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逆勢加大對華投資 中美貿易戰瞄準場外第三方

截至當地時間2月17日,很多經濟人士已經對此前一輪中美貿易磋商的結果給出了正面回饋。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長努欽的會晤已經顯出了足夠樂觀的態勢。

但對經濟界人士來說,來自美國政界的反饋可能永遠都要慢半拍。美國各利益集團的傾軋更決定了當下的中美貿易戰更像是特朗普(Donald Trump)集團與中國的對峙,而美國科技、金融等產業集團就希望從中繼續維持利益。根據最新的貿易和投資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已經大幅增加,美國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投資也幾乎翻了一番。

如果說前一項數據容易被外界單純理解為美國企業為防備特朗普加稅而大力“囤貨”,那麼後者就已經顯示出美國經濟界人士對中國2019年經濟的信心似乎比很多中國人還要足。這種局面自然是“是中美雙邊經濟互補性的一種體現”,雙方甚至還有可能因此加大產業對接,進而對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台灣等第三方產業實體帶來意外的致命打擊。




美國企業逆勢加大對華投資 中美貿易戰瞄準場外第三方


萊特希澤(左)等人的北京之行正讓外界充滿信心(圖源:AP)




中美政商關係的錯位

對中美之間的經濟觀察人士來說,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努欽(Steven Mnuchin)們的北京之行及其成果與中美間買賣的現狀可能很像一種平行線般的關係。

中美高官談笑風生、“交換意見”的時候,美國和歐洲的跨國公司就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在中國投資的行動,這其中美國企業投資的額度較之上年達到了124.6%。這種中美加大直接對接的現狀,讓此前扮演中美間產業鏈中間組成部分的韓國、墨西哥乃至台灣等區域感受到了“驅趕第三方”的危險。

此外,中國還已開始開放金融服務市場,貝萊德、摩根大通等知名企業也積極前往中國。這種欣欣向榮的局面與中美在“休戰90天”底線將至卻暫無協議的現狀也形成了極端鮮明的對照。

的確,美國企業加大對華投資有客觀原因,根據美國金瑞基金(Krane Shares)的分析顯示,這批加大對華投資的美國企業或租或建,大都擁有在中國的工廠。而中國企業在中美一體化鏈條中的高效表現,讓資本選擇了更為直接了當的方式。



美國企業逆勢加大對華投資 中美貿易戰瞄準場外第三方

中美貿易戰雖然在談判層面上顯得撲朔迷離,但產業界人士就對此並不完全認可


譬如在2018年7月後,當美國商界預感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二輪加稅不可避免時,中國企業就響應了美國政界、財經界利益集團的需求,創造了中美2018年度創紀錄的貿易順差。相比之下,產業鏈的其他部分就因其低效,而容易被資本視為無用,進而有可能被削減。

美國商界及其利益集團可能一直都做着兩手準備。他們一面努力勸說當局,稱“中國作為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無法替代,美國政府的做法只會傷害美國本土就業”。也會適時在特朗普有可能破壞商業環境時釋放情報,選擇讓中方工廠加大產能,進而尋求填補貿易戰引發的消費空缺。

這種局面如能進一步優化,美方就會選擇從產業鏈的其他組成部分中撤走工廠、資本,轉而直接投資到中國,而今,美國加大投資的表象就與之逐漸吻合。

當美國商界的這一風向標展示出相對安全的信息時,此前尚未形成協議,暫先形成備忘錄的中美對話就因此呈現了較為良好的前景。而第三方的災難也由此呈現了預兆。



產業鏈上的鏈條越短越好

不可否認,華盛頓方面可能還是不會輕易放棄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但中國的這個計劃本身也是由三個階段構成的長遠目標。到2025年時也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三分之一,這當中還包括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優化體制、提供金融保障等內容。

事已至此,當華盛頓的強硬人士還在堅持時,美國的產業界人士就可以報以冷笑了:某些製造業的就業人口本身在美國也不存在。這樣一來,美國就可以毫無壓力地慷他人之慨,損害產業鏈其他國家的利益,並將其作為與中國交換的籌碼。

就在努欽他們剛剛在2月14日前後於北京展開對話時,《華爾街日報》就傳出了一個近乎於玩笑,但存在相當的可操作性的內幕。

根據報道顯示,中方提出了增加採購美製商品的量化指標,這其中包括未來6年購買總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芯片等半導體設備,但中方還建議美國廠商把生產線由墨西哥和馬來西亞等第三國,遷移至中國、並在中國完成組裝和測試工序。因此,在報道中就稱有部分美方業界人士就批評中方這一建議是“花招”。



美國企業逆勢加大對華投資 中美貿易戰瞄準場外第三方

對外界來說,中美的產業對接乃至一體化程度是貿易戰期間不斷加深的(圖源:VCG)




但考慮到“中美磋商第一天,會場時有笑聲傳出”的實際動向,這一方案反而因此具備一些可行程度。

此外,中國已經在特斯拉汽車公司入華後做好了榜樣:這類企業已確認了“外企控股”的地位,且能享受足夠的優惠。這種近乎於“挑撥離間”各大利益集團的方案就顯出了真實性。

事實上,根據瑞銀(UBS)等機構的統計,包括思佳訊(Skyworks)、高通、科沃(Qorvo)、博通、美光、德州儀器在內的六家美國科技企業巨頭已經難以離開中國市場:思佳訊的八成營收來自中國市場,高通、科沃等也有六成營收依靠中國業務。博通、美光的一半利潤來自中國,德州儀器也有四成利潤需要看中國市場的表現。至於英特爾、英偉達、西部數據等科技類企業,他們的全部營收也有20%來自中國。

考慮到中美之間的實際問題,某種大戶滿意,散戶遭殃的方案就有可能在美國手中變成現實。

只要中美雙方把控股權與知識產權等問題稍稍解決一下,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巨頭會很支持這種在產業鏈上清除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乃至台灣等第三方的行動,這將讓利益直接進入美國手中。而因中美貿易戰而加劇的兩國產業、資本一體化將更為明顯。




http://news.dwnews.com/global/news/2019-02-16/60118526.html
美國國內兩黨要真是鐵板一塊
美國歐盟要真是鐵板一塊

還用得著等到現在?
從1989就該遏制住了。

中國這幾十年能發展到今天,
利用的正是美國的戰略眼光不足的劣勢。

善於破壞,不善於合作,是美國歷屆政府的共性。
貿易戰這種事,一開始就注定是兩邊合起來坑搖旗吶喊小弟的節奏。

硬一個月,頂多了。
看台灣,看美國,這點上是有共性的,選舉就是一切。
為了連任,東岸西岸,川普才不會管,管了也不投給我。

那些小弟,倒是想管,然而雙方僵持不下,選舉馬上就來了,
出賣小弟能連任,總比什麼也沒有被選下去了強吧?
反正川普退休了,這些小弟又不是川普的。

自己的利益為先,政黨次之,民眾再次,小弟殿後,小弟的民眾最後,
哪管身後洪水滔天,是美國從小布什到奧巴馬到川普,長達20年的共性。

烏克蘭,克里米亞
敘利亞,庫德族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阿根廷,貨幣急貶
日本,廣場協定

哪次沒坑小弟?近三十年我都沒找到過美國真正幫了哪個小弟過。

自己的利益為先,政黨次之,民眾再次,小弟殿後,小弟的民眾最後,
也許這是人的劣根性
那一黨制,就很好的規避了這種問題了,越是有外部壓力時,體現的越明顯。
道理很簡單,你坑民眾,就等於坑你自己,在中國可沒有在野黨可以當轉移話題卸責的砲灰。

臨睡前,玩著手機,
每每想到台灣人,核心產業即將被掏空,
做小弟被老大坑了一次又一次的悲慘遭遇,
每每想到PTT和M01這群落井下石,
每天給他們的美爸搖旗吶喊坑我們的“台灣同胞”,
我都會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緒……
偷偷地……












笑了起來……
整個家裡瀰漫著歡快的氣氛……

醫吱 wrote:
美國國內兩黨要真是...(恕刪)




  那些不急着站隊的嘍羅還是有些智慧的,唯有台灣~~去中國化除了把頭腦去掉以外~
  註定什麼都得不到~

稻花蛙鳴 wrote:
截至當地時間2月17...(恕刪)


登記一下

醫吱 wrote:
臨睡前,玩著手機,
每每想到台灣人,核心產業即將被掏空,
做小弟被老大坑了一次又一次的悲慘遭遇,
每每想到PTT和M01這群落井下石,
每天給他們的美爸搖旗吶喊坑我們的“台灣同胞”,
我都會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緒……
偷偷地……
笑了起來……


塞門狗友一隻兄

我幫你查了百度

底下這些症狀的結果都不太好

比如:

发呆,偷笑,自言自语是什么病

晚上睡不着觉平时还爱自言自语一个人时爱发呆这是怎么了

82岁老人,经常自言自语,而且全都是在骂人,经常忘记刚说的话,提问好几遍,对以前的事记得很清楚。只属于老年痴呆吗?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急急急。医疗咨询:一个人有时哭泣,有时笑,自言自语,有时会发呆,性格内向,情绪不稳,这是什么病?

您得去看醫生 我這是為您好
~~婚逃賣卵蛋 兵能波賣卵蛋~~
一樓的那些新聞 我看不懂 可以簡單與白話說嗎 ?




怎麼我讀了兩次 都感覺是

他們關門討論 如何支持中國2025一樣.. 交易是增加稅收 (目前10% 拖一天 也有好幾億)

所有的進度 細節 都是在參與幫助2025的目標達成 並讓後續的銷售更完善



oxxx wrote:
一樓的那些新聞 ...(恕刪)

醫吱 wrote:
美國國內兩黨要真是...(恕刪)


說得多麼形象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