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economic wrote:
然後產能能看到的訊息並不多


AECC旗下的上市公司航發動力
以3年翻一倍的速度在增長
預計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為661億元
2021年是341億元
nomo333 wrote:
AECC旗下的上市公...(恕刪)


你都說了那是預計
沒看到怎樣能實際做到
那需要很多條件

然後新裝備和舊換新與維修保養倒底需求能量有多少?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然後新裝備和舊換新與維修保養倒底需求能量有多少?


這數據來自投資銀行
不估入維修增量
nomo333 wrote:
這數據來自投資銀行不...(恕刪)


投資銀行就差更多了
這行業在中國需求大於供給
企業自己估算生產力上升比較實際

LNG船市場需求很大
中國也拿不少訂單
但增產能力沒辦法很快就幾倍
發動機也是技術生產事業
增產需要很多相關條件的
投資銀行不是這領域真正的專業
很難知道實際瓶頸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投資銀行就差更多了這...(恕刪)


你可以相信這個數據

因為
殲10C結束量產
殲20現在以驚人的年產量在生產
殲31/殲35量產後,產量會大過現在
轟六換成WS-18
運20B開始量產,用WS-20
運20民用貨機版,用AEF1300
新舟700現在換用國發在試飛
L15也會換用國發
民用、軍用直升機的國發
還有珠海航展的一大堆大大小小無人機
以及原本使用外購發動機的飛機替換
這些都是增量
watching-guy
緬甸買6架中國梟龍戰機, 全都擺在維修廠停飛, 怎麼修都修不好, 中國買24架Su-35, 也是都停在維修廠, 能值勤不足10架, 中國戰機全都只是好看充數的,
歐盟對俄羅斯石油限價意味著什麼?

經過漫長的爭吵,歐盟終於達成一致,對俄羅斯石油限價。歐盟一致決定,進口俄羅斯原油價格上限為60美元/桶。



俄羅斯的回應是:不接受,不承認,不參與,不執行。

大家都知道,歐盟不是一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地區,和中國一樣,高度依賴於石油進口。一個高度依賴石油進口的歐盟,去製裁一個石油資源豐富的俄羅斯,怎麼看都覺得,這事太不靠譜了。

難道歐盟不需要石油了嗎?難道歐盟可以拒絕俄羅斯的石油,自給自足嗎?這是不現實的。俄羅斯石油出口占全球石油出口市場份額約11%。如果歐盟真的對俄羅斯石油限價,而俄羅斯心一橫,不賣給歐盟了。那麼,對歐盟而言,就相當於一夜之間,全球石油減產11%。

這麼搞,別說石油限價了,歐盟的石油進口價格還不得漲到天上去?為什麼歐盟敢對俄羅斯石油限價呢?

說實話,站在歐盟利益角度來考慮,歐盟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對俄羅斯石油限價。這完全背離了歐盟的經濟利益。在歐盟內部,對俄羅斯石油限價也並非鐵板一條心。像法國、德國主張對俄羅斯石油限價在60-65美元/桶。而南歐的希臘是海運大國,還得靠著運輸俄油賺過路費,主張對俄羅斯石油限價70美元/桶。70美元/桶正是俄羅斯烏拉爾原油上個月的出口均價,其實就是市場價。

東歐國家則恐俄久矣,主張對俄羅斯石油限價到30美元/桶。30美元/桶是什麼概念?就是俄羅斯石油的開採成本,等於俄羅斯賣石油沒錢賺了。要是真的限價30美元/桶,那歐盟就真的一滴俄油都買不到了。俄羅斯不是大傻子,沒有利潤,還賣個錘子。最後,歐盟內部在多方妥協下,達成對俄羅斯石油限價60美元/桶。

這個60美元/桶也不是憑空想出來的。隊長看了一下,截止隊長發稿前,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即時價格為61美元/桶。俄油在4月8日,價格達到111美元/桶的最高點,而後到5月25日,迅速下跌至67美元/桶。緊接著,俄油價格反彈,6月14日漲至101美元/桶。而後,再次陷入下跌曲線,一直跌到當前的61美元/桶。

這只是烏拉爾原油的期貨合約報價。在實際成交中,俄烏拉爾原油已經跌至52美元/桶。也就是說,歐盟設置的這個價格上限,高於俄羅斯原油出口的實際成交價。

這就意味著,60美元/桶的價格上限,對俄羅斯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畢竟,俄油已經跌到60美元/桶以下了。歐盟定一個比俄油實際成交價高的價格上限,一是為了在政治上羞辱俄羅斯,二是為了抑制俄油在未來的上漲。

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歐盟的政治格局已經掉到茅坑里了。一個不產油的國家,想對一個產油大國限價,這本就是癡人說夢。除非,歐盟不需要俄羅斯石油了。

那麼,誰能替代俄油呢?歐盟有兩個渠道,一是美國增產,增加對歐盟出口。二是,中東歐佩克增產,增加對歐盟出口。

可在實際操作中,美國不想增產,歐佩克也不想增產。今天,歐盟可以對俄羅斯石油限價,難道明天不能對歐佩克石油限價嗎?如果今天歐佩克配合歐盟去打壓俄羅斯石油,以後,歐佩克遭到西方石油限價時,俄羅斯還能和歐佩克站在一邊嗎?

美國就更別提了,正想藉能源收割歐洲財富和歐洲製造業呢。美國出口歐盟的天然氣翻了三倍,美國石油能廉價賣給歐盟嗎?

但歐盟對俄羅斯石油限價,對中國、印度、土耳其都是有好處的。中俄、印俄、土俄關係都較為緊密,不好意思去打壓俄油價格。可歐盟甘願做冤大頭,主動去打壓俄羅斯原油價格,這不就讓中國、印度、土耳其可以大量進口俄油了嗎?

歐盟越是對俄油限價,俄羅斯就越是減少對歐盟的石油出口。那麼,俄羅斯過剩的石油產能賣給誰呢?中國、印度、土耳其都可以派遣自己的油輪艦隊去買。買來俄油後,有兩個選擇,一是留給自己用,二是轉手高價賣給歐盟。

只要一轉手,中國、印度、土耳其就一起把歐盟的錢給賺了。歐盟這哪裡是製裁俄羅斯啊?分明是製裁自己。

誰能相信,印度、土耳其和中國在2022年的石油出口收入會大增呢?這麼魔幻的一幕之所以能出現,就全靠歐盟自己作。

資源消耗國去製裁資源出口國,除非能找到海量的廉價替代供應國,否則,重拳出擊,到頭來難受的只會是自己。就像中國製裁美國大豆,立馬就去找巴西和阿根廷替代。可是,當澳大利亞威脅要封禁對華鐵礦石出口時,中國兩三年內根本找不到替代方。

在過去2年裡,澳大利亞對華鐵礦出口都贏麻了。由於賺的實在是太多了,收入不斷創造歷史新高,澳大利亞都接受寶武集團用人民幣支付了。別看澳大利亞嘴上說不賣,身體卻很誠實。

當初美國製裁中國商品,對華徵收高額關稅,也是如此。美國對華進口的商品沒有變少,反而價格更貴了,美國人的生活成本更高了。因為全球除了中國外,美國也找不到中國商品的替代者。

要打經濟戰,一定是自己的優勢產業去打對方的弱勢產業。拿自己的弱勢產業去打對方的優勢產業,那無異於自掘墳墓。

歐盟對俄油限價,而歐佩克和美國趁勢減產,國際油價必然反彈,俄油成交價勢必突破60美元/桶的價格限制。到那時,歐盟還買不買俄油呢?

不買的話,中國、印度和土耳其從俄羅斯買的打折原油,如陽澄湖“洗澡蟹”一般,去太平洋和印度洋裡兜個圈,又賣回歐盟了。

差別只是在於,原來錢都被俄羅斯賺走。現在,把俄羅斯的利潤多分一部分給中間商。俄羅斯賺的少了,但中間商賺得多了,歐盟的能源成本則變得更高了。

而且,美國石油廠商也會加大對俄油進口,混合在美國石油裡面,一起打包賣給歐盟。這麼玩下去,就是俄烏打仗,歐盟出錢,美國、中國、印度、土耳其一起從歐盟身上薅羊毛。

這是典型的“羊毛出在豬身上”。這隻豬就是歐盟。

歐盟和俄羅斯兩敗俱傷,中美引領新時代。歐盟不愧是人間聖母,犧牲自己,成全他國,真是好一朵美麗的白蓮花!”
nomo333 wrote:
你可以相信這個數據因...(恕刪)


你都不看我寫的嗎?
我寫的是需求不是問題
問題再生產的增產速度
還拿了LNG船當例子
那個也不欠需求阿
中國一年是可以生產30艘喔
你當生產是可以用喊的喔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雷神CEO:為了援助烏克蘭,標槍和毒刺的庫存幾乎耗盡了

美國雷神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日前對媒體表示,美國在戰爭的前10個月消耗了太多的武備物資,現在的烏克蘭已經消耗了該公司出品的標槍反坦克導彈5年的產量和毒刺單兵防空導彈13年的產量。

點擊查看大圖

圖:美國向烏克蘭援助了大量標槍反坦克導彈

據美國國家評論周刊12月3日消息,美國雷神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雷格海耶斯在面對媒體時表示在戰爭的前10個月中,美國的武備庫存消耗的非常快,美國生產13年的毒刺單兵防空導彈產量和5年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已經被消耗了。他還表示,目前已經和合作夥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每個月400套的產量生產標槍導彈,但是烏克蘭戰事造成的巨大消耗依然無法彌補的。

圖:正在運往烏克蘭的武器物資

圖:正在運往烏克蘭的武器物資

在今年5月時,當時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援助了5500套標槍反坦克系統以及1400架毒刺發射系統,在當時美國陸軍向雷神技術公司下大了一筆價值6.24億美元的合同以補充美軍毒刺導彈的庫存。

美國陸軍部長克里斯蒂娜·沃爾姆斯在另一個國防部組織的會議上也表示過,目前五角大樓已經向美國國防工業的各個廠商授予了大約60億美元的新合同以補充美國的武器庫存,她還舉例稱,例如就在11月,美國國防部向雷神公司簽訂了6套NASAMS的合同以向烏克蘭提供高級防空系統,另外五角大樓還向通用動力公司和IMT防務公司等防務承包商下達了“神劍”制導砲彈以及155毫米砲彈的新訂單。

圖:烏克蘭戰場上砲彈的消耗量遠遠高於此前美軍對於戰爭的預計

圖:烏克蘭戰場上砲彈的消耗量遠遠高於此前美軍對於戰爭的預計

克里斯蒂娜在演講中還表示,五角大樓認為現在開始動員國防生產體係對於美國而言至關重要,他在發言中拿烏克蘭人消耗最大的155毫米砲彈作為例子表示,到明年春天時美國將能夠每個月交付20000發155毫米彈藥,在2025年美國將會每個月生產40000發155毫米砲彈,她還強調稱美國保持旺盛的軍事生產能力是對於潛在敵人的威懾,但是她也承認“在和平時期維持戰時的生產能力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另外據“政客(Politico)”網站消息,美國陸軍採購、後勤和技術助理部長道格拉斯·布什曾在採訪中表示,今天的美國人已經很近沒有見識過一次“真正的戰爭動員”是什麼樣了,工業動員是需要時間的,他不可能瞬間完成。

另外,自2月份戰爭開始到9月,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158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專項,與此同時,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反對進一步支持烏克蘭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國家評論網站還在報導中表示,目前由於共和黨人控制了下議院,因此對烏克蘭的援助工作很可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會受到一定的阻礙。

來自黎巴嫩的“廣場”網站表示,現在美國向烏克蘭援助的多數武器設備已經由很多經由中東或北非的黑市流向了美國不想讓美製武器出現的地方,比如阿爾巴尼亞、科索沃和甚至是尼日利亞恐怖組織博科聖地手中。這也是伴隨著通脹、高國防開支等原因讓西方國家的民眾不願意繼續支援烏克蘭的原因之一。”
Derek2025 wrote:
“雷神CEO:為了援...(恕刪)


同樣的俄羅斯庫存也差不多了
生產力有點提升
但跟不上消耗
現在應該是拚誰能低成本的消耗下去
俄羅斯唯一相對較好的是大多還是靠自己
比較能掌握
烏克蘭得看援助
在歐美援烏很疲憊的當下
烏克蘭後面還能拿到的很難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你當生產是可以用喊的喔


那是你根本就不了解
什麼用喊的
扎扎實實的產量建立在這幾年的擴建
連這個都不知道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