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hunginn wrote:
早先...白俄羅斯和...(恕刪)


白俄羅斯的位置還是針對基輔
所以烏克蘭在這邊印象有8個營的部隊不敢調往頓巴斯
至於說波蘭那需要額外的部隊
別忘了白俄羅斯自己也有自己的防禦需求
白俄羅斯不可能把太多的兵力借給俄羅斯來用

前面就說過了俄羅斯要把合約兵擴大到50萬的規模
這是很高成本的每一期6個月的負擔
俄羅斯那是要拿來做其他準備
這種合約不可能長期且大量存在(對俄羅斯的負擔太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陳小春2525 wrote:
波蘭是想要美國跟俄羅...(恕刪)


波蘭衝太前面很容易出事的
現在是俄羅斯還顧不上
等俄羅斯把烏克蘭這邊穩下來
包含在外交等層面上總會弄點事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一個總統的錯誤決定,一個國家從此就四分五裂,人民國破家亡,絕子絕孫。

戲子總統是英雄,還是罪人?

西方又把一個國家一分為二了。。。

"俄烏戰爭打得如火如荼,雖然美西方給烏克蘭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援助,但事實上卻都心懷鬼胎。最近的四個消息非常值得關注,這5個消息很可能會直接決定烏克蘭的國家命運。

第一則消息:2月5日,五角大樓前顧問道格拉斯·麥格雷戈上校在美國視頻網站油管上釋放了一個重要信息,他說烏克蘭武裝力量總司令扎盧日內在會見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時透露,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已損失25.7萬人,另外還有1000萬居民流離失所。

而在此前有報導稱,烏克蘭已經有八百多萬人流落到了其他國家成了難民。烏克蘭人口一共只有4300多萬,跑了800多萬還剩3500萬在國內,在國內的人30%流離失所。而烏軍損失25.7萬人應該是包括死傷,但按照現在烏克蘭的條件,大部分應該是死了。

如此大的人員損失,如此嚴重的民生災難,未來烏克蘭去哪裡找那麼多有戰鬥經驗的士兵去和俄軍作戰呢?烏克蘭又如何進一步維繫其國計民生呢?所以,接下來進一步升級的俄烏大戰,有可能是俄烏的決戰。或者說,烏軍很難再支撐很久。而且,這一次俄軍大概率會發起對烏軍的瘋狂打擊以獲得進一步的戰場優勢。如今在烏克蘭東部戰場,已經呈現出了這樣的格局。

第二則消息:據媒體報導,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2月6日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出呼籲,建議烏克蘭將西部領土“暫時移交給”波蘭管理。莫拉維茨基說:“烏克蘭西部領土暫時置於波蘭國家的保護之下,它們將是安全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該領土將成為北約的一部分。”烏克蘭的領土如何成為北約的一部分?那不就是把烏克蘭的領土割給波蘭嘛!

波蘭對烏克蘭西部的領土覬覦已久,在俄烏戰爭之初波蘭總統就暗示過多次,並且多次向美國提出要求。波蘭總統杜達還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關於波蘭公民在烏克蘭特殊法律地位的法案》,有關內容稱“烏克蘭政府承認波蘭國籍公民雙向任職,波蘭人在烏克蘭可獲得以下權利:能夠擔任民選職務;被任命擔任國家機關、國防企業領導職務;獲取機密數據;擔任法官;波蘭警察將有權監督烏克蘭的法律和秩序。”基於上述消息,意味著波蘭又開始蠢蠢欲動,試圖把烏克蘭西部領土切走了。

第三則消息:美國向波蘭大規模出售武器。據路透社報導,五角大樓7日表示,美國國務院已批准一項價值高達100億美元的協議,美國現在可以向波蘭出售遠程導彈、火箭和發射器。該一攬子協議包括18套“海馬斯”發射器、45枚射程約300公里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導彈和超過1559枚制導多管火箭系統火箭。

波蘭在2022年還曾從美國購買了116輛M1A1主戰坦克和250輛M1A2主戰坦克。2022年波蘭還從韓國購買了288台K239“天舞”火箭炮,波蘭獲得了包括了射程70公里左右的精確制導火箭炮和射程300公里的戰術導彈。

第四則消息:據媒體報導,澤連斯基辦公廳主任前顧問阿列斯托維奇2月6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衝突結束後的烏克蘭可能會重演“朝鮮情景”。擺脫衝突的方法可能與六個月或三個月前基輔的想像完全不同。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重複兩個朝鮮的情景。他認為,朝鮮半島戰後出現了兩個國家,南部的韓國得到了西方的安全保障。早些時候,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達尼洛夫宣布,基輔正在根據“朝鮮方案”解決危機。他指出,這是一個有條件的“三八線”,在與歐洲政客的會晤中,莫斯科據稱傳達了“他們準備讓步的信息,但目的是凍結現狀”。

第五則消息:據環球網綜合俄羅斯塔斯社、英國《每日郵報》網站等多家外媒報導,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月1日在其創建的社交平台上發了一段講話視頻。他在視頻中稱,在俄烏衝突變得更糟之前,必須結束這場衝突。

特朗普的這個視頻可不是普通的視頻,而是他發布的關於其競選總統的政策聲明的視頻之一。他說,“烏克蘭的局勢非常危險、一觸即發,每天都在升級。喬·拜登的軟弱無能已將我們帶到核戰爭的邊緣。現在拜登正在做他10個月前所說的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事情。他在運送美國坦克”。特朗普再次聲稱,如果他是美國總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就永遠不會發生。

特朗普在視頻最後稱,“在這場荒謬的戰爭變得更糟之前,我們必須結束它並要求在烏克蘭實現和平。信不信由你,做到這一點很容易”。他此前還曾表示,即使“戰爭”已經爆發,如果他仍是美國總統“也能在24小時內通過談判結束這場可怕的、迅速升級的戰爭”。

這五則消息放在一起,對烏克蘭來說是非常可怕的。

第一則消息說明,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已經到了極限,只要美西方停止援助,烏克蘭大概一天都撐不住就崩潰了。哪怕美西方大力援助,如此大規模的兵力損失,也意味著俄軍在戰場上的優勢越來越大,俄軍在烏東最近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已經說明了這一點。美國甚至勸澤連斯基從烏東撤軍,但被澤連斯基拒絕,接著烏克蘭防長就被撤了,現在準備換上37歲的情報局長來當防長。這個人事調整可能意味著,烏軍可能後撤,然後在更西邊的位置與俄軍展開決戰。

那麼,如果在美西方大力援助下,烏軍面對俄軍依然打不過會怎麼樣?

事實上,我們從第二則消息上就可以看出,波蘭已經做好了烏軍再次戰敗的準備,那就是接管烏克蘭西部。烏克蘭西部的較大一部分領土,早在二戰之前屬於波蘭,是當時蘇聯硬生生地割給了烏克蘭,波蘭對這部分領土覬覦已久。

過去一年時間裡,波蘭對烏克蘭援助巨大,一旦烏克蘭撐不住了,澤連斯基政府如何獲得波蘭的支持?恐怕只能是把西部的領土出賣給波蘭。對美國來說,如果烏克蘭撐不住了,波蘭將直接成為與俄羅斯對抗的前沿國家,波蘭對美國的重要性將大幅提升,那麼美國就可能施壓澤連斯基政府將烏克蘭西部地區交給波蘭“管理”,並表示對其進行保護。與此同時,澤連斯基可以在該地區建立臨時政府,受北約的保護。真到那時,澤連斯基就沒得選了,恐怕只能從命。或者說,澤連斯基如果不認可,讓他去西方流亡,然後換個認可即可。事實上,從澤連斯基去年與杜達簽署《關於波蘭公民在烏克蘭特殊法律地位的法案》的表現上看,他對一些事情是無能為力的。

那麼,我們從第三則消息就可以看出端倪,美國開始大規模出售武器,這就是美國進一步武裝波蘭,為後續做準備的信號。如果大家注意所銷售的武器就會明白,其性能全都是針對俄軍而設置的,而且都是在俄烏戰場驗證有效的武器。很顯然,美國和波蘭都在做烏克蘭戰敗後應對俄軍的準備,或者做好了準別控制烏克蘭西部以應對俄軍的需要。

第四則消息則表明,其實在烏克蘭內部已經開始討論國家進一步分裂的格局,即在現有基礎上分為東西烏克蘭,西部烏克蘭受美西方保護,東部烏克蘭受俄羅斯支持。試想,連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達尼洛夫都宣布基輔正在根據“朝鮮方案”解決危機,這意思就是為烏克蘭進一步戰敗做準備。

當然,這一計劃還得看俄羅斯的臉色,如果俄羅斯打順了,俄羅斯可能根本不答應用這種方式解決烏克蘭問題。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美西方大力援助烏克蘭,也是想通過給俄羅斯重創以獲得更多談判籌碼。如果俄羅斯在接下來的大戰中損失慘重,那麼俄方就可能同意用分裂烏克蘭的方式解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問題。

對美國來說,他的終極目標是中國,所以他並不想在俄烏戰場與俄羅斯纏鬥太久,尤其是當烏軍一旦戰敗,那麼他尋求的就是與俄羅斯的妥協。這個變數,很大程度上可能就在明年。因為,202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如果俄烏戰爭繼續對美國構成消耗,那麼這就可能成為競選的重要話題。我們從特朗普發布的針對俄烏戰爭的談話就可以看出,他要用結束戰爭來做自己的競選政策。

一方面,特朗普的這種政策會對拜登政府構成嚴重壓力,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將很難像過去那麼順利;另一方面,一旦2024年特朗普當選總統,他上台後幾乎必然結束俄烏戰爭,那就意味著拜登政府可能提前採取措施。一旦如此,那麼2024年俄烏戰爭就可能暫停從而進入談判狀態。

如果真的那樣的話,烏克蘭會發生什麼呢?

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那麼烏克蘭就可能被分為三塊或四塊。如果被分為三塊,就是現在被納入俄羅斯的五個州將屬於俄羅斯(可能還包括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烏克蘭西部地區將被波蘭託管成為西烏克蘭,中間由俄羅斯支持建立親俄的東烏克蘭。如果被分為四塊,那就是東邊加入俄羅斯的五個州繼續歸俄羅斯(也可能包括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西烏克蘭被波蘭託管,中間剩下的烏克蘭部分領土再被一劈為二,成為東西兩個烏克蘭。

烏克蘭到底會被怎麼瓜分,現在還無法完全看清楚,但烏克蘭被瓜分的命運已經難以更改!"
Derek2025
我還是那句,到了那一步,戲子總統還有臉留在烏克蘭嗎? 還是選擇流亡呢? 若是留下,這個爛攤子他那有能力處理? 我現在已能看到,烏克蘭人眼中絕望的眼神。。。。。
wugoson
[拇指向上]
economic wrote:
前面就說過了俄羅斯要把合約兵擴大到50萬的規模
這是很高成本的每一期6個月的負擔
俄羅斯那是要拿來做其他準備
這種合約不可能長期且大量存在(對俄羅斯的負擔太大)


這消息我有聽過...只是不確定後面那50徵就是這些合同兵
印象中是16萬盧布一個月 半年一簽

上次俄軍攻勢在八月後就停止了....很大一部分是這些兵力 厭倦了戰爭不簽了
而且往往有很多軍隊 是打一打往後輪撤就消失了..以為是整休結果再也沒出現
後來才知道是這種合同兵約到期了不打了

不過 6個月的合同估計應該不含訓練..也就是說出戰要滿六個月
基本上訓練也不會太久...

如同你說的 這種合約不可能大量存在...
也不可能只是白白的放費錢來展示給大家看....

所以春季應該就會有大規模行動了...
現在是二月...如果....開始行動....那約就是到8月....
那時候可能會有人考慮約到期不繼續的問題..
也許上陣時間不同....那最多就是到九月....

所以俄羅斯的兵員估計會在 9月10月是最缺的時候
這也難怪去年這時間烏克蘭會組織反攻?

所以從現在起的半年...是俄羅斯軍力最盛的時候....
就不知道能推多少...
來吧!制裁在未實行前才是最有阻嚇力的。

一旦實行了,就是把手中的牌打出去了。

快點和中國脫勾,那中國就更沒顧忌了。

"G7或製裁中伊朝企業?外交部: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在2月9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稱,七國集團(G7)成員國正考慮對一些中國、伊朗和朝鮮企業進行製裁,他們認為這些公司向俄羅斯提供了有軍事用途的零件和技術。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我們始終堅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應該”和“四個共同”,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為推動局勢緩和發揮建設性作用,我們一貫反對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看著軍版的塔綠班把台灣的無人機吹上了天,然後今天看到這種評價,還真是蠻意外的。。。

"台軍曝無人機型號被嘲諷:還不如大陸快遞貨運無人機

  自從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極力慫恿台軍建立所謂“不對稱戰力”,無人機部隊就是其中之一。台灣“國防部”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罕見地透露了台軍當前擁有和研製中的所有無人機型號,零零碎碎合起來一大堆。



  雖然看起來多,只是仔細分辨就能發現,台軍無人機水準實在差得太遠了……

  按照台軍發布的消息,台軍當前已經列裝了“紅雀2”微型無人機、“銳鳶1”型中型無人機、“陸軍戰術近程無人機”和“劍翔”反輻射攻擊無人機四種型號,同時公佈研發中的“騰雲”大型無人機、“銳鳶2”型無人機、“紅雀3”型無人機與巡飛彈。

  其中性能最先進、續航能力最強的是“騰雲”大型無人機。台“中科院”透露,該無人機正進行作戰測評,即將量產,至於未來的量產數量則被“列入機密”。

  不過關注台軍動向的軍迷應該都清楚“騰雲”無人機的崎嶇研製道路。該項目早在2015年就正式對外公開,主要技術指標與美軍早期“捕食者”無人機看齊,具備長時間晝夜偵察能力。但鑑於“中科院”有限的研製能力,台軍對其實際測試中表現出的性能並不滿意。2021年9月,一架“騰雲”無人機在台東訓練時因制導系統故障而墜毀,更加深了台軍的疑慮。

  此後台“中科院”不再出動該無人機升空測試,而是啟動了新一代“騰雲”無人機的研製。台軍官員說,新一代“騰雲”無人機使用的發動機與台灣向美國求購的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是同一型號,可以滯空24小時、飛行距離超過1000公里,還可改裝成武裝型等。結果呢?在台灣去年的實際測試中,該機最長續航時間才10小時……

  已經有人嘲諷稱,台軍“騰雲”無人機還比不上大陸快遞公司使用的貨運無人機。2017年順豐快遞宣布引進“雙尾蠍”大型無人機承擔空中運輸任務,該機載重1.2噸,巡航時間35小時,航程可達3000公里,主要性能皆超過“騰雲”無人機。

  老司機承認,“雙尾蠍”大型無人機的性能在國際上也都是超一流的,拿它跟台軍“騰雲”無人機相比實在有點欺負人了。可再看看台軍其他無人機,也都實在擺不上檯面……



  “銳鳶”無人機墜毀是家常便飯

  例如台軍現役最先進的量產無人機是“銳鳶1”型中型無人機。2010年台灣陸軍以“銳鳶項目”為名,採購8套共32架該型無人機。隨後因為接收的第一批4架全部墜毀,遲至2013年才正式服役。由於“銳鳶1”無人機價格不菲、使用不便、事故頻發,被台陸軍嫌棄,於2017年9月全部轉給了台海軍。據統計,自服役以來,至少11架“銳鳶1”無人機因不同原因墜毀。

  台軍另一種大量裝備的無人機是“紅雀”微型無人機。台灣海軍陸戰隊總共只採購了30架“紅雀”無人機,結果僅2017年就有3架墜毀。台軍反饋稱該機的故障率相當高,而且只能在300米以下高度才能偵察拍照,非常容易遭到對手反制,因此實際使用率很低。台灣“海巡署”原計劃採購一批“紅雀”無人機,但測試發現其續航力不足,巡航距離僅及於艦船上人員目視範圍內,也無法在稍微惡劣的天氣起飛,回收時更必須另派小艇,作業困難,最終因“性能不符合要求”而放棄採購計劃。

  傳聞在烏克蘭參戰的台灣民用無人機,主要性能低於國際水平

  或許是受到去年“800架台灣無人機在烏克蘭參戰”傳聞的啟發。這次台軍還宣布將採購3000架“軍用商規”無人機,也就是按照軍用標準製造的商用/消費級無人機。或許台軍認為這種無人機構造簡易,生產沒有問題,但台灣《聯合報》8日的評論稱,可能事情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容易。

  報導舉例說,去年大陸民用無人機一度“頻繁騷擾外島防區”,台灣民間廠商認為防禦無人機技術不難,因此主動要求承擔研製任務。但台軍在小金門進行的實際測試中,各家民間廠商搬來自行研發的各種裝備,結果無一家系統能通過測試。“有廠商認為是金門當地海岸地形崎嶇,要求擇地再次檢測,結果在宜蘭大福兵試場的測試結果仍然相同”。據稱,台灣民間公司研製的無人機預警系統,對於從海面30米高度接近的小型無人機,因海上雜波影響,根本沒有任何反應,一直到將威脅目標飛行高度提高到70米,才有部分廠商系統能夠發現目標。

  台媒還提到,儘管“中科院”生產的軍用無人機性能“長年來不盡如人意”,但從軟件系統到硬件,好歹都是自行架構研發,廠商都有做“背景審視”,藉此排除“紅色供應鏈”;而台灣民用無人機企業要節省經費,大多使用國際通用的開源軟件,其中不乏由大陸開發的軟件,這算不算“紅色供應鏈”?又要如何排除?"
話都說成這樣了,其實,中美之間還有甚麼好談呢?

只不過,想不到連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也要如此欺騙自己的人民,政客還是不分民主專政啊!

喬-拜登說習近平遇到了大問題 特別是經濟方面

美國總統喬-拜登2月8日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和在媒體採訪中,警告中國勿犯美國主權,並指習近平遇到了巨大的經濟問題。他還披露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習近平支持普京相對謹慎的原因。

喬-拜登周三在其任期內發表的第二次國情咨文中,針對中國偵探氣球飛入美國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如果中國威脅到我們的主權,我們將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國家。而且我們已經做到了。

拜登還說,在(他執政的)過去兩年裡,民主國家變得更強大,專制國家越來越弱。拜登認為,現在“沒有任何世界領導人願意與習近平交換位子。他說,“習近平正在面臨著巨大的問題,特別是經濟問題。他還說,反對美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好賭注。從來不是! ”

拜登昨天接受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的採訪時重複了他在國情咨文中的說法:"給我找一個願意與習近平交換位置的世界領導人”... “我找不到"。

拜登說,他判斷習近平"這個人遇到巨大的問題",尤其是"經濟運行得不好"。他還指出,其實習近平之前"曾有過很大的潛力"。

據法新社報道說,喬-拜登說他注意到了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相對謹慎。他強調稱,與俄羅斯最初入侵烏克蘭時"所有人都認為"的情況相反,北京並沒有"完全"致力於支持莫斯科。

拜登說,這種保留態度與習近平不希望遭受與俄羅斯相同命運有關。俄羅斯一直受到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

拜登還說,去年夏天他給習近平打電話時說:“這不是一個威脅,只是一個觀察:那就是,看看俄羅斯發生了什麼 ”。

法新社說,去年11月,在印尼巴厘島的20國峰會期間,拜登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與習近平會面。二人現已通過電話或視頻會議交談了五次。

上周六美國軍方擊落一個進入美國領空的中國氣球後,美國外交負責人布林肯取消了原定在上周對北京的訪問。"

怎麼看,都是西方更需要MIC,需要中國市場吧!

(怎麼一看到這種大內宣,就會想起塔綠班。。。)

拜登:中國抗衡西方受貿易掣肘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指出,受制於國際貿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體認到在對抗西方國家方面,自己運籌帷幄的能力有限。

拜登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節目「新聞時刻」(NewsHour)訪問時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支持盟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方面相對沉默,「大家都以為中國會傾盡全力支持俄羅斯,但並沒有」。

據拜登說法,個中原因在於習近平從西方對俄國的全面性因應做法學到教訓,包括西方對俄國實施強有力的經濟制裁。

拜登回憶說,他去年夏天致電習近平,告訴習近平「這不是在威脅,而是觀察,看看俄羅斯的下場」。

拜登說,他在和習近平的對談中強調,俄羅斯1年前開始入侵烏克蘭以來,已經有600家美國企業離開俄國。

「我說,『你一直告訴我,你必須和美國及歐洲打交道,這樣一來他們才會在中國投資。若你從事同樣勾當,誰會在中國投資?』」

拜登去年11月在印尼Q里島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場邊親會習近平,這是拜登2021年就任總統以來兩人首度親自碰面。拜登上任以來,拜習兩人也有過5次電話或視訊通話。"
"烏克蘭危機和台海危機背後的美國戰略計劃

一、烏克蘭危機背後的蘭德公司2019年戰略計劃

意大利著名作家馬里奧・迪努奇(Manlio DiNucci),是一位地緣政治學家和地理學家。2022年3月8日,意大利報紙《Il Manifesto》刊登了他在該報“戰爭的藝術”專欄中的一篇文章,該文章“揭露了烏克蘭危機其實是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戰略計劃”,然而3月12日該文受到審查和刪除,之後迪努奇與該報解除了業已長達十年的專欄合約。

2023年1月21日,迪努奇在加拿大一家叫做“全球化研究中心(CRG)”的網站上,再次發表了題為《烏克蘭,這一切都寫在蘭德公司的計劃中。“美國對俄計劃是3年前製定的”》的文章,文中再次指出,美國針對俄羅斯的戰略計劃,是由蘭德公司在2019年制定的。當時題為《蘭德公司宣言:如何打倒俄羅斯》(the manifesto, Rand Corp: how to bring down Russia, May 21, 2019),以下文中簡稱其“蘭德宣言”。

蘭德公司,前身是1946年由美國陸軍空軍為二戰中軍方戰略立案與研究而設立的,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目前是一個“為政策挑戰而製定解決方案的全球研究組織”,該組織自稱“非盈利、無黨派組織”,但實際上由美國五角大樓、美國陸軍空軍、美國家安全局(CIA)、其他國家機構和各種強大的非政府組織對其進行資助。

這個上述“蘭德宣言”,是在其冷戰期間為美國製定的“消耗蘇聯資源,從嚴酷的軍事對抗中獲勝”的基礎上製定的2019年新計劃:即“通過迫使俄羅斯過度擴張來破壞俄羅斯穩定”,令其打破平衡,最終將其擊倒。

該計劃內容為:(1)必須打擊“俄羅斯經濟強烈依賴天然氣和石油出口這個最脆弱”的一面,並為此進行商業和金融制裁,同時,歐洲必須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用美國液化天然氣替代俄羅斯天然氣。(2)在意識形態和情報領域,必須降低俄羅斯在世界的形象,鼓勵俄國內抗議活動。(3)在軍事領域,歐洲的北約國家需要一次行動來加強其反俄能力。(4)美國可通過增加針對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和遠程攻擊導彈的投資,實現風險適度但高概率的成功和高收益。計劃分析道,“如在歐洲部署針對俄羅斯的新型中程核導彈,成功概率和風險也將更高”,為此,蘭德公司結論為:“通過調整上述各選項達到預期效果,而俄羅斯最終將因與美國對抗付出最高代價。當然,美國及其盟國也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

迪努奇在文中分析道:儘管這項2019年“蘭德宣言”中預測,“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援助,將擊中俄羅斯最大的外部脆弱性,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或軍事建議需要仔細校準,以達到既增加俄羅斯成本又不引發更大衝突的目的,因為俄羅斯在靠近烏克蘭邊界處有很大優勢”,但現實中我們遺憾地看到,被擊中了“最大外部脆弱性”的俄羅斯,面對美國和北約不斷漠視自己的警告和談判建議,反而變本加厲加強了對俄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箝制這一現實,最終,採取了以軍事行動作為回應,摧毀了烏克蘭2000多個軍事設施,而這些設施正是由美國和北約指揮部建造和控制的,而不是烏克蘭基輔當局。

事實上,美國前國務卿維多利亞· 紐蘭(Victoria Nuland)等人親自登場組織了2014年烏克蘭邁丹廣場顏色革命後,承諾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甚至電話指定了烏克蘭的下屆總統。烏克蘭成為美國的傀儡政府,雖沒有正式加入北約,但其軍隊受到美國及北約訓練。在美國支持下,烏克蘭不斷踐踏違反明斯克協議,在烏東地區進行針對俄裔的屠殺。2022年1月,澤連斯基調動大量兵力集中到烏克蘭東部,準備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地發起大規模襲擊,這成了俄烏戰爭直接導火索。而這一切,如“蘭德計劃”可知,背後都離不開美國五角大樓和北約的操控和支援。

在後來的戰爭中我們有目共睹,美國發動自己全世界的盟友對俄羅斯進行污名化和製裁,發動北約各國對烏克蘭進行資金和武器支援,向烏克蘭提供海瑪斯火箭炮,甚至組織炸掉了北溪管道,並在近期決定向烏克蘭提供豹2等新型坦克,通過不斷拱火和提供武器來阻止俄烏戰爭停戰。

所有的一切,根據“蘭德計劃”內容可知,美國在這場俄烏危機中是計劃者、推動者、也是參與者、是代理人烏克蘭的最大金主,也是俄烏危機的最大受益者。如計劃所預期的那樣,烏克蘭危機在不斷消耗俄羅斯實力,阻斷了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歐洲各國轉向從美國購買高價液化天然氣。儘管美國和歐洲也因制裁俄羅斯而造成了能源短缺和嚴重的通貨膨脹,但這一切,又如“蘭德計劃”結論所指的那樣,“俄羅斯將因與美國對抗付出最高代價,而美國及其盟國也將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

二、台海危機背後的“約瑟夫·奈報告”和“阿米蒂奇·奈報告”

分析顯示,美國在背後一手推動製造了烏克蘭危機。而現在我們有理由認定,美國在其軍工複合體等操控下,正在亞洲加緊製造一場欲消耗中國的“台海危機”。因其背後同樣有一份令人難以置信的計劃----“約瑟夫·奈(Joseph Nye)報告”和“阿米蒂奇·奈(Armitage Nye)報告”的存在。

(一)“約瑟夫·奈(Joseph Nye)報告”

約瑟夫·奈(Joseph Nye),曾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主席,是克林頓政府東亞官員,並在後來擔任負責安保方面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報告”來自其著述的《對日超黨派報告書》,其本人曾於2000年在美國兩院200多名國會議員面前發表,內容概述如下:

“東海和日本海附近儲藏著大量未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總量超過沙特阿拉伯。美國須不惜一切代價獲取這部分能源資源,而其機會就在台海軍事衝突之際。最初,美軍將站在台灣一邊與大陸作戰,之後可據日美安保條約讓日本參戰。如此,中方軍隊必定攻擊作為日美補給基地的駐日美軍基地和自衛隊基地,從而發生對日本的'本土攻擊'。如此一來,日本將開始反攻,成為一場真正的中日戰爭。隨戰爭深入,美軍可逐步退出戰爭,引導日本自衛隊與中國軍隊成為主要戰爭因素。當中日雙方戰爭激化,美國可進行和平交涉,並以美軍為中心向東海和日本海派遣PKO開展和平維持活動。當美方在該地區獲得軍事和政治主導權後,美國能源工業可以在該地區獲得資源開發的絕對優勢。”該報告最後指出,“要想實施該戰略,前提是讓日本自衛隊自由參加國際性軍事活動。”

這是一份公開挑唆中日開戰,並試圖攫取東亞資源的戰略計劃。這一導致中日關係走向破局、招致戰爭的計劃,通常情況下應該是不被接受的,但從當今時局來看,很有可能已被掌握了日本政壇的安倍晉三右翼勢力所接受,因為該報告結論是“讓自衛隊自由參加國際性軍事活動”,而這正是日本自民黨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情。

(二)“阿米蒂奇·奈(Armitage Nye)報告”

上述“約瑟夫·奈報告”之後,又出現了曾擔任喬治·布什時代美國前副國務卿理查德· 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共和黨)和約瑟夫· 奈(Joseph Nye,民主黨)的名稱一起定名的“阿米蒂奇·奈(Armitage Nye)報告”,報告前後共有五次,被認為是美國為日本國防和外交政策提供的藍圖,在日本政府和其他安全及外交人員中產生了強大影響。

約瑟夫·奈曾擔任哈佛大學行政政治學研究院肯尼迪學院校長,畢業於美國海軍士官學校的理查德·阿米蒂奇則作為知日派,長期對日美外交起到實質性作用。兩人都是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CSIS)”主要人物。該CSIS研究所同樣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一家政策研究機構,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稱為在國防、國家安全領域“全球排名第一”的智庫,而上述合計五次的“阿米蒂奇·奈報告”,可以說就是該智庫針對日本製定的“政策建議”。

除了“約瑟夫·奈報告”指出“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是日美同盟的製約因素”之外,2012年8月的第三次“阿米蒂奇·奈(Armitage Nye)報告”中曾向日本建議重新啟動核電站,制定秘密保護法,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報告中有文字這樣闡述:“日本想保留一流國家水準嗎?如果甘做二流的話,就不需要這份報告。”

對此,實現了第二次政權更迭後的安倍晉三在訪問華盛頓時,特意到“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CSIS)”發表了演講,並在演講中宣稱,“日本不要淪落為二流國家!”

(三)安倍晉三為自衛隊進行了歷史性鬆綁

由上述內容可知,2000年前後的“約瑟夫·奈報告”時期,日本因憲法第9條限制,自衛隊無法自由參加國際性軍事活動,因此無法達到未來為美國計劃的“中日戰爭”貢獻力量。為此,通過之後的數次“阿米蒂奇·奈報告”,美國向日本指引了政策方向。而按照這一方向忠實推動和執行的就是後來被刺殺的安倍晉三。

安倍政權在2006年第一次執政時,企圖通過“憲法改正”達到為自衛隊鬆綁的目的,但遭到市民強烈反對而告終。2012年第二次安倍政權開始,他不再主張修憲,而在“憲法詮釋”上大做文章,對“自衛隊法”和“武力攻擊對策法”進行了法律改正,制定了所謂的“國際和平法”,同時於2013年在人事方面通過任命外務省小鬆一朗為法務省“內閣法制局(相當於憲法裁判所功能)”局長等手段,最終通過了一攬子“安全保障關聯法”,包括2013年12月通過的《秘密保護法》,2014年4月將武器出口三原則改為國防裝備轉讓三原則,同年7月,由內閣決定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並於2015年9月通過了《安全保障法》,這一系列操作,達到了通過“重新詮釋憲法”,限定性地認可了“集體自衛權”的海外行使,這根本改變了日本戰後的安保政策,給自衛隊進行了近乎實質性的鬆綁。而這一切都是“阿米蒂奇·奈報告”中所倡導的。

“阿米蒂奇·奈”第五次報告中寫道:“2020年美日聯盟是一個具有全球挑戰的平等聯盟”,“拜登政府上台之際,雙方關係進入了新階段”,其中“前首相安倍晉三功勞巨大,他通過重新詮釋《憲法》,認可了集體自衛權的行使,使日本在完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製定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倡議方面,具有了創新和充滿活力的區域領導作用,為美國和亞洲地區帶來了巨大利益。”

也就是說,安倍晉三的政治操作,使得自衛隊得以在有法律依據下,名正言順地能夠參與到中美間或有可能發生的戰爭中來。而他的這一操作,得到了美國主人的讚賞。

三、蘭德計劃下烏克蘭危機和“阿米蒂奇·奈”計劃下的台海危機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當今世界從俄烏戰爭到台海局勢的風起雲湧,都源於美國的戰略計劃。如果美國計劃繼續得逞,那麼俄烏戰爭後預估將會發生圍繞台海的中美日戰爭。

從表象來看,俄烏戰爭和台海危機有一些相似之處。首先從總體而言,兩者都基於美國戰略,都有美國的代理人來向大國發起挑釁,最終也都將是美國漁翁得利。

從戰術來看,以往美國發動的諸如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阿富汗戰爭等等,都採取了先製造諸如“奈伊拉證詞”“洗衣粉化學武器”之類的謊言,用輿論在世界範圍內將對方妖魔化。這是美國慣用的伎倆,通過操控輿論,使得一旦危機升級為戰爭時,美國及其代理人便於擁有世界輿論的支持。近年來,美國針對普京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妖魔化之後,又針對中國用所謂的病毒起源、種族滅絕、人權大棒和意識形態對立等一系列不基於事實的謊言,對中國進行了嚴重的污名化,這一現象值得我們警惕。

從手法來看,近日來不斷有美國當局通過各種途徑渲染所謂“中國將在2025年武力統一台灣”和所謂的中美日台“兵棋推演”等消息,這種做法也和俄烏戰爭發生前夕如出一轍。當時的美國一邊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縱容烏克蘭當局對烏東派兵屠殺俄裔居民、甚至指使澤連斯基叫囂在俄烏邊境配置導彈等來不斷踐踏俄羅斯紅線,同時則一邊大肆渲染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種種跡象令不明真相的人,以為美國就是一個同情弱者的正義之師,但事實完全相反,正如“蘭德宣言”和“阿米蒂奇·奈報告”所暴露的那樣,兩者都是美國當局為了自身利益、自導自演的世界騙局。

必須指出,台灣與烏克蘭不同。首先,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當局,其所秉持的外交辭令,都是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萬一台海因美國攪動台獨勢力而爆發危機,台灣也是中國的內政問題。1965年聯合國通過的《關於各國內政不容干涉及其獨立與主權之保護宣言》特別強調:“任何國家,不論為何理由,均不得直接或間接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外交;不得使用政治、軍事、經濟等措施威脅他國,以使其屈服;不得組織協助、製造、資助、煽動或縱容他國內部顛覆政府的活動;不得乾涉另一國的內亂。”

第二,台灣並沒有類似烏東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也沒有亞速營等明顯的新納粹組織,更沒有發現反人類的生物化學實驗室,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對台灣始終秉持著堅持“九二共識”,爭取和平統一的道路。儘管宣稱保留武力選擇,但這不是針對台灣人民,而是針對破壞台海穩定的台獨勢力的過激行動。只要台獨勢力和外部勢力沒有過分勾結和挑釁,中國並沒有立刻解決台海問題的緊迫性。長期以來,中國政府本著“兩岸一家親”的態度,致力於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前提下,推進兩岸政黨黨際交流,與台灣有關政黨、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係與民族未來開展對話協商,達成多項共識並發表共同倡議,始終在與台灣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探索可行的“兩制”台灣方案。

第三,近來台灣民眾對於蔡英文民進黨與美國激進勢力勾結,攪亂台海局勢的做法已經給出了差評,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的失敗,就是台灣人民不支持民進黨推動的“台獨”,不支持將戰爭引入台海地區的響亮回答,也是正告台灣民進黨,不要做美國馬前卒,充當戰爭代理人的明確表示。

四、結語

綜上分析可見,當今世界局勢的動亂,是由美國當局長期以來的錯誤戰略造成的。這種戰略計劃,無視於大國俄羅斯和中國在主權和安全保障方面的訴求,為達到美國自身利益,不惜利用北約、烏克蘭和日本等所謂的盟國,不斷踐踏中俄紅線,企圖挑起戰爭,以消耗對方實力,從而獲得自己的戰略勝利,是一場明目張膽卻令人不齒的陽謀。

這種戰略計劃,是為了美國軍工複合體和能源產業巨頭等的利益集團的利益、它無視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違背了世界人民對和平的美好願望,是由少數人所計劃的一種反人類的戰爭性戰略。

烏克蘭當局被美國當作棋子,使國土變為焦土,犧牲了無數無辜生命,在美國當局“直打到剩下最後一個烏克蘭人為止”的非理性而殘忍的態度下,烏克蘭完全成了一場歷史悲劇。而日本也從安倍晉三時期開始叫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主動希望稱為亞洲烏克蘭,在此基礎上,岸田文雄當局又批准了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三文件,正式開始了增加軍費和增加導彈基地等軍備擴張,以中國為假想敵,改變專守防衛,叫囂“敵方基地攻擊能力”,並一邊加強自衛隊與美軍在沖繩基地的聯合訓練,一邊造勢在沖繩縣與那國等島嶼加強導彈基地和彈藥庫建設,還計劃開展沖繩當地居民的備戰防空訓練,似乎真的就要如臨大敵。

可見,日本政府正在按照美國的計劃,在不想做二流國家的可悲臆想中,不顧日本普通百姓的安危和對於戰爭的反對,正一步步將國家引向危險的戰爭邊緣,這種利用局勢玩火的心態,很有可能與烏克蘭一樣不慎引火燒身。如果日本當局還有一些理性,希望岸田政府能夠參考一下澤連斯基和烏克蘭的悲劇,立刻停止對中國的敵意,停止為美國擔任戰爭代理人的腳步。

最後,對於美國用心不良的台海戰略計劃和挑釁,我們應該如何破局?俄羅斯也許正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案例。有人說俄羅斯陷入了長期消耗戰,正在被美國消耗國力,也有人認為俄羅斯是將計就計,利用局勢打擊了敵人,消耗了美國和歐洲。如何看待這場戰爭,雖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面對對方惡意的戰略計劃,我們的智慧將決定未來的國運。如果對方希望我們像俄羅斯那樣被消耗,如果對方無恥地希望獲得攫取東亞資源的機會,那麼放眼長久和未來,動員一切力量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爭取到時間,不受美國的發展干擾,這也許才是真正的勝利和破局。"
hunginn wrote:
這消息我有聽過......(恕刪)


我看到的訊息是那50萬屬於合同兵
這也比較符合俄羅斯目前狀況
如果是未來非常長期的規劃
那對俄羅斯整體的影響太大了
在俄羅斯內部應該會引發更大規模的紛爭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看著軍版的塔綠班把台...(恕刪)


台灣拿美國的發動機
那基本解決發動機的問題
但其他的技術也很難搞的
尤其軍用得看開的規格
美國人的裝備規格太高台灣做不到
台灣到底要怎樣的規格要看軍方怎給的
但弄非常多年了
沒這麼簡單搞定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