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hunginn wrote:
不要太低估美國了這次...(恕刪)


俄烏戰爭明年可能會起碼降級
支援烏克蘭已經在歐美產生相當的疲憊
數據顯示烏克蘭從明年開始一個月沒幾十億美元的資金支援會連公務員和軍人的薪水都發不出來
美國已經在共和黨執掌眾議員之前給45億美元
但這筆可能是最後一筆大金額的
後面的得共和黨審核才會給
共和黨應該不會都不給
但不會太大方的

俄羅斯明年的收入絕對比今年要少的
要很大規模的軍事動作的可能性不大
但務實上需要去拿的地方應該還是會很堅決
可如果有機會
跟現在佔領差不多的區塊下談停火有機會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終於肯公開自己是軍民兩用衛星,之後要擊落它們便合情合理了。

"SpaceX 悄悄開啟新服務,「星盾」計畫專為政府打造

近日 SpaceX 官網公布名稱為「星盾計畫」的全新服務,與既有星鏈網路走商用路線不同,星盾是專門為美國和世界各國政府機關合作專用的網路服務,資安方面會更強化。

雖然 SpaceX 星鏈網路(Starlink)已在俄烏戰場發揮強大功用,引起美軍注意,8 月與 SpaceX 簽署 200 萬美元合約使用星鏈網路服務,近期也在南北極進行星鏈網路的軍事相關測試。

不過「星盾」(Starshield)計畫集中三領域:地球觀測(Earth observation)、通訊(Communication)和酬載(Hosted payloads)。

藉由 SpaceX 的火箭運送能力,該公司將來會替依照美軍需求客製化衛星酬載模組,並隨時透過獵鷹火箭送上太空軌道。

通訊方面除了星鏈現有的加密通訊,SpaceX 將為美軍新增額外的加密程序確保符合軍用通訊保密等級,此外,也將開發雷射通訊終端系統,未來將可讓星鏈衛星與美軍衛星之間進行資料傳遞,讓美軍和 SpaceX 的所有衛星網路之間可互通有無,達成地球觀測和通訊任務。

若星盾計畫成功完成,SpaceX 除了將大幅提升美國空軍和太空軍的發射、監測和通訊能力之外,Starlink 營收預計也可達成先前預估,在 2025 年達到 300 億美元的目標。"
老美連盟友也坑的風格,還真是名不虛傳的。

"27國對美打響第一槍,歐盟集體向拜登開火

在俄烏衝突的大背景之下,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被無限放大,尤其飽受能源危機的歐洲,其工業發展面臨很嚴重的危機,因為能源價格的飆升,歐洲工業產品成本增加,導致很多歐洲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足,如果持續下去,那麼對歐洲工業的發展非常不利。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加劇了歐洲工業的流失,導緻美歐之間的矛盾加劇。

據德國《柏林晨郵報》近日報導,歐洲議會認為應該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採取強硬政策,歐洲議會最大黨團發言人費伯之表示,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那麼歐盟將會採取“核選項”來應對當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27國成員國打響反美第一槍

因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已經引發了歐盟27國的集體抵制。此前,馬克龍訪問美國最重要的議題就是說服美國放棄《通脹削減法案》中的貿易保護政策,馬克龍稱美國的政策對歐洲企業非常具有侵略性,可能會造成西方的分裂。

德國政治家開始考慮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也表示,必須採取一系列的行動,應對拜登政府的通脹削減法案,甚至不排除和美國打貿易戰。

歐洲議會認為,如果美國不讓步,歐盟將採取核選項來應對拜登推出的法案。

可以說,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不僅碰了歐洲的奶酪,簡直將歐洲往死裡逼,這也是為什麼歐洲不惜撕破臉皮也要和美國硬剛到底的原因。

如今在俄烏衝突之下,歐洲本來就深受能源危機的影響,美國不幫忙就算了,還在歐洲最難的時候,背後捅刀,歐洲這次顯然無法忍受。歐盟一系列密集的表態說明了拜登的政策已經讓歐洲對美產生了嫌隙,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不排除歐盟會採取更加強硬的措施來應對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

通脹削減法案為何引發歐盟成員國不滿?

很多人不清楚,為何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會讓歐盟如此跳腳?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拜登推出的這個法案挖了歐盟工業的牆角,對歐盟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當前,因為俄烏衝突的影響,歐盟內部的能源價格飆升,通脹嚴重,作為盟友,美國非但沒有拉歐盟一把,反而高價出售天然氣,掠奪歐洲的資本,甚至想要挖走歐洲工業。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之所以能夠對歐洲工業造成威脅,有兩個因素。

第一就是失去俄羅斯廉價天然氣之後,歐盟不得已向美國進口天然氣,而美國的天然氣價格高出俄羅斯天然氣數倍,這樣一個後果就是歐洲的電力不足,導致了歐洲電價飆升,歐洲工業產品的成本增加,這些企業不得不尋找低價能源的國家來應對當前的危機。

其次,美國推出的這個法案,對在美國建廠的企業進行高價補貼,此時歐洲的企業本來就想尋找一個低價能源的國家進行工業生產,而《通脹削減法案》的出台,吸引了歐洲企業流向美國。

在低價能源以及產業補貼的共同推動下,歐洲地區的工業開始流向美國,造成歐洲產業的空心化以及大量工人的失業,動了歐洲的奶酪,所以歐洲決不允許此類情況發生。

當前的形勢與科索沃戰爭很相似,美國利用地緣戰略,狙擊歐元,收割歐洲經濟。

美歐之間貿易戰不可避免?

目前美歐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除非美國放棄收割歐洲,但是這不可能。因為美國的通脹也很嚴重,美國也需要恢復經濟,工業回流。

歐盟也放出了狠話,如果美國不讓步,那麼歐盟將採取核選項,到底怎麼回擊美國尚未定論。

當然歐盟有威脅的成分,但是也不排除歐盟來真的。畢竟已經被收割過一次了,歐盟不想再次做美國的刀下魂,目前歐盟的能源短缺、經濟下滑以及通脹危機已經非常嚴重了,此時美國還挖歐盟的牆角,歐盟顯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出現,一定會抗爭到底。

如果美國不讓步,那麼美歐之間的貿易戰可能真的無法避免。不得不說,這次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美西方國家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鐵板一塊,但實際上背地裡的心眼比誰都多,其實一直都在相互算計和搞小動作,在現在這樣嚴重的內訌下,恐怕未來美西方國家將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內斗上,而對於烏克蘭的援助只會是越來越弱。"
Derek2025 wrote:
終於肯公開自己是軍民...(恕刪)


問題在沒有適合的成本去打下來
現有裝備可以打下來
但成本太高太不划算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問題在沒有適合的成本去打下來
現有裝備可以打下來
但成本太高太不划算了


(我猜的)之前馬斯克曾暫停過讓烏克蘭使用星鏈,可能就是受到俄激光武器的攻擊,然後發現破壞力有限,所以才繼續給烏方使用。

但無論如何,將來激光武器將會是導彈和衛星的剋星。

"“星鏈”殺手,俄“佩列斯韋特”激光武器利刃出鞘

近日據俄新社消息稱,新型激光武器“佩列斯韋特”已批量列裝俄軍部隊。作為首款基於新物理原理的俄軍新型武器,“佩列斯韋特”被俄副總理尤里·鮑里索夫寄予厚望,鮑里索夫甚至表示其將決定俄軍武裝力量未來作戰能力。“佩列斯韋特”此次利刃出鞘備引發國際社會熱議。那麼,“佩列斯韋特”有何優異性能?其又將對俄軍戰鬥力及世界軍事競爭影響幾何?

實力強悍,“佩列斯韋特”性能優異

“佩列斯韋特”激光武器系統自面世以來便處於保密狀態,俄官方也未公開過具體資料數據,這使得“佩列斯韋特”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而隨著此次列裝俄空天軍,“佩列斯韋特”主要用於乾擾或破壞衛星及傳感器,其優異性能也得以被進一步認知。

一方面,“佩列斯韋特”可實施全方位靈活且迅猛攻擊。“佩列斯韋特”採用先俯仰後方位的兩軸轉台結構,前段安裝著由計算機控制的旋轉輻射裝置,從而實現在遠程操控下旋轉360度無死角瞄準打擊來自空地目標。除此之外,激光器採用主振盪功率放大結構,更好聚集強力“直線”能量,進一步減少散射,攔截洲際導彈或攻擊衛星。高強度直線聚能與光速攻擊速度二者相得益彰,促使著“佩列斯韋特”在防空反導方面佔據得天獨厚優勢。

另一方面,“佩列斯韋特”自動化控製程度高且干擾能力強。在整個工作流程中,“佩列斯韋特”與其他空間監視系統和俄聯邦的衛星星座之間密切聯繫,自動控制與監視系統與地形和時間參照系統協同,從而有效提高引導準確度。另外,“佩列斯韋特”既可使在1500公里之內的所有敵方偵察衛星系統致眩或致盲,也可在敵方衛星飛過俄上空時發射激光射線令其喪失工作能力,足以見其實力強悍、性能優異。"
Derek2025 wrote:
(我猜的)之前馬斯克...(恕刪)


激光在可見的未來沒能力打太遠太大的東西的
物理上的限制太明顯
且現在並沒有比較好的方式來做技術突破
小型無人機用這個對付是目前比較可以期待的
其他的都還太遙遠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重點是,老美這樣搞,其實已是在把太空武裝化,在封鎖太空的入口了。發展下去,日後誰要發射衛星上太空,就要給老美"報備",否則太空上滿是星鏈,"一個誤撞就不好了"。

一旦開了這個潘朶拉魔盒,後果會很嚴重,太空大戰近了。

本來,太空之中已經充斥巨量的衛星碎片,現在還要搞這種巨型衛星網,其他國家日後要怎麼發射自己的衛星?怎麼保護自己的衛星?老美恃著自己的先發優勢這麼胡搞,日後必定會付出代價的。

現在老美最大的心願,可能就是用星鏈來顛覆中共和其他它看不順眼的政權。然後,就是星鏈和這些政府直接衝突的時候。別的國家大概會拿星鏈沒法,但對著中國,就有好戲看了。
"“星鏈” 被用於俄烏戰爭,中國會做好迎戰準備嗎?

俄烏戰爭戳穿美國謊言! “星鏈” 被用於戰爭,中共會做好 3 大準備嗎?

3 月 21 日,俄媒證實俄黑海艦隊副司令、一級艦長安德烈・帕利在馬里烏波爾戰役中犧牲。 這已經不是俄羅斯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事實上在俄烏戰場上,俄高級將領屢次遭遇 “斬首行動”。

其中確實有 “第五縱隊” 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在俄烏戰場上,美國除了沒有派兵直接參戰之外,竟是在場外 “遙控” 這場戰爭。 換句話說,美俄已經在戰場上交鋒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

2015 年,素有矽谷鋼鐵人之稱的馬斯克突然宣布,SpaceX 將啟動一個名為 “星鏈” 的計劃,該計劃預計在 2019 年到 2024 年期間,在太空近地軌道部署 1.2 萬顆衛星。

這些衛星幹什麼用呢?

給出的說辭,肯定是 “造福人類” 這樣冠冕堂皇的神聖理由。

結果,俄烏戰爭戳穿了美國政府以及馬斯克打造 “星鏈” 計劃的謊言? 因為,“星鏈” 成為了美國用在俄烏戰場上的 “殺人幫兇”。

2 月 26 日,曾是無數人偶像的馬斯克,親自宣布 “星鏈” 服務系統將在烏克蘭戰場上啟動,並向烏克蘭發送更多的終端。

截至 2022 年 1 月 16 日,正處於運行狀態的 “星鏈” 衛星達到了 1469 顆,並且還有 272 顆正在進入軌道。
這意味著,在馬斯克決定讓 “星鏈” 加入到俄烏衝突這一刻,戰場上的俄軍頭頂上,便多出了至少 1469 顆 “眼睛”,死死地盯著俄軍的任何細微行動,而且完全不需要眨眼睛。

你以為這就夠可怕了嗎? 還沒完呢!

美國利用大數據和 AI 人臉識別技術,在 “星鏈” 與無人機的交叉互動下,開始搜索有價值的 “斬首目標”。 這些無人機的操作者,其中不乏西方國家派出的一些以 “僱傭軍” 身份,幫助烏克蘭戰鬥的技術人員。 但是,提供數據、AI 技術,甚至防範俄軍通過 “黑客技術” 截獲無人機的 “安全團隊” 很可能在烏克蘭這個國家之外。
這意味著,美國不僅介入了俄烏戰場,很可能還在 “遙控” 這場戰爭。

哪怕俄軍撕掉軍階,也擋不住頭頂上的 1400 多顆 “眼睛”,更擋不住無數無人機在天空中邊穿梭,邊進行人臉識別。

可怕的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嗎? 並沒有結束。

無人機可以直接執行 “斬首行動”,但是無人機目標還是比較 “大”。 只要俄軍小心防範,是能及時發現和做出反應的,起碼不容易被烏軍的無人機偷襲。
這時候,美國跟俄羅斯玩了一個 “陰招”。

他們怎麼做的呢?

先讓頭頂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 “眼珠子”,盯緊地面上俄軍的動向。 隨後藉助連通的大數據,以及裝有 AI 人臉識別的無人機開始比對目標身份。

確定目標後,無人機會遠遠地跟著目標,而後台會給前方不同的 “戰鬥小隊” 下達任務。 比如到某個指定位置集合,但具體要幹什麼,卻不會告訴你。

等到 “任務小隊” 全部到位後,這時候後台會下達指示,擊殺某人。 這個人,就是被 “人臉識別” 的最有價值的俄軍高官。

這種操作方式,有點像 “網約車”。 下單後,司機不知道顧客是誰,他的任務就是把車開過去,等待與顧客碰面。 同樣的道理,接到 “任務的小隊”,因為不知道是什麼任務,所以能起到很好地保密性。

試想,三四個人組成的戰鬥小隊,按照任務要求,扛著火箭炮就過去了。 發射兩三枚砲彈後,直接跑路。 如果這樣的小隊化整為零,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出現在戰場上,全靠 “接單” 之後的任務指示,進行戰鬥。
俄軍的處境會是什麼樣子呢?

這種新型的戰鬥模式,我們姑且起名為:“接單打擊”。

那麼,如果中共在未來,需要面對 “統一” 戰爭的時候,美國是否也可以不出面,直接通過 “任務下單” 與中共打一場巷戰,並藉助無人機進行騷擾、跟踪以及執行 “斬首行動”。

不知道各位聽到這裡,感受是什麼?

但我個人的感受,是中共會不會後背發涼?

未來可能會面對上萬顆 “星鏈眼睛”,還會面對大數據、AI 人臉識別技術和越來越先進的無人機。 這樣的仗,該怎麼打?

總不能所有人都戴著面具上戰場吧,這也太 low 了。

我們先來看看俄羅斯的做法。

俄羅斯派出了 “電子戰部隊”,但與這支部隊相關的情況,在俄羅斯各個官方媒體上雖然沒有查到具體信息,但從烏克蘭方面公佈的信息來看,“電子戰部隊” 確實已經出現在了戰場上,而且損失並不小。

有烏克蘭方面消息稱,3 月 5 日,烏軍在南部尼古拉耶夫附近對俄軍展開了伏擊,擊毀了一輛 “托恩” 電子戰車。 該戰車一般裝備給電子戰連隊及以下偵察分隊,主要用途就是展開機動偵察。

3 月 6 日,烏軍公佈基輔外的俄空降部隊編隊中,出現了 RB-301B “鮑里索格列布斯克 - 2” 無線電偵察干擾車的身影。
然而,僅僅過去不到一周時間,烏軍便俘獲了一輛該型號的電子戰車。
3 月 12 日,隸屬烏軍第 10 山地突擊旅,竟在戰場上俘獲了 RB-301B “鮑里索格列布斯克 - 2” 戰車。 同一天,烏軍還拍攝到俄軍的 “海底動物” 電子戰車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
3 月 16 日,烏軍發現隸屬俄軍的 “勇士戰歌” RB-109A(Bylina)全自動干擾戰車現身戰場。
3 月 18 日,隸屬俄軍的 Rtut-BM,即 “水星 - BM” 電子戰車被烏軍俘獲。

具體的就不再細數了,俄軍正在適應新戰場,並將無人機系統與電子戰能力相結合,對敵人展開干擾、欺騙和壓制。 雖然還略顯生疏,但戰果斐然。

3 月 22 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少將表示,截至目前已經擊毀的無人機多達 230 架。 而在前一天,俄軍動用了 “匕首” 高超音速導彈,直接從 1000 多公里外,精準摧毀了一處位於山區的地下軍械庫。 並在同一天,隸屬烏軍的 4 個指揮所、5 處武器彈藥庫、65 處軍事裝備儲存場所被俄軍 “拔掉”。 由此可見,俄軍正在加快清理 “無人機” 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提供的相關電子戰設備。

除此之外,在對付西方的電子戰與無人機方面,俄軍表現最亮眼的手段,也包括借助五代戰機與 “匕首” 這樣的高超音速導彈,對敵人實施難以攔截的精準打擊,讓敵人防不勝防。

可見,以 “電子戰” 配合快速、精準打擊,是目前對付 “無人機” 搭配 “衛星眼睛” 的唯一辦法。

當然,俄羅斯也有能力將 “星鏈” 衛星,像當年的後裔射太陽那樣,將它們給射下來。

但問題是,即便真的和美國鬧翻了,要想把這麼多顆衛星射下來也不容易。

更可怕的是,這些 “星鏈” 衛星是可以移動的。 倘若在 “打紅眼” 之後,這些 “星鏈” 故意撞向俄、中兩國的衛星,又該怎麼辦呢?

目前來看,無解。 不過,這場俄烏戰爭也給中共提了一個醒,那就是一定要做好 3 大準備。

第一,在大數據、AI 智能技術的賽道,絕對不能落後。
第二,美國已經建立了 “太空軍”,中共也要想辦法推進太空武器。
第三,電子戰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流,無人機將成為戰場偵察與生命收割的主角。

除此之外,還需要提高一個警惕,但凡由美國國防部支持的美國科技企業,應該小心了。 無論是馬斯克的 “星鏈”,還是祖克柏的 Facebook,包括在整個西方國家都在使用的 “Google”,這些企業在 “特殊時刻”,都會是美國用作 “戰爭的工具”。

在當下這個時代,數據很重要,國外企業在中國獲得的數據,一定會被要求留在中國。

很多人,希望中國能與美國好好在戰場上 “較量一番”,甚至表示身為退伍軍人的自己,願意參戰,乃至介入其他國家的戰爭對抗美霸權。

我想說的是,這份勇猛與護國熱情值得稱讚,但還是盡可能避免戰爭。 避免不代表迴避,中共需要時間壯大自己,尤其是發展軍力和軍事科技。

如今,戰爭的方式已經變了,若真的爆發了戰爭,要解決的不只是戰場問題,還包括各種方方面面。 所以,不能輕啟戰爭,更不能輕言戰爭,但中共一定會做好戰爭準備。

今日的話題確實有些沉重,畢竟僅僅是一場美國站在幕後的 “遙控戰爭”,便能夠令強大的俄軍也吃了不小的 “悶虧”。

不過,我們更願意相信,這場俄烏戰爭就像當年的科索沃戰爭一樣,徹底讓中共看清自身與美軍的實際差距,並在未來的軍事、科技等更多領域,迎頭趕上。

同時,中共也會通過俄烏戰場复盤、推演,做好 “戰爭預演”。 一旦變數真的來臨,中共應該不會面對一場毫無準備的戰爭。"
oxxx
星鏈 識別人臉 斬首 那部分,純屬鬼扯
Derek2025 wrote:
重點是,老美這樣搞,...(恕刪)


到時再說阿
反正打上去真不行就撞阿
美國的最多那損失也最多啊
受不了就大家來談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現在的中東,已經徹底和美國硬扛上了。前幾天,美國剛剛警告中東國家,不要和中國走得太近,否則可能惹美國人不高興。結果,中東國家乾脆玩了一把大的。近日,中東國家和中國竟然開了一個“三環峰會”,即中沙、中海、中阿領導人會議。

現在的中東,已經徹底和美國硬扛上了。前幾天,美國剛剛警告中東國家,不要和中國走得太近,否則可能惹美國人不高興。結果,中東國家乾脆玩了一把大的。近日,中東國家和中國竟然開了一個“三環峰會”,即中沙、中海、中阿領導人會議。

近年來,美國為了大國競爭,把主要力量都放在了西太平洋地區,以應對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甚至從阿富汗倉皇撤退,讓人們見證了一個已經衰落帝國的狼狽之相。最讓中東國家無法接受的是,美國甚至正在成為他們的敵人。

比如,在沙特與也門胡賽武裝的衝突中,拜登不僅不支持沙特聯軍,甚至還指責沙特。尤其是在沙特記者卡舒吉死亡一事上,拜登從競選總統時就放出了狠話,不會善罷甘休,還稱沙特是賤民,讓沙特十分難堪。

最近,拜登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壓國際油價,已經把原油價格從100多美元一桶,搞到現在的70多元。而且,歐盟還和G7國家,對俄羅斯的原油進行了限價,不得超過每桶60美元。儘管他們的目標對準的是俄羅斯,但是俄羅斯也是OPEC+中的重要成員,因此對俄羅斯石油限價後,誰又會願意買中東國家價格更高的石油呢?所以,這就相當於對中東國家的石油進行限價。

這樣一來,美國等於斷了中東國家的財路,大家說說,沙特此時能給美國面子嗎?因此,就要召開的“三環峰會”,在很大成分上,是在向美國示威!讓美國人看看,離開美國,中東國家可能活得更好,更滋潤!

最近,阿聯酋《國民報》網站上,發表了題為《對中東而言,美國近五任總統有一個共同點:狂妄自大》的文章。作者從小布什開始,到克林頓、奧巴馬、特朗普,再到現在的拜登,對美國這五任總統的霸權主義逐一進行了的批判。

這就說明,美國的霸權主義,已經越來越不得人心!美國人經常愛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們是想跟中俄好,還是想跟美國好,必須只能選一個!但是,對中東國家來說,來的都是客,他們不願意介入大國地緣政治之中。

而且,美國近年在中東的所作所為,也讓他們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美國在中東政策,有一個共性特徵,那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讓中東地區的很多熱點問題,如巴以沖突、伊拉克危機、伊朗核問題、利比亞問題、敘利亞危機等愈演愈烈。

而美國卻趁機搞新殖民主義政策,通過政治、經濟、文化侵略,控制伊拉克、阿富汗等中東國家,掠奪這些國家的石油資源,最大限度地榨取中東國家的財富。但是,中國就與美國截然不同。

在過去20年來,沙特與中國的經貿和投資關係,越來越緊密。2021年雙邊貿易達873億美元,而1990年時,只有4.18億美元,30多年間增加200倍之多,為雙方都帶來了實惠。

尤其在石油貿易上,沙特對華原油出口量,已經躍升至日均165萬桶,中國是沙特最主要原油客戶,對沙特的經濟來說,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國並不要求沙特選邊站隊,不干涉沙特的內政,尊重沙特的風俗習慣,這都為中國贏得了聲譽。

近年來,中東國家最大的願望,就是不單純依賴石油等化石能源,盡快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之中。因此,海合會希望外國直接投資,不僅能滿足海灣國家的需求,還能讓這些經濟體快速融入全球供應鏈之中。

但是,放眼望去,只有中國公司能夠幫助他們做到這一點。因此,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官員表示,雖然華盛頓仍是重要的戰略夥伴,但是北京對他們的經濟和安全利益,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目前,沙特已經制定了“2030 願景”,準備投入巨資發展汽車工業和物流服務業等市場,並與華為合作佈建5G網絡,在其西北部打造一座未來之城。

這些都是中方的強項,會給中國企業帶來龐大商機,美西方國家即使看得眼熱,也無能為力!不過,最大的變數可能中東國家將會掀起加入上合組織的熱潮。前段時間,伊朗已經正式加入了上合組織,這對其他中東國家來說,相當於一劑強心劑!

目前,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已經有了要加入上合組織的意向,正在準備申請材料。而一旦沙特這個OPEC中的老大,也加入上合組織,再加上俄羅斯,至此OPEC+就在上合組織中實現了再次會合。至此,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一旦中阿之間構建起,面向新時代的命運共同體,就相當於在美國最脆弱的中心地帶,實現了戰略突破。

此時的拜登,正在為搶劫了台積電而沾沾自喜。殊不知,美元霸權的基礎正在坍塌!美國有這樣貪小便宜的國家領導人,也只能繼續在敘利亞偷石油,換點小錢了,哪裡還有資格搞大國競爭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