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死路
中國經已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即使內地生產增長減緩,進出口還是龐大,中國的對外投資更是當前國際急需。中國經濟實在左右國際經濟的發展。
中國的是實質經濟,美國是泡沫金融經濟。二者相爭,美國恃美元霸權,用負債擴張的美元鬥爭以實質生產作為基礎的人民幣。因着美國控制國際金融架構,美元氾濫充斥於各國經濟之中,人民幣卻還是局限於本國,只是在周邊稍有擴張。美國可以推動美元強勢,壓抑所有與國際體系接軌的貨幣,人民幣亦不例外。所以當前的貨幣戰中,美元咄咄逼人,迫使人民幣隨之貶值。中國龐大的實質經濟和貿易,未能在國際市場抑制缺乏實質經濟條件支撐的美元,只能自保,未能在國際市場上揭竿而起,挑動大眾對美元的抵抗。
世界所等待的,是美元加息連續之下,弄垮不了其他主要貨幣,把經濟危機轉嫁,反倒使國內債務泡沫難以維持,在高通脹中率先倒下。美元掀動的國際貨幣戰,是另一場消耗戰,消耗的是各國存有的美元外匯儲備,大多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積累的。這些國家是用拋美元來保衞本國貨幣,不讓高息美元把本國資金引走,造成貶值的惡性循環。它們的美元外匯儲備便是防衞手段,拋美元以中和美國聯儲局加息與收緊美元供應的作用。鬥爭是看誰可以堅持下去,各國有多少美元儲備可以拋售。
美國解決不了高通脹,也缺外國資金投入支持金融市場的需求,不讓價格下跌,包括國債,避免聯儲局被迫再啟動美元量寬供應,使高通脹與美元貶值形成惡性循環,帶來嚴重滯脹,沒法不減利息。美國減息或再度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便是貨幣戰的失敗,各國可保不失,重新啟動實質經濟的擴張發展。
人民幣的作用是在這場世界貨幣大戰中,中國可以拋多少美元,擴大多少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供應。人民幣已與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形成敵我的對立,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中國還有退避的能力,封閉外匯市場,抑止人民幣外流短期退回自我循環之局。美國卻退無可退,在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極難收回,收回便導致國內超巨的高通脹。美國30多萬億美元國債還在急增,若無外來資金填補,便會陷於崩潰,經濟收縮將大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衰退。打不贏人民幣和中國,美帝國主義便是死路一條。”
Derek2025 wrote:
老美的國力今非昔比,今次能捱得過去嗎?
“美國死路
中國經已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即使內地生產增長減緩,進出口還是龐大,中國的對外投資更是當前國際急需。中國經濟實在左右國際經濟的發展。
中國的是實質經濟,美國是泡沫金融經濟。二者相爭,美國恃美元霸權,用負債擴張的美元鬥爭以實質生產作為基礎的人民幣。因着美國控制國際金融架構,美元氾濫充斥於各國經濟之中,人民幣卻還是局限於本國,只是在周邊稍有擴張。美國可以推動美元強勢,壓抑所有與國際體系接軌的貨幣,人民幣亦不例外。所以當前的貨幣戰中,美元咄咄逼人,迫使人民幣隨之貶值。中國龐大的實質經濟和貿易,未能在國際市場抑制缺乏實質經濟條件支撐的美元,只能自保,未能在國際市場上揭竿而起,挑動大眾對美元的抵抗。
世界所等待的,是美元加息連續之下,弄垮不了其他主要貨幣,把經濟危機轉嫁,反倒使國內債務泡沫難以維持,在高通脹中率先倒下。美元掀動的國際貨幣戰,是另一場消耗戰,消耗的是各國存有的美元外匯儲備,大多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積累的。這些國家是用拋美元來保衞本國貨幣,不讓高息美元把本國資金引走,造成貶值的惡性循環。它們的美元外匯儲備便是防衞手段,拋美元以中和美國聯儲局加息與收緊美元供應的作用。鬥爭是看誰可以堅持下去,各國有多少美元儲備可以拋售。
美國解決不了高通脹,也缺外國資金投入支持金融市場的需求,不讓價格下跌,包括國債,避免聯儲局被迫再啟動美元量寬供應,使高通脹與美元貶值形成惡性循環,帶來嚴重滯脹,沒法不減利息。美國減息或再度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便是貨幣戰的失敗,各國可保不失,重新啟動實質經濟的擴張發展。
人民幣的作用是在這場世界貨幣大戰中,中國可以拋多少美元,擴大多少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供應。人民幣已與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形成敵我的對立,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中國還有退避的能力,封閉外匯市場,抑止人民幣外流短期退回自我循環之局。美國卻退無可退,在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極難收回,收回便導致國內超巨的高通脹。美國30多萬億美元國債還在急增,若無外來資金填補,便會陷於崩潰,經濟收縮將大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衰退。打不贏人民幣和中國,美帝國主義便是死路一條。”
在樓主的眼裡,中國的房地產是實值經濟,他國的房地產則是泡沫經濟.
第二大的GDP也變成第一了,沒錯,中國房地產總市值確實世界第一.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實質經濟也很多是低效, 甚至有副作用的
如老共的
病態房地業業
這兩年的
鉅量核酸檢測經濟,
疫情封控的人物力耗費
都大量耗損了國力
中國很多事情,用西方的標準都是看不明,解不通的(甚至只是用來黑的)。
若說房地產是病態,是依賴 ,那有多病態?多依賴?你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結果也會不同。
至於你們很討厭的中國防疫措施,其實,保護人民的性命不是政府的責任嗎?這有甚麼好指責的?問題不應該是,台灣政府有盡到這個責任嗎?
什麼是損耗國力?國力不損耗在這種地方,難道要用來買過期武器,用來起圍牆嗎?
況且,防疫做得好,經濟才不用時啟時停,技術工人也不用時不時因染疫而不能工作。
你們要知道,西方要與病毒共存,其實只是因為他們沒錢,所以才不能做到中國這種水平。
vspebrian wrote:
14日, 烏克蘭宣布收復赫爾松市全境, 面積近4500平方公里, 恭喜烏克蘭獲得階段性的勝利. 彼岸還等著烏軍仁義之師去收復, 烏克蘭要加油.
被俄軍佔領8個月的赫爾松, 是第聶伯河黑土沖積平原, 也是出海口, 是肥沃又有價值的土地,
這場戰役沒有統派五毛小粉紅說的撐到結冰, 也沒有躲在民宅的陷阱, 也沒有假裝撤退, 也沒有抵死不降, 俄軍是連滾帶爬的全跑了,
暖冬不結冰, 俄軍意外錯估, 死傷慘重, 失去補給與再生力量, 只好從赫爾松倉皇難看的撤軍逃跑.
這也幫助了拜登, 沒有完全輸掉期中選舉, 拜登龍心大悅, 再提出軍援烏克蘭4億美元.
這幾天,塔綠班又忽然消失了,我還以為,俄軍又忽然大勝呢!
現在每天看不到你的短篇小說,還真有點不習慣的。
自烏克蘭軍隊進入赫爾鬆後,11月12日開始,赫爾鬆開始全城宵禁。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稱,烏軍清除了2000件爆炸品,包括地雷、絆索、未爆彈藥。
而俄方在撤出赫爾鬆後,“今日俄羅斯”(RT)報導稱,進入赫爾鬆的烏克蘭軍隊中,一名戴著“納粹黨衛軍”頭盔的烏克蘭士兵的視頻在網上傳播。
據RT稱,這段視頻是進入赫爾鬆的烏克蘭軍隊士兵自行上傳到網上的,他頭盔上兩枚交叉的手榴彈,是“納粹黨衛軍迪勒瓦格旅”的標誌。
赫爾松市,是俄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後佔領的唯一一座烏克蘭的州府,此後俄又通過烏東四州“公投入俄”,將赫爾松州視為俄領土。而俄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之初,號稱要將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如今,烏克蘭軍隊重新佔領赫爾松市,且軍中還有戴著納粹標誌頭盔的軍人,俄會停止“特別軍事行動”嗎?
顯然,俄羅斯之前所稱的所有作戰之目的,目前都沒有達到。如果俄還想著達成這些作戰目標,自然要將“特別軍事行動”進行到底。
就看此前俄為什麼要放棄赫爾松市,以及下一步俄將採取什麼行動了。
俄之放棄赫爾松,很大程度上在於補給不支。特別是第聶伯河上橋樑被烏克蘭方面炸損,浮橋又屢屢建成屢屢遭到破壞。
如果俄軍不放棄第聶伯河西岸的赫爾松市,則很有可能孤軍困死孤城。在俄軍成建制向第聶伯河東岸轉移成功以後,烏克蘭部隊甚至不敢迅速推進到赫爾松市,原因在於怕遭到埋伏的俄軍包圍。在特種部隊先進城以後,烏軍大部隊才敢逐次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俄軍目前仍然控制著第聶伯河東岸、赫爾松州超過50%的地盤。俄軍不僅自身沒啥損失,補充兵員也將進一步輸送到烏東前線。隨著冬季到來,土地冰凍,更有利於裝甲部隊行動,俄軍會放棄軍事行動嗎?看來不會。
烏克蘭方面會屈服嗎?10月4日,烏克蘭總統辦公室網站掛出來一份澤連斯基簽署的法令,具體內容是“不以普京為談判對象”。根據該法令,未來,哪怕烏克蘭願意與俄羅斯談判、和解,也得在普京不再擔任俄領導人以後。在此之前,烏克蘭的目的,按照澤連斯基的話說,就是收復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全部烏克蘭領土。
但時隔一個月以後,當地時間11月7日,澤連斯基又發表電視講話稱,希望國際社會“迫使俄羅斯進行真正的和平談判”。澤連斯基開出的“價碼”是——
歸還被佔土地、
賠償戰爭損失、
追究戰爭罪行,
這是願意與普京當局談判嗎?似乎沒有明說。但“追究戰爭罪行”,是不是衝著普京本人來的呢?目前的俄羅斯方面能搭理澤連斯基的和談條件嗎?看來不能!
但烏克蘭之所以態度如此強硬,背後當然與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支持有關。
其實,在俄烏衝突之前,美國就持續不斷地給烏克蘭的武器庫“輸血”。最近一筆,則是11月10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達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以滿足烏克蘭的關鍵需求。根據聲明,此次援助計劃包括“霍克”防空導彈、“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以及“毒刺”防空導彈等武器。
聲明稱,自美國總統拜登就任以來,美國已經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超過19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11月11日是這麼警告美國的——
不要在烏克蘭衝突中“攪局”,美國介入烏克蘭衝突不符合其國家利益,並會導致俄美關係陷入僵局。安東諾夫甚至稱,如果美國真想結束俄烏衝突。“打個響指就能做到”。“早已失去主權的基輔不敢違抗華盛頓的指示。”安東諾夫表示。
但美國會“打響指”嗎?目前看,可能性極小。原因在於——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共和黨並沒有掀起“紅色風暴”,特別是特朗普似乎大勢不再。共和黨除了以並不巨大的優勢贏得了眾議院,趕跑了民主黨籍的眾議長南希·佩洛西以外,在參議院,共和黨竟然堪稱失利,民主黨竟然保住了控制權。
當地時間11月12日,美國內華達州國會參議員民主黨候選人凱瑟琳·科爾特斯·馬斯託以48.7%的得票,戰勝了對手、共和黨的亞當·拉克索爾特,贏得內華達州國會參議院選舉。這意味著民主當獲得了50席。
在此前,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參議院就是各佔50個參議員席位。由於參議院議長系美國副總統兼任,如今的副總統是民主黨籍的哈里斯,某種程度上在許多參議院議案中,相當於哈里斯一票贊成或一票否決。
接下來,在參議院,最起碼還是這樣一個局面,甚至民主黨還有可能贏得更多席位,對共和黨具有更多優勢。
笑飲要說,這還不算。更需要看到,在此次美國中期選舉中,共和黨內建制派也壓倒特朗普這樣的民粹派。譬如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就成為新興的政治明星。
笑飲要說,如果特朗普那一派翻盤、上位,那也許美國當真會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管著美利堅“支票簿”的參議院有可能就會對各種援烏案這也不通過、那也不通過。可如今,在這個環節,一切照舊,拜登雖然跛了一隻腳——眾議院不再積極配合他,但參議院仍與美國總統在政策上保持一致。
美國祇要繼續向烏克蘭輸送武器,烏克蘭也就不可能與莫斯科和談。難道真要等著戰鬥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總之,目前看,烏克蘭戰火難消!”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