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Derek2025 wrote:
其實政府產業政策的制(恕刪)


台灣那是沒有選擇
只有電子沒有關稅
可以在世界上和其他國家競爭
這個是現實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俄羅斯今次攻勢主要分(恕刪)


東盟那個是戰略布局吧
長期都希望引進大的力量來平衡中美在這邊的競爭
最好歐盟也進來
這樣才比較有空間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復活節假期到來 聯(恕刪)


短暫停火對烏克蘭來說也是消耗物資
反正就看看怎打吧
在烏東地區
烏克蘭補給相對更艱困得多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看過鄰樓大量塔綠班的唬爛,讓我們從一篇報導看看這場頓巴斯爭奪戰的詳情。

"今年2月24日,俄軍的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後,俄軍第8合成集團軍從頓涅茨克方向,第58集團軍從克裡米亞方向,分別展開攻勢。俄軍在東線南翼與南線的推進相當順利。第8集團軍第150摩步師與配合作戰的車臣部隊,很快就打穿了第56摩步旅在馬里烏波爾東北方向的陣地,並佔領其營房。

戰鬥經驗更加豐富的第58集團軍第19摩步旅的兩個營級戰術群則從克裡米亞半島沖出,並向東躍進兩百公里,擊潰沿途烏軍,並將部署在馬里烏波爾以西的國民警衛隊第12旅趕入馬里烏波爾。3月2日,開戰後第6天,俄軍即在馬里烏波爾城外建立聯絡,形成了初步的合圍。

在此過程中,俄式營級戰鬥群兵力過少的劣勢也在此期間暴露:兵力不足,後勤縱隊有限,持續戰鬥能力差的問題。突破陣地的俄軍未能殲滅對手的有生力量部隊,週邊超過五成的烏軍還是成功撤入了城市區,並繼續為俄軍的進攻製造障礙。

或許是早期的進攻行動過於順利,俄軍的先頭部隊在2月26日開始快速突入城市並搶佔一些關鍵節點。結果卻被城內烏軍的炮兵和其他重武器重點照顧。許多據點的強度更是遠超預期。在2月26日至3月4日間的戰鬥中,俄軍先頭部隊損失了超過10輛坦克和20輛各式裝甲戰鬥車輛,這也是他們在這次攻堅中損失最大的一個階段。
造成這些損失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情報的缺乏,一直到3月2日審訊被俘人員時,俄軍都還認為城內只有1個旅和5個營,而守軍的兵力至少包括4個旅,如果算上路過被困的部隊和陸續動員的預備役與民兵武裝,兵力可能高達1.2-1.5萬人,比參與進攻的俄軍部隊(2個旅)還多,擁有的旅屬火炮數量更是超越了俄軍估計的3倍。

雖然貿然攻城造成了一定損傷,但對馬里烏波爾的攻擊,雖然政治意義豐富,但對於戰場態勢而言,這裡的戰鬥卻是次要方向,俄軍兵力不足,經受不住快速攻城的大量人員消耗。面對這一情況,俄軍只能轉變策略,一面等待東烏克蘭的盟軍抵達城下,另一面偵察和火力封鎖進出城市的道路。

當3月8日左右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的部隊突破防線接近馬里烏波爾城下時,對該城的進攻也算是進入了第二階段。俄軍開始派出特使喊話,要求烏軍開放通道讓城內居民撤離,並允許城內的烏軍在交出武器後撤離。

這一政策明顯參考了敘利亞政府的開城政策:敘軍經常通過談判對叛軍實施勸離,以此在不傷及平民的情況下接管城市區。此時俄軍前線兵力不足且戰線寬闊,形成和維持大規模包圍困難,使用這一圍師比撅的策略原則上並無問題。但城內的亞速營士兵拒絕讓平民離開,也不願意離開堅固的堡壘區。

而俄軍和頓巴斯聯軍則只能一面的啃掉城市北方週邊的硬骨頭,一面繼續施壓和對城內暴露出來的烏軍重火力實施打擊。這一工作一直持續到13日包圍圈完全形成。但俄軍兵力不足,無法為這個次要的交戰方向投入足夠兵力,這裡的俄軍在加強頓涅茨克軍隊後,兵力也只是剛剛超過守軍。

從結果上來說,這一策略未能分化分裂烏克蘭正規軍和極端主義民兵關係,並降低平民傷亡的效果,也給烏軍準備防禦作戰提供了時間。

俄軍的大規模進攻活動是在3月15日前後開始的,此時他們的兵力已經提升至1萬5千人,技術裝備也佔據優勢。在進攻初期投入炮兵並不多,而在邊緣城區的亞速營等烏軍則依託居民建築高層,將老百姓趕到一二樓和地下室作為人體盾牌,對俄軍和東烏軍實施阻遏。而俄軍和東烏軍則只能逐屋爭奪。甚至還出現了少量步兵扛著消防雲梯衝入起火的大樓的視頻。聯軍的裝備損失不多,但付出的人員傷亡卻較大。根據頓涅茨克武裝公佈的傷亡資料,在這一階段,僅頓涅茨克人民軍的傷亡速度可能就達到了每天200-300人。

面對這樣惡劣的對抗環境,為了降低人員消耗,並減輕戰區民眾的附帶傷亡,俄軍的攻勢的進展極為緩慢。以至於在前線採訪的RT新聞台記者吐槽道:“這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執行反恐維和任務。”

當然,這樣吃力的進攻也並非一無所獲。大量的烏軍被釘在了特定地區便於防禦的建築裡,且受到了俄軍的壓制和牽制。城內被作為人肉盾牌的市民開始相信俄軍的誠意,趁著混亂和烏軍傷亡較大難以管轄的空擋向俄控區逃亡。不斷逃亡的民眾不僅降低了俄軍的攻堅難度,也嚴重減少了守軍的士氣與可徵召人力。

民眾的流亡也帶動了部隊的流亡,儘管基輔方面多次發出大軍即將解圍馬里烏波爾的消息。但毫無疑問的是,沒有一條相關消息的是真實的,馬里烏波爾的包圍圈內的空間正在日趨被壓縮。許多烏軍和外國雇傭兵隨即換上便裝搭乘民用車嘗試撤離,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因拙劣的演技和身上的紋身被民兵識破,成了俘虜。

當然,這期間進攻方的失誤也不少,比如有頓涅茨克軍的坦克曾因溝通不暢沖進城市核心區被擊毀,俄軍也常有遭到烏軍小分隊、無人機與迫擊炮火力伏擊的情況。而下級部隊到處宣稱攻佔廠房區域的“放衛星”說法在被烏克蘭人駁斥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戰士氣。但俄軍吸取教訓的速度也很快,他們迅速開始改變戰法,戰鬥也由此進入第四階段。

經歷了前三個階段挫折的俄軍和東烏軍開始改變思路。3月20日開始,他們根據參與過敘利亞戰爭的指揮官的經驗將部隊拆成了更小的城市戰進攻群:每個群由三輛BTR/BMP裝甲車、兩輛坦克和一個火力支援小組(使用反坦克導彈、無後坐力炮和迫擊炮等步兵伴隨火力)組成。每個戰鬥群沿著一條街道緩慢推進。戰車和步兵分隊間保證前後三十米左右的安全距離,以免因簡易爆炸物和炮擊遭受較大損失,步兵和戰車均靠著街道邊緣彼此看著對方頭頂前進。

另一方面,對俄軍而言,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優勢是,受制於街道的寬度,這一距離上很多反坦克武器無法解除安全保險,烏軍空有很多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和火箭筒,卻根本無法摧毀面前隆隆駛來的俄軍車輛。

當步戰車和位於攻擊隊型後方的坦克建立好沿街火力封鎖後,戰車後的步兵們會挨個樓門洞進行搜索,尋找其中潛藏的烏軍與被困的群眾,並將解救出來的民眾、己方傷患和戰俘利用裝甲車輛轉運後方。

當遭遇負隅頑抗且很可能有大量民眾被困的大型建築群時,俄軍則會使用煙幕和火力掩護車臣或頓巴斯的精銳步兵進入建築底層,以坦克炮對高層的敵軍單位向建築物底層驅趕,採取兩面夾攻的策略對其實施殲滅。

就整體上而言,俄聯軍在此階段的進攻步伐不快,但效果不差。其進攻策略非常明確——穩紮穩打,將烏克蘭和雇傭兵軍隊壓縮進特定的區域集中包圍。而他們的緩慢戰法也給了烏克蘭人一個巨大的錯覺,那就是:俄軍不過如此,馬里烏波爾想守多久。澤連斯基甚至開始給馬里烏波爾的各路長官們派發稱號和勳章。

進入四月之後,由於庫存食品藥品和武器彈藥消耗殆盡,烏軍的防禦陷入了困境,開小差和逃跑的情況開始增多。

而隨著離開城市和投奔俄軍控制區的民眾和他們所提供的情報越來越多,俄軍也放開了使用重武器的門檻,從航空炸彈到TOS-1噴火坦克,高爆和燃燒彈藥的針對性投入讓很多堅固的防線瓦解。烏軍在五天內被逐步被壓縮到伊裡奇冶煉廠、亞速鋼鐵廠和港口區這三個包圍圈內。

亞速鋼鐵廠和伊裡奇冶煉廠都是蘇聯時代留下的大型工廠,且都擁有冷戰時期建設的巨型地下生產生活設施。在歐洲實施環保主義和去工業化後,這兩家工廠更是成為了東北歐重要的粗胚鋼材生產中心。在2017年後,亞速鋼鐵廠還獲得了歐盟的大量投資,進一步擴建了廠區與地下設施,易守難攻。

堅守的先決條件是儲備充足,而守軍的儲備此時已經消耗不少了。不知道是為了防止自己冊封的指揮官和“英雄”們死於城內,還是城裡真的有什麼大魚。澤連斯基政府開始玩起了行為藝術,他們先後派出多隊直升機隊,飛蛾撲火似的試圖接出被困的亞速營和外國雇傭兵。這些直升機隊似乎沒有一架完成任務,其中3架被民兵的肩扛式防空導彈,3架被俄軍的地面防空火力擊落。在此之後,他們更是派出民用船舶試圖進入港區接出人員,結果也遭遇了慘痛的失敗。

此後,俄軍的進攻變得更加緩慢,他們只以排班級單位對各個核心防禦區週邊進行搜索清剿,隨後大部隊跟進佔領,防止對方利用地下通道向外轉移。至12日下午,港口區被俄軍完全解放,俄軍和民兵僅付出了傷亡8人,4輛卡車和機動車損失的代價,就吃掉了者三大包圍圈中最小的一個,消滅烏軍100餘人。而在鋼鐵廠、冶煉廠這兩處核心陣地,俄軍則只使用工事破壞彈和宣傳彈藥實施炮擊。

在糧食消耗殆盡後,烏克蘭第36海軍步兵旅開始了孤注一擲的突圍行動。他們將之前隱藏在工廠裡的車輛塗上俄軍的識別標,集結近千士兵,在丟下所有傷患和非嫡系部隊後由旅長親率偽裝突圍。結果幾乎全軍覆滅:640多人被擊斃,300多人被俘,根據媒體WarGonzo的報導,他們中最遠的一支成功跑到了距離鋼鐵廠20多公里的城市邊緣,隨後被當地人發現並舉報給盧甘斯克民兵,最終數人被擊斃,餘下的被俘。

而指揮官拋棄自己逃跑和被擊斃的消息也讓伊裡奇冶煉廠內的烏軍徹底絕望,盤踞于伊裡奇工廠的1100多名烏軍士兵在4月13日到15日陸續投降,至16日晨,俄軍完全清除了當地殘留的破壞分子和爆炸物,伊裡奇冶煉廠被完全控制。整個馬里烏波爾地區除亞速鋼鐵廠以外的所有地區已被俄軍完全控制。

在馬里烏波爾的大規模戰鬥已經走向尾聲,俄軍開始將主力轉向其他地區部署。僅留下第810海軍步兵旅、一個團的車臣軍隊與部分頓涅茨克人民軍(約兩個營)維持對亞速鋼鐵廠的包圍。17日淩晨,俄軍開始使用圖-22M型轟炸機對鋼鐵廠投擲重達3000千克的巨型炸彈,並不斷展開宣傳戰勸說守軍投降。

除了烏克蘭官方的報告外,外界對亞速鋼鐵廠內部的情況幾乎可以用一無所知來形容。而根據俄軍從在亞速鋼鐵廠周邊化妝跑路的亞速營士兵口中獲知的情報來看,鋼鐵廠內的烏軍尚有2000多人,且廣泛的分佈在多達六層的地下設施裡。但守軍的資源配置似乎並不平均,饑餓和差別對待也促使了一些部隊逃亡。

為了降低進攻部隊的傷亡,俄軍從17日清晨開始停止了對工廠的進攻,並表示18日入夜前投降的守軍都將獲得正常的戰俘待遇,但直到本文截止時,亞速鋼鐵廠內的守軍都未做出回應。前線俄軍已經部署了在敘利亞聲名大振的“拆樓利器”——2S4“鬱金香”重型迫擊炮,並制定了包括大口徑火炮、噴火坦克抵近射擊,灌水和火燒等方案,但暫時還沒有負責執行。

馬里烏波爾爭奪戰是一場很早就確定結局,卻遲遲未能落幕的戰鬥,在這場戰爭進入僵持期後,這裡被外界予以高度關注,但這種關注從來都沒能解決一個事實——距離該城最近的烏軍部隊,也足有百餘公里,且根本不可能在俄軍壓制下完成突破,這座城市註定不是列寧格勒或斯大林格勒。在七周的血戰之後,這座碾碎數千生命的血戰終於將迎來落幕,但更激烈的戰鬥則正在東烏克蘭大地上揭開新的序幕。"
小樓一夜聽春雨
這是衡陽保衛戰 呵呵
小樓一夜聽春雨
衡陽保衛戰守軍最後投降 但是侵略者也付出傷亡慘重的代價
這是一場很有趣但無聊的鬧劇。

俄羅斯發了兩次最後通牒,要守軍投降。

戲子總統說"俄羅斯軍隊正在阻撓組織人道主義走廊和營救烏克蘭公民的所有努力。"

守軍呢?先拍一條片,說我這裡有幾百個兒童做人質,你可不要進攻,否則就是屠殺平民。然後指揮官要求"採取“撤離程序”,並敦促將所有人——馬里烏波爾衛戍區的士兵、500多名受傷的戰鬥人員和數百名平民——安全撤離到第三國"。

加起來的意思是甚麼?

俄軍讓守軍投降,守軍要撤軍,然後戲子總統說俄羅斯在阻撓"營救"。

每次想起這個邏輯畫面,都幾好笑的。

連挾持人質也做了,說烏軍和亞速營是恐佈份子,是名符其實吧!

而最可憐的,還是那些作為人質的平民。
我不小心
整齣看下來...哀....把人民性命當籌碼的被說是民主...真諷刺
Derek2025 wrote:
看過鄰樓大量塔綠班的(恕刪)


反正就看俄羅斯能不能收回兩個共和國的憲法領土
甚至到底會多佔那些地方就知道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已經在搞脫烏公投了。
Derek2025 wrote: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繼續(恕刪)


寫的落落長,2007年的時候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中國公司佔了四家,但到現在連一家都沒有了。可見資本市場對現在中國企業的評價如何了。
這場俄烏之戰,越來越有趣。

剛開打之時,俄欲以武力征服烏,西方欲以經濟戰打敗北極熊。

去到現在,郤變成,西方欲以海嘯式的軍援打敗俄羅斯,俄羅斯郤要用經濟戰破了美元霸權。

說不出是普丁真的有這麼高深的戰略眼光,還是完全懂得因勢利導(畢竟也是在軍政界浸淫了大半生的人,眼光謀略實在非同小可)。

美元霸權的三腳櫈,美元,軍事,科技,軍事上要打敗老美很難,科技要追過老美,不易。所以,最易被撼動的,其實是美元。

美元霸權怎麼用?就是在一鬆一緊之間,把世界的韭菜都割一遍。直到遇到中國之前,這套把戲真的從未失手。事實上,中國也曾被坑了至少一遍。只是,後來中美交惡,中國運用種種的手段,終於讓美元霸權的毒性,完全倒灌回老美國內。

割不了韭菜,濫發美元的劇毒,通脹,便要由老美自己承受,這便是美元霸權的死穴。

俄美體量相差太大,普丁要推倒美元霸權,就只能四兩撥千斤,秘訣就是通脹。當老美出現惡性通脹+劇毒倒灌,就是美元霸權最脆弱的時候。

奧巴馬卸任時,國債比4年前幾乎增長一倍到19萬億,建國同志4年之間,就讓國債漲至30萬億!

2021年美國財政收入為4.05萬億,財政支出為6.82萬億。美國國債為30萬億,若利息升至5%,每年就要支付1.5萬億的利息!而敗登現在仍在打算再增發1.9萬億美元!

但老美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在這個時候去挑釁北極熊!

北極熊是能源大國,打架的對象二毛又是歐洲糧倉,一旦打起來,能源糧食皆缺,世界通脹會急升,對老美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老美還要不斷拿美元的信譽去揮霍,讓全世界都開始考慮怎樣加速去美元化。若非大家手上都有一大堆美元,美崩可能已經發生!

先把東方大國視為對手,再把北極熊迫到牆角,結果就是迫兩者自立門戶,自立於西方遊戲規則之外。從此,世界有了新的選擇!美元能成為霸權,皆因世界都用美元。若果世界少了一半人用美元,那還有甚麼霸權可言!

另一方面,世界沒有免費晚餐,只有等價交換。美國不斷用信用卡簽賬,郤越來越還不起利息,破產是早晚的事。趁著現在美元霸權劇毒倒灌己身,通脹嚴峻的時候,普丁不速戰速決,反而是最好的對策(反正,急也急不來,拖比打勝容易)。二毛要打十年嗎?打得好!背靠東方大國,盧布的匯價已回到戰前,再打十年未嘗不可,但老美的霸權可等不了十年。

一直都說,老美這些年行的都是臭棋,今次又再一次證明,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bd_player wrote:
寫的落落長,2007年的時候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中國公司佔了四家,但到現在連一家都沒有了。可見資本市場對現在中國企業的評價如何了。


和你們討論,真的很無聊。

怎麼?

原子筆要和造原子筆最好的地方比,打籃球要和打藍球最強的國家比,賺錢要和賺錢最多的民族比,如果有多過一套標準,還要達到每一套標準的最高要求。總之有一樣不行了,就是中國不行了,落敗了,崩潰了。

現在中國連西方的遊戲規則都快不想去玩了,評甚麼價? 你是儍的嗎?

有本事便去打敗中國的企業,奪取它們的市場吧!

幼稚。
說中共領導層優秀,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東方大國和白頭鷹本來都有機會爭取北極熊,白頭鷹甚至有著先發的巨大優勢。

當年,北極熊跪求加入北約,白頭鷹理都不理它。建國同志上場時,白頭鷹也掙扎過,要聯熊制龍還是聯龍制熊,結果還是放不下當年的恩怨情仇,捨棄了北極熊,北極熊從此也就死了心。

巨龍國度和北極熊過往也打過仗,也有很多土地糾紛,正確來說是被北極熊佔了不少地方。前者郤能果斷拋下恩怨,簽下協議了結邊界糾紛,然後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最後換來今天熊鷹相爭的局面。

這是真真正正的長遠戰略眼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