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對印度,都有很嚴重的認知偏差?

economic wrote:
我不是專門研究印度的,但隨便看一下就可以看到他有很多非常嚴重的問題
隨便說一個好了,我前面說了印度中央的稅收大約只有巴西的1/3,兩邊人口差多少呢?
印度的中央稅收低到誇張?原因呢?
知道印度軍事國防支出佔據支出的比例嗎?那個比例合理嗎?

另外,你真的有去瞭解為何中國可以發展起來嗎?
要知道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不到30年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雖說內部有點問題,但真沒有相關的依據可以讓一個人口這麼多的國家,在這麼短時間發展成這樣,為何中國能、印度不能...(恕刪)


非常好的問題
您一定有答案

只缺基建的問題

(這些問題,我有答案)
●黎明之前的夜晚總是最黑暗的! ●黑暗不能終結黑暗.唯有光芒!

wkh2006 wrote:
早期台商貢獻不少出...(恕刪)

台商的問題很複雜,不能全把錯推給對岸,要不然就不會有莫進台企的說法。

印度光是工會圍場就能玩死你,工會還會硬塞人到你公司。而這些印度官方絕對裝死,法律途徑會拖非常久。你在中國會碰到的,印度一樣也會,只是人家更狠而已

wkh2006 wrote:
早期台商貢獻不少
重慶的味全超商,全部被吞,董事長贖回台籍幹部後,抑鬱而亡,公司被魏家併吞
太平洋sogo去上海,鍛羽而歸,後來台灣的部分也被吞
新光百貨在北京,兩年就被硬吞掉,人逃回來已是萬幸
這些印度大概沒有


整體台商在中國投資佔據外資在中國投資比重沒很大,台灣也沒那樣大的資金可以投資大陸這麼廣大的地方

另外,在印度投資的風險絕對不低於中國,不然幹嘛這麼多國際企業在印度的投資遠低於中國
在印度投資就不會被吞掉?有這麼好喔,你可以先去投資看看阿

dohan8850 wrote:
簡單講就是政府體制造成沒有效能


不光政府體制效能的問題,經濟要發展起來需要的必要條件很多
別說印度,印尼也是人口和土地大國,也是沒有發展起來
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要能順利度過才有穩定的起飛期,才不會起飛幾年被國際資金收割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THE-ONE wrote:
您一定有答案
只缺基建的問題


我不是花很多時間研究印度那種,只是大概看過
印度不光只是缺基建,基建是必要條件之一,還有其他的必要條件
中國能發展成今天這樣,1990年代的很多政策打下了很棒的基礎,那時犧牲了很多年,換來後面相對穩定的增長,且增長的速度控制的不錯
前面好像有人說印度缺快速,這個說法其實不是非常好,過快會有過熱問題,還有人記得多年前中國有所謂宏觀調控的政策嗎?經濟增長過快會有不正常過熱現象,對長期發展不利,所以不是增長越快越好
印度缺乏很多能長期發展的各種條件,會讓經濟長期維持不錯且相對健康的增長機率低非常多

最近亞洲幾個大的國際銀行對印度政府今年的財政收入有出報告,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然後為了兜數字,經濟良性發展的某些數字要在政策引導下扭曲的很厲害

真的有興趣可以去觀察一下中國1992~2005其間的各種經濟數據(要一起看),GDP、CPI、工資、財政收入、三及產業變化、失業率、.......等等,都一起看,這樣才會有相對客觀的觀察,然後比對一下印度,這樣大概就會比較有概念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能發展起來又能不受到列強覬覦只有封閉國家吧
連晚清都做不到
熱錢湧入尋求投資機會天經地義
經濟開花結果外資就要求股息股利
要求太多像南非想趕走白人,辛巴威強制接收農場失敗下場
獅子山共和國內亂大家一起完蛋
印度本錢大不少,前幾年聽說軟體滿厲害得,所以出口人才替國際企業工作
現在看來還相對穩定,或許適合部分台商投資設廠
希望印度買辦能多加油一些
印度歷史以來一直就不是一個國家,這是很多人都搞不懂的一點,以為這是一個國家。如果不了解這一點,硬要用冷冰冰的經濟數據去把它當成一個整體來看,是永遠不會了解印度的。

先不說人種,宗教等明顯的差異,光語言都不統一了,這對國內市場經營的效率是一大障礙,不是克服不了的問題,但就不會像中國一樣一個語言文字可通行全國。再者,稅制也到這兩年才"準備"開始統一。稅制不統一,經濟發展上怎麼成為一個市場,外資要怎麼投資? 所以外資要投資只能把他當作有10幾20幾個區塊的市場經營。

印度的發展潛力就是印度本身就不需要發展潛力,有時間跟各種問題慢慢耗。這個國家壓根不是很在乎發展。GDP,人均所得,經常帳盈餘等等東西壓根不是這個國家在乎的東西。


labbat wrote:
現在看來還相對穩定,或許適合部分台商投資設廠
希望印度買辦能多加油一些


可能沒你想得好,至少有貸款給印度的國際銀行這兩年並不樂觀

labbat wrote:
能發展起來又能不受到列強覬覦只有封閉國家吧


封閉也得走向開放,怎控制而已,不開放怎吸引資金,但怎樣控制開放的程度,拿捏就不容易了

labbat wrote:
經濟開花結果外資就要求股息股利


如果只是股息股利,在正常企業利潤下追求,本身問題不大,但常見的都不是這種
比起股息股利,外資更喜歡剪羊毛

daslebewohl wrote:
這個國家壓根不是很在乎發展。GDP,人均所得,經常帳盈餘等等東西壓根不是這個國家在乎的東西。


沒有不在乎,不然幹嘛這兩年稅改(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印度稅改),但想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那是另外一回事,畢竟相關的條件真的不樂觀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aslebewohl wrote:
印度歷史以來一直就...
先不說人種,宗教等明顯的差異,光語言都不統一了,這對國內市場經營的效率是一大障礙,不是克服不了的問題,但就不會像中國一樣一個語言文字可通行全國。再者,稅制也到這兩年才"準備"開始統一。稅制不統一,經濟發展上怎麼成為一個市場,外資要怎麼投資? 所以外資要投資只能把他當作有10幾20幾個區塊的市場經營。...(恕刪)


連語言都不統一, 就用英文就好啦! 這麼久以來都在幹嘛?
印度歷史我不知道
不過看來印度最需要中國秦始皇這種人物


dz6810 wrote:
印度的問題是民主早熟,
導致行政效率低落,
人民間共同意識不強....(恕刪)


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這段講的很像現在的台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