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論壇

美霸對中國科技企業華為的制裁,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是谷歌宣布和華為「割蓆」,一下微軟公司闢謠未對華為「斷供」,現在,日本松下、英國晶片製造商ARM,以及韓國的合作企業都成為了美霸施壓的對象。
貿易戰打得難分難解,從去年的中興事件,到現在的華為,一場中美科技戰似乎已經拉開帷幕。以史為鑒,美霸應對今日崛起的中國,和打壓80年代崛起的日本,套路幾乎一模一樣,如假包換。連這次的「晶片戰爭」也是如此。
對日晶片戰的重演?
美霸對中國企業制裁,很大程度靠的是一塊小小的晶片。因為晶片,中國通訊製造商中興在去年差點被美霸逼到絕路,中國輿論當時捶胸頓足,嘆創「芯」不足。也是因為晶片,華為旗下晶片公司海思的「備胎」更顯氣勢,華為掌門人任正非的一句「我們也能做美霸一樣的晶片」才令中國人如此熱血沸騰。

而三十年前的日本,也曾發生過圍繞晶片半導體的一次廝殺。上世紀80年代,日本曾經在計算機儲存器(DRAM)的研究和生產上,讓美國感到驚慌。高峰時期日本製作的DRAM曾經佔到全球近80%的份額。日本公司在政策支持下,取得千餘專利,科技水平直逼美國。
這最終讓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在1986年對日本半導體行業進行了「清洗」式的打擊。從美霸認定日本的制度儲存器為傾銷,到《美日半導體》協議簽署,日本不僅開放半導體市場,而且要保證國外公司20%的市場份額,還要承受美霸對3億美元晶片出口的100%懲罰性關稅,而這中間的過程不過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