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674分
文章編號:87410796
rox chang wrote:
SNE REASERCHhttps...(恕刪)
這篇新聞資料很多👍
裡面提到
2023年Q1電動車銷量來看,比亞迪淨利潤同比增長超400.0%,穩居國內第一,穩居第一。同比增長97.0%,並延續爆發式增長勢頭。緊隨比亞迪之後位居第二的特斯拉 也錄得36.4%的同比增長,但淨利潤同比下降24.0%。特斯拉淨利潤的下降似乎是基於一季度的降價決定 。該決定導致銷售額增加,但導致淨利潤下降。上汽位列第三,得益於宏光 MINI EV 的熱銷,同比增長 13.1%,MG-4(花木蘭)和 MG-ZS。
今年第一季前十大電動車製造商,跟日本有關係的只有排名第八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
前十大製造商沒有Toyota!
Toyota完啦
Lei123 wrote:
2023年Q1電動車銷量來看,比亞迪淨利潤同比增長超400.0%,穩居國內第一,穩居第一。同比增長97.0%,並延續爆發式增長勢頭。緊隨比亞迪之後位居第二的特斯拉 也錄得36.4%的同比增長,但淨利潤同比下降24.0%。
不知道BYD的淨利有沒有像特斯拉一樣,包括碳權交易的部分?
之前特斯拉賣車雖虧錢但靠碳權就賺了不少,造成股價大漲特漲。
巴菲特這次早早出脫BYD股票,失策了。
補充:特斯拉之前不是靠碳權交易賺錢,
而是美歐政府給車廠的減碳獎勵機制。
另外:工信部公布的2020年車企碳積分排名顯示,特斯拉以86萬積分排名第一,比亞迪以75萬積分位居第二!
而據特斯拉的交易數據顯示,86萬積分獲得了3.9億美元收入,對應比亞迪這部分積分價值3.5億美元,
沒有數據顯示比亞迪出售了這部分積分!
https://inf.news/auto/f8c16f979de5969b5631cd09e8d30c22.html
Toyota Honda Nissan Mazda Suzuki Subaru Mitsubishi
Toyota
https://global.toyota/jp/newsroom/corporate/39013179.html?_gl=1*pnlpyx*_ga*MTYwNzk3MTU3OS4xNjgzNTQ4Nzkw*_ga_FW87SM9FNZ*MTY4MzU0ODc4OS4xLjEuMTY4MzU0ODgwMS40OC4wLjA.
Honda
https://www.honda.co.jp/stories/068/
Nissan
https://www.nissan-global.com/JP/COMPANY/PLAN/AMBITION2030/
Mazda
https://newsroom.mazda.com/ja/publicity/release/2022/202211/221122a.html
Suzuki
https://www.suzuki.co.jp/ir/library/forinvestor/#bsgs_fy2030
Subaru
https://www.subaru.co.jp/ir/individualinvestors/vision.html
Mitsubishi
https://www.mitsubishi-motors.com/jp/investors/corpmanage/plan.html
以上為中期經營計畫
科技的變化如何在業界的第一造成的影響
底片巨人在數位相機開發的落後
手機巨人在智慧型手機的落後
有興趣的話我會從 Formula E 開始分享
個人積分:3788分
文章編號:8743505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