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看看這個問答吧

看世界要看事實與結果,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意識形態 且 不願付出


Derek2025
其實,我還蠻喜歡塔綠班除了意識形態甚麼都不懂的。這樣的話,將來台海之戰時就可以死少些人。
Derek2025 wrote:
但老美的投票率郤不似預期,共和黨把自己和建國同志綁在一起參選,也佔不了多少便宜。...(恕刪)


鬼扯, 投票大排長龍, 很熱

CNN資深記者Gary Tuchman:今年美國選情特別熱,幾乎各地都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

不過似乎民主黨有什麼特異功能, 投票機特別會故障喔~~
Derek2025
原來你也是建國同志的粉,怪不得智商水平。。。
guest2000
樓主的智商水準又在哪裡?通篇自我吹噓催眠,自以為智商高人一等?
Derek2025 wrote:
今晚台灣政府可以開香檳賀祝。
"美中期選舉|盧比奧大勝連任 抗中友台派參選者幾乎全勝


武漢肺炎被中國擴散出去之後, "反中"就成為人類共同的顯學, 任何想要在選舉獲勝的人, 幾乎都必須標榜"反中"立場.

德國新總理蕭茲, 南韓新總統尹錫悅, 競選的時候也"反中", 講得很勁辣, 不過他們似乎是欺騙選民, 披著反中的外衣, 卻表裡不一.

中國選前太認真當外省黨的豬隊友, 大把選票倒回抗中反中的民進黨口袋裡. "不反中"的蔣萬安, 能贏否? 很快就會知道囉. 最新民調, 蔣萬安領先幅度在誤差範圍內了, 最近大部分的人都已感覺得到陳時中不一定會輸.

============

2022年11月09日 12:25:00
台北市長選情競爭激烈,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以36.48%略勝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的33.47%,而無黨籍黃珊珊在辯論後支持度成長3%,以27.97%緊追在後;而在政黨傾向上,藍綠白支持者均超過9成表態會挺自家候選人,顯示3人的基本盤都偏向穩固。

=============
vspebrian wrote:
鬼扯, 投票大排長龍, 很熱

CNN資深記者Gary Tuchman:今年美國選情特別熱,幾乎各地都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

不過似乎民主黨有什麼特異功能, 投票機特別會故障喔~~


不似預期是指沒那麼多人投給建國同志的支持者。

"美國中期選舉|紅色海嘯沒有來 「藍色堤壩」卻繼續崩塌

以中期選舉執政黨必敗的歷史規律來看,這次共和黨即使真的贏得國會眾議院控制權,也可算是不合格的表現,預期中的「紅色海嘯」並沒有來臨。但有可能力保國會參議院不失的民主黨,其實絕對沒有值得鬆懈的理由。這次選舉的拉丁裔選民投票走勢,依然值得民主黨警惕。

過去20年,美國的自由派輿論普遍預言,隨着拉丁裔人口比例穩步上升,民主黨將會變成美國的穩定多數執政黨。無論保守派對於美國人口和文化的改變如何不滿,少數族裔長遠的人口優勢將為民主黨構築起一道「藍色堤壩」,擋住濤濤紅浪。

佛羅里達之失

然而,2016年以後的各次選舉,都逐漸證明這個預言只是出於一廂情願的樂觀。

這一次選舉中的佛羅里達州(Florida)選情就是一個明確例證。佛羅里達一直以來是美國選舉的搖擺州,其中的拉丁裔人口更是民主黨的傳統票倉。即使是2016年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在該州以2.2個百分點的輕微差距敗於特朗普之時,拉丁人口超過六成五的邁阿密戴德縣(Miami-Dade)也依然穩握在民主黨之手。

到了拜登2020年以近4個百分點差距再在佛羅里達敗於特朗普之手,邁阿密戴德縣依然在拜登手中。不過,相對於希拉里的63%得票,拜登的得票已跌至53%。

在本年的中期選舉中,邁阿密戴德縣選情終於全面翻轉,共和黨國會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大勝民主黨對手近10個百分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則領先民主黨候選人超過11個百分點。邁阿密戴德縣1992年以來一直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對上一次支持共和黨州長候選人已需追溯到2002年。

整體而言,民主黨在佛羅里達州的拉丁選票可算是「流血不止」。2018年民主黨尚獲得該州66%拉丁裔選民支持,2020年此數跌至63%,到2022年,民主黨更只得56%。

有分析可能認為佛羅里達州的拉丁裔選民多為古巴移民後裔,對有社會主義色彩的左翼政客深存厭惡,因此只屬「特例」。根據這次中期選舉之前的一項權威民調,民主黨依然得到全國六成拉丁裔支持——此數字使不少自由派自感安心。

不過,從這次中期選舉的各州票站調查結果可見,拉丁裔選票的流失並不是「特例」而是「大勢」。

拉丁裔選票「流血不止」

我們可以拉丁裔人口比例頭五大的州份作參考——分別是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德州(Texas)、加州(California)、亞利桑那(Arizona)和內華達(Nevada)。以2018年與2022年各州州長選舉的票站調查結果作比較。上述五個州的民主黨拉丁裔得票比例,分別從71%下跌至69%、從63%下跌至54%、從64%微升至65%、從64%下跌至52%,以及從62%下跌至53%。

整體而言,除了在自由派重地加州之外,民主黨的拉丁裔支持也在以急多於緩的方式不斷流失。在全國層面,民主黨的拉丁裔支持亦從2018年的66%下跌至2022年的56%。

這種「大勢」在上述拉丁裔人口佔比高的州份,對民主黨造成嚴重威脅。例如在這次參議院的控制權爭奪之中,原本民主黨以為自2008年以來都一直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內華達州早已變成了「藍州堤壩」的一部分,在該黨爭取連任的國會參議員馬斯托(Catherine Cortez Masto)將會「安全過關」。豈料馬斯托與其共和黨對手Adam Laxalt一直選情緊湊,直至本文出街之時,馬斯托更持續落後Laxalt。如果民主黨失去此席,參議院的控制權誰屬也許要留待12月6日的佐治亞州參議院決選才能確定。

又例如在德州。隨着自由派人口不斷移入德州的大城市,民主黨一直以為能夠配合着過去40年其拉丁裔人口比例翻倍至近四成的趨勢,深紅德州將有「翻藍」的可能。然而,拉丁裔選票的流失,使民主黨多年的翻藍夢想一直成空。無論是2020年選舉中的特朗普,還是2022年選舉中的共和黨州長阿博特(Greg Abbott)都能輕取該州無誤。

崇尚種族政治的美國自由派,往往喜歡在黑暗中尋找亮點。這次民主黨州長候選人、黨內政治明星奧羅克(Beto O'Rourke)再以雙位數字之差敗於阿博特之手後,自由派《紐約時報》就特別點出奧羅克保住了德州南部邊境拉丁裔人口集中的選區;而民主黨候選人這次重奪此前補選失落共和黨手中的「傳統深藍」德州第34眾議院選區,也獲得高度關注。

本網選前已從種族政治的角度分析過民主黨失去拉丁裔支持的理由,在此不贅。如果民主黨人還不肯認清拉丁裔選票不斷流失、其想像了20年的「藍色堤壩」只是幻想的話,這一次選舉即使沒有給民主黨帶來重大挫敗,「最後審判」的降臨也只會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今次輪到美股和美企了。

"美股收市|中期選舉共和黨未大勝 道指挫646點 納指瀉2.5%

美國共和黨在中期選舉未如選前預測般大勝,加上虛擬貨幣市場急瀉,美股三大指數周三全線下跌。道指低開後連接下試,最後跌多於600點。科技股是重災區,納指瀉近2.5%。

道指收市報32,513點,跌646點或1.95%;標指報3,748點,跌79點或2.08%;納指報10,353點,跌263點或2.48%。

幣安發聲明表示不收購FTX,加密貨幣市場出現大震盪,比特幣重挫逾11%,跌至近兩年低位。FTX發行的FTT則再瀉五成。

主要科技股亦重挫。蘋果跌3.32%,微軟跌1.91%,亞馬遜跌4.27%,Tesla跌7.17%,Alphabet跌1.78%,NVIDIA跌5.66%。

多間企業公佈業績後大跌,華特迪士尼跌13.16%,Lucid跌16.96%"
vspebrian wrote:
武漢肺炎被中國擴散出去之後, "反中"就成為人類共同的顯學, 任何想要在選舉獲勝的人, 幾乎都必須標榜"反中"立場.

德國新總理蕭茲, 南韓新總統尹錫悅, 競選的時候也"反中", 講得很勁辣, 不過他們似乎是欺騙選民, 披著反中的外衣, 卻表裡不一.

中國選前太認真當外省黨的豬隊友, 大把選票倒回抗中反中的民進黨口袋裡. "不反中"的蔣萬安, 能贏否? 很快就會知道囉. 最新民調, 蔣萬安領先幅度在誤差範圍內了, 最近大部分的人都已感覺得到陳時中不一定會輸.

============

2022年11月09日 12:25:00
台北市長選情競爭激烈,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以36.48%略勝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的33.47%,而無黨籍黃珊珊在辯論後支持度成長3%,以27.97%緊追在後;而在政黨傾向上,藍綠白支持者均超過9成表態會挺自家候選人,顯示3人的基本盤都偏向穩固。


台灣這種二千萬人等級的選舉你也這麼認真啊?

放心吧,在這個政府多年的意識形態操弄,和西方媒體的長期洗腦下,短期台灣的民風必定是反共的。

台灣社會也基本富裕,"通脹擊到執政黨"這個大趨勢,暫時是燒不到台灣的。
Derek2025 wrote:
今次輪到美股和美企了...(恕刪)


就還在收緊貨幣的階段
且未來又看不清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是美國政治的最大變量,新的遊戲開始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美國政治的最大變量,短期內或許影響不大,從長遠看,將可能嚴重衝擊美國的政壇格局。

就在中期選舉前一天,馬斯克突然發聲,呼籲“思想獨立”的選民投票支持共和黨。

毫無疑問,這是明確的選邊站隊。儘管馬斯克也說,“我過去一直都是投票給民主黨,直到今年。我對將來再次投票給民主黨持開放態度。”

但現在的馬斯克不是以前的馬斯克了。他至少擁有三重身份。

第一重,他是世界首富。他是特斯拉等多家大企業的老闆,這樣的大企業家,往往都是兩面下注,對政治敬而遠之,甚至不公開直接表態。但馬斯克就是選邊站隊,這非常非常罕見,但這就是馬斯克。

第二重,他是超級大V。他活躍在各個領域,點評俄烏衝突,討論熱點話題,當然,更不忘和其他大V吵架抬槓。要知道,他在推特粉絲有1.1億,比當年特朗普都多得多,這樣的表態,影響力可想而知。

第三重,他是推特老闆。這是最新的身份,馬斯克剛剛花440億美元買下了推特,剛開始還要做中立平台,但轉眼就號召人們支持共和黨,而且還是在中期選舉前,你讓民主黨怎麼想?

更別忘了,美國的輿論格局、遊戲規則,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當年特朗普上台,讓人大吃一驚,為什麼?

因為不管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還是CNN,當時這些所謂的美國主流媒體,基本都是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面,對他的各種言行,批得狗血噴頭,都認為他這個異類,不可能勝利。

但特朗普還是贏了,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推特。

作為“推特之王”,特朗普雖然常拼錯單詞,會犯各種低級錯誤,但他在推特上真的是威風八面,罵人毫不含糊,給別人貼標籤更是拿手好戲,在撕裂的輿論生態上,越是敢於粗話,越是罵人尖銳,越受粉絲追捧。

《紐約時報》算什麼?《華盛頓郵報》算什麼?CNN又算什麼?報紙才發行幾十萬份?電視有多少人看?

但特朗普推特,粉絲幾千萬。他隨口而出的幾句話,比報紙的整版評論、CNN的專題節目,傳播都更廣。看似主流輿論仍掌握在這些媒體手中,但實際上,特朗普早就掌握了流量密碼。

所以,2016年他競選總統成功,推特立下了汗馬功勞。

甚至當上了總統,重大會議可以不參加,但推特不能不發,多的時候,特朗普一天能發上百條推特,經常後半夜躺在床上也在發推。很多部長的人事任免,當事人都是先在他的推特上看到,然後才知道,自己被炒魷魚了。

真正的“推特治國”。

當然,最終因為“攻打國會山”事件,牆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捶,特朗普的推特賬號也被封殺。無可奈何的他,乾脆自己出錢打造了一個社交平台,他深刻地認識到,在現在的傳播格局下,沒有報紙電視可以,但沒有自己發聲的社交工具,影響力幾乎為零。



但在眾多平台中,推特毫無疑問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意見平台。

兩年後,世界首富馬斯克成了推特大老闆,公開號召人們支持共和黨,下一步,大概率會解除對特朗普的封殺,那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特朗普的王者歸來,意味著特朗普的支持者將在推特重新崛起,意味著整個推特生態將可能更傾向於共和黨。

筆桿子落到共和黨手裡,民主黨怎麼能不急?

所以,前幾天,拜登就破口大罵,指責馬斯克所收購的推特,是一個“在全世界散佈謊言的社交媒體平台”。

你沒有看錯,這是美國總統在罵美國的社交平台,儘管拜登推特也沒少發。

考慮到離中期選舉已經太近,馬斯克這次推文的效果,應該比較有限;但兩年後就是美國大選,推特作為輿論的超級放大器,這個最大政治變量的影響力不容低估。

所以,拜登政府也放出話來,有必要在社交媒體平台採取措施,以“減少仇恨言論和錯誤信息”。

最後,怎麼看?

三個小問題吧。

第一個,馬斯克到底想幹什麼?

當了世界首富,當了輿論之王,下一步,難道還想當美國總統?明確地說一點,馬斯克還真當不了。他出生在南非,除非美國修改憲法,否則他一個外來移民,美國總統肯定是不可能了。

但掌控輿論的感覺,馬斯克肯定很爽。想罵誰就罵誰,這也是他的一貫風格。霸道總裁入主推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開掉一半的推特員工。他不按套路出牌,價值觀似乎又和民主黨不一路,估計,拜登現在都看得肝顫。

第二個,傳播什麼最重要?

我知道,有朋友肯定會說,內容最重要。當然,也會有一些人說,技術很重要,渠道很重要,共情很重要。

我的看法,這些都重要,我一直是做內容的,沒有好的內容,尤其是共情的內容,肯定形成不了傳播。但在內容之上,還有平台。自有平台固然好,但大多沒有流量;不在有流量的社交平台傳播,再好的內容,也形成不了影響力。

宣傳宣傳,既要有宣,更要有傳,沒有傳播,那就根本不是有效的宣傳。馬斯克自然明白這一點,當了大V還不夠,乾脆花440億美元買下推特,然後全面加以改造。你以為他是做慈善嗎?

第三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圍繞著推特這個政治變量,將展開一場激烈的廝殺。特朗普將會歸來,以萬夫不當之勇加入戰團,保守陣營志氣大漲;拜登豈敢小覷,肯定會各種手段對付,甚至以價值觀為武器,號召各路諸侯,對特朗普陣營乃至推特進行絞殺。

最新的例子,這邊馬斯克在大刀闊斧裁員,要降低推特的損失;那邊廣告商紛紛出走,推特收入斷崖式下降。看到情況不妙的馬斯克則公開威脅:你們這些企業敢停止投放廣告,推特就發你們的負面輿情……

當然,人們後來發現,一貫嘴硬的馬斯克,最後又悄悄刪掉了這條威脅推文。嗯,一場新的好戲開始了。"
Derek2025 wrote:
"這是美國政治的最大...(恕刪)


川普都說了不回去推特了
要玩自己的
瑪斯克就是個商人
商人有利益就可以換支持的
不用想太多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說不回去是因為賬號被封了,他的優勢就在推特,美國人想起他就會想起推特,別想太多。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出爐,帶給世界的七個後果

美國中期選舉結束,結果正在出爐,但考慮到美國選舉的複雜性,三個不排除吧:

不排除有些地方計票需耗費多天;

不排除有些結果又是都拒絕承認;

不排除有些席位還不得不重新選舉。

從目前結果看,參議院方面,雙方仍舊在死掐,共和黨和民主黨誰是多數,現在還不知道;眾議院方面,共和黨大概率已經拿下,民主黨淪為少數派。

但共和黨期待的“紅色浪潮”沒有出現,不能說輸,但只能說是小贏。據說,特朗普很生氣,痛罵一些候選人是酒囊飯袋,這樣的結果,對他再次競選不太友好。

民主黨也沒能上演奇蹟。考慮到過去中期選舉,一般對在任總統都不利。所以輸掉眾議院,對拜登來說,也算意料之中。據說,拜登一直很興奮,拿著手機,哪個民主黨人獲勝,就給他打電話。

但後果已經顯現,不僅關係到美國內政,同時影響世界。

完全個人看法,帶給世界的七個後果吧。

後果一,佩洛西當不成議長了。

82歲的老太太,美國第三號人物的議長,是當不成了。民主黨輸掉了眾議院,那這個寶座,就屬於共和黨了。

這一點,特朗普至少做到了。在選舉前的造勢集會上,他發誓:共和黨人“將一勞永逸地結束瘋狂的南希•佩洛西的政治生涯,一勞永逸”。

這么生猛的誓言,支持者興奮地呼應:把她關起來,把她關起來……

至於關還是不關,我們就不知道了。

後果二,拜登淪為跛腳鴨。

雖然選票還在計算,但拜登至少有點跛,已經成定局。

眾議院被共和黨控制,那是半跛;參議院如果也落入共和黨手中,那就是全跛了。

跛腳鴨是美國政治術語,意思是接下來,國會就不會那麼好臉色了,拜登的很多政策,國會很可能會拒絕,很可能要激烈鬥爭。

拜登接下來的兩年,有點難。


後果三,拜登將被彈劾。

拜登此前就警告支持者:民主黨如果輸了,“他們就要彈劾我”。

彈劾需要理由嗎?

按照美國憲法第二條第四項的規定:“總統、副總統及合眾國政府之文官,受叛國罪、賄賂罪或其他重罪輕罪之彈劾與定讞時,應受免職處分”

這裡面有重罪,但也有輕罪,那理由還不好找嗎?

撤離阿富汗問題、高通脹問題,以及小兒子丑聞問題,都可能是彈劾拜登的理由。別忘了,當年克林頓被彈劾,導火索是萊溫斯基的花裙子。特朗普被彈劾,理由是濫用職權和藐視國會。

考慮到目前的國會格局,彈劾不大可能成功,但這是對拜登的羞辱,更是一種政治鬥爭的手段。

後果四,美國社會更加撕裂。

這一次中期選舉,圍繞著墮胎自由、氣候問題、槍支管控、移民政策,兩黨上演了一場割喉戰。

各種挖黑料,各種抹紅粉。連俄羅斯、中國等躺槍了很多次。反正,馬克吐溫當年的《競選州長》,我們在現實中又看了很多遍。

佩洛西丈夫都在家裡被一錘子砸破了腦袋,送到醫院搶救。英國媒體感慨,“美國民主面臨危險時刻”。最近多項調查都表明,約半數美國人擔心會發生內戰。

這樣鬧下去,無疑將更加撕裂。

別忘了,兩年前美國大選後,就爆發了圍攻國會山事件,佩洛西逃到了地下室,多名警察死亡。以至於一位中東外交官就感嘆: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情,美國一定會入侵美國,並從美國暴政下解放美國。

後果五,向世界輸出仇恨。

外交是內政的繼續,美國內部鬥成這樣,外交政策能好嗎?

不排除向世界輸出仇恨。

感覺俄羅斯已經躺平了。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就說,對於“俄羅斯干預美國選舉”的指責,“我們對此已經習慣了,甚至都不再關注。”

他並且預測,這次選舉不能改變任何基本的東西,包括“已經很糟糕的美俄關係”。

但按照以往的經驗,兩黨鬥狠,那就會比賽著誰更不擇手段,語言越來越刺激,行動越來越冒險,美國政策搖擺不一,各種甩鍋手段。

比如,特朗普時期,退出氣候變化公約;拜登上台,重新加入;那共和黨得勢,是不是又退出。

美國越來越像一個衝動的憤青,對全世界來說,真不是好事。

後果六,烏克蘭最擔心。

其實很多國家都很擔心,但最擔心的,毫無疑問是烏克蘭。

共和黨人已經發下誓言,要審查對烏克蘭的援助。大概率將出任眾議院議長的麥卡錫此前就宣稱,如果共和黨拿下眾議院,那就會停止或限制對烏克蘭軍事援助。

共和黨眾議員格林甚至放話說,只要共和黨贏得中期選舉,烏克蘭“不會再拿到一分錢”。

這兩個人好像都當選了,烏克蘭的麻煩有點大。

以至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都急得趕緊錄視頻,呼籲美國“保持堅定不移的團結,就像現在一樣”。

後果七,特朗普遇到了勁敵。

誰是這次中期選舉最大的明星?

完全個人看法,共和黨籍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

他以壓倒性優勢輕鬆連任,而且他贏得了拉丁裔選民的充分支持。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這將使他成為下一任總統大選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最不爽的就是特朗普。

所以,很有意思的,同樣都是共和黨人,凡是德桑蒂斯支持的,特朗普就反對;只要一提到德桑蒂斯競選下任總統話題,特朗普就勃然大怒。

他甚至警告,德桑蒂斯不要參加下任總統競選,否則會傷得很重,而且,他知道德桑蒂斯很多秘密,“那些事對他不利,我比任何人都了解他,也許除了他的妻子。”

但德桑蒂斯會答應嗎?不管怎麼說,他正在成為特朗普的頭號競爭對手,美國政壇的一個風雲人物,不排除是未來的美國總統。

好戲應該還在後頭。
vspebrian
民主黨反中不夠努力, 還有兩年可以加油, 反中是共和黨的選票提款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