起, 寒暑假經常到國外遊學,
那時在歐美幾乎都是刷信用卡就好,
後來自己到澳洲留學, 工作...加起來7年多.
也是親眼見證大部分交易用提款卡(還不用信用卡...)就能解決.
所以人家要跳入行動支付遠比我們快.
回來看看科技島國台灣, 當初悠遊卡要跨入支付市場, 受到銀行等...多方阻力,
經過多年折衝, 才以限定"小額付費"的名義跨入付款工具.
而...台灣大概是人力成本過低, 到現在仍然用20~30年前的方式來辦事.
90年代你會覺得便利商店很方便,就算當時覺得賣得東西很少又很貴,
但家裡一整疊各式帳單拿去都能繳完,還一堆優惠.
可是現在這時代再來看看....
前幾天早上上班前想買杯咖啡,
公司旁的便利商店大排長龍,
因欸前面一位大嬸拿著一疊各式帳單要絞.
先看她到旁邊ATM排隊領現金,
接著到櫃台給工讀生一張一張帳單刷,
工讀生接過整疊紙鈔後迅速拿到後面驗鈔機過了二次(驗鈔/點鈔同時來)
接著列印收據, 幫大嬸把收據一張一張分別跟帳單存根釘在一起,
然後再印一堆優惠券.
你就要想這些步驟, 要印帳單,寄送帳單, 超商與ATM要分別運鈔,補鈔...
耗費多少人力與社會成本?!
如果說付款方式更多元, 更簡便, 更能讓人接受,
如果政府能多"輔導" 取代 "限制"與"干預"
大家的生活效率會不會好上不少?!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