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準備要當亞洲老大了】警惕!日本借俄烏衝突擴展軍力
2022-05-09 由 臺海網 發表于環球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自俄烏軍事衝突爆發以來,儘管距離衝突地區有千里之遙,但日本的反應卻十分「興奮」。除了緊跟美國積極對俄實施制裁外,日本還利用俄烏衝突炒作「中俄威脅」,希望藉此進一步增強自己的軍事主動權。在國內,執政黨自民黨提出建設「反擊能力」;
在國際上,日方不斷加強和一些西方國家的軍事合作。那麼日本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告別「專守防衛」,猛練攻擊力企圖
從俄烏衝突中漁利
在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渲染「中俄威脅」成為日本近期發表的2022年版《外交藍皮書》的主題之一。「中俄」更是成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東南亞和歐洲之行的重要議題。岸信夫5月5日作為日本防衛大臣,首次考察美國網絡司令部。日本共同社稱,俄羅斯被認為在俄烏衝突中對烏克蘭「進行了網絡攻擊」,而岸信夫此訪意在考察如何應對這樣的「混合戰爭」。
在日本這一系列舉動的背後,是岸田政府和自民黨希望漁利俄烏衝突,以此推動修憲、謀求更多軍事主動權的野心。5月3日,即日本憲法實施75周年紀念日當天,岸田發表講話,稱修憲是極其重要的課題,必須「儘早實現」。自民黨4月27日向政府提交有關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的建議書,而這份建議書則將日本擴張軍力的企圖暴露無遺。
部署美國中程飛彈打造「反擊能力」?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上述建議書有兩處內容引發國際社會強烈關注:一是建議政府在5年內將國防預算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二是使日本具備對敵「反擊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建議書顯示,日本的反擊目標不僅包括敵方飛彈基地,還包括其「指揮和控制系統」。《東京新聞》稱,這意味著日本的打擊目標可能包括敵方軍隊司令部,而這將違背「專守防衛」政策。此外,日本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表示,「反擊能力」不只包括日本在遭遇攻擊時進行回擊的能力,還包括在意識到敵人正準備攻擊日本時,東京打擊敵方的能力。
自民黨沒有明確如何在財政緊縮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加國防預算額度。不過在如何增強對敵「反擊能力」方面,自民黨在建議書中提出,今後應加強衛星、無人機等探測和追蹤能力,進一步強化在太空、網絡空間以及電磁波等領域的對敵信息干擾能力等。此外,日本《每日新聞》援引自民黨外交部會會長佐藤正久5月3日的講話稱,日本應有能力發射可以從敵人飛彈射程之外打擊目標的陸基防區外飛彈。他認為,日本應在北海道部署美軍中程飛彈,以阻止來自中俄朝的「飛彈襲擊」,這將是日美合作建設陸基(飛彈)反擊能力的第一步。
自民黨在建議書中還提出,日本政府應完善有關防衛裝備出口的相關制度,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支持力度,今後再出現類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情況時,向「被侵略國」提供裝備。
積極和美英進行軍事互動
除計劃發展本國軍力外,日本還積極與西方國家進行軍事合作和互動,購買一些軍事裝備,以此增強軍事實力。在岸田文雄日前訪問英國期間,日英在原則上就《互惠准入協定》達成共識。該協定將讓日本自衛隊和英軍相互往來更順暢。此前,日本和澳大利亞已經簽署這一協定。
日本近期以防範「中俄威脅」為由,頻繁參加軍事演習。從5月8日開始,日本將首次參加駐紮在南太平洋法屬玻里尼西亞的法國軍隊主辦的多邊訓練。日本自衛隊今秋將與美軍在北海道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日本陸上、海上和航空自衛隊曾分別與美軍舉行了聯合軍演。
其實在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日本的不尋常舉動還有很多,比如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適用指針,在二戰後首次將軍事裝備運往處於衝突之中的烏克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還提出在日本部署美國核武器。此外,一些右翼人士主張東京加入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
20世紀60年代,日本政府宣布該國堅持「無核三原則」。此外,日本承諾不向其他國家出口武器,軍費開支不超過GDP的1%等。然而,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政府、執政黨等一系列舉動明顯在違背這些規定和承諾。《朝日新聞》認為,自民黨提出的上述建議書,代表著日本戰後的限制性安全政策發生重大改變。「德國之聲」稱,俄烏衝突將重塑日本國防戰略。美國《雅各賓》雜誌表示,俄烏衝突可能會加強日本軍事化勢頭,並讓該國依賴於美國設計的全球秩序。
架空和平憲法的努力從未停止
1946年,日本頒布和平憲法。這部法律給日本發展帶來和平紅利,然而也為日本發展軍事力量設置了巨大障礙。
基於和平憲法,日本放棄了國家交戰權,只保留自衛權。長期以來,日本在軍事方面奉行被稱為「專守防衛」的防禦政策與「無核三原則」。根據「專守防衛」政策,日本自衛隊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日本和平憲法對於該國的保守勢力來說,一直是「切膚之痛」。在架空和平憲法從而實現軍事鬆綁的道路上,日本保守勢力一直沒停過腳步。
從二戰剛結束時的隱忍不發,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猶抱琵琶半遮面」,再到冷戰結束以後的急不可耐,日本在謀求國家「正常化」的過程中,始終緊緊抓住政治和軍事這兩項核心要素,堅持兩條線出擊,並根據時代及社會發展不斷調整重點。
日本根據國際局勢變化故意渲染他國威脅,不斷為擺脫束縛、擴充軍力製造藉口,並通過制定法律以及擴大法律解釋等手段,不斷架空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政策。1950年韓戰期間,日本以維持社會治安為由組建警察預備隊,人數為7.5萬。隨後日本政府以《日美安全條約》為幌子,於1952年4月建立海上警備隊。同年8月,日本正式成立保安廳,並將警察預備隊改為保安隊,將海上警備隊改為警備隊。1954年7月,日本保安隊、警備隊分別改為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並正式建立航空自衛隊。同時,日本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自衛隊存在的合法性,使其成為戰後日本重要軍事力量。
冷戰結束後,日本進一步調整軍事發展戰略。海灣戰爭爆發後,其通過新法案,為向海外派兵奠定基礎。1997年,日美修訂防衛合作指針,將日美軍事合作擴大到與朝鮮半島局勢等相關的「周邊事態」。此後,日本內閣批准了與「新指針」相關的《周邊事態法》等3部法律,為日本建立「戰時體制」以及向領土以外區域擴張掃清障礙。
在安倍晉三第一次執政的2007年1月,日本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為將來自衛隊升格為「自衛軍」鋪平道路。2012年再度執政的安倍政權,出台首部《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成立「日本版」國家安全委員會,兩次提前修訂《防衛計劃大綱》,以安全戰略轉型推動國家總體戰略轉型。2014年,安倍內閣通過修改憲法解釋的決議,部分解除日本在行使集體自衛權上的限制,為日本自衛隊在海外地區行使武力提供可能性,成為日本戰後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
此外,在軍事裝備方面,日本近年來不斷「以高充低」,突破「專守防衛」政策限制。
在日本突破和平憲法的道路上,美國的縱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雅各賓》雜誌直言,美國不斷向日本施壓,要求東京要麼刪除憲法第九條,要麼忽略它,以發展軍力。BBC也表示,美國政府以及很多美日政治精英都支持廢除日本和平憲法。
能在軍事上「放飛自我」嗎?
日本一直通過渲染外部威脅來減少發展軍力的阻礙,而目前的俄烏軍事衝突讓日本政府覺得,他們獲得了一個難得的發展軍力窗口期。
《日本經濟新聞》4月25日發布的民調顯示,55%的受訪者支持政府將國防預算提高至占GDP 的2%以上,33%的受訪者反對。《讀賣新聞》等日本主流媒體近期發布的民調也都反映出類似的狀況。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支持政府發展軍備、提高防禦力量。
與此同時,美國綜合實力的相對衰落,也讓日本敢於加速鬆綁軍事限制。近年來,在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的背景下,美國愈發希望日本等亞洲盟友提升本國防衛力量、發揮更大作用。一位日本主流媒體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俄烏衝突導致美國難以完全將精力放在印太事務上,這也導致華盛頓鼓勵和支持日本增強軍事力量,以遏制中國並推進落實美國的「印太戰略」。
那麼美國會放任日本發展軍力嗎?一位中國國際問題專家5月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日本發展自己的飛彈或者其他進攻性武器,會得到美國的支持,但美國縱容日本發展軍力並不是讓東京完全「放飛自我」,美國的底線就是日本不能發展核武等戰略性武器,日本軍力的發展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仍要在日本駐軍。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胡繼平5月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目前針對中俄的背景下,美日擁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因此美國容忍日本發展軍事力量,但美日戰略利益不會永遠一致,因此美國這種做法的後果難以預料。2021年12月7日,也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80周年紀念日當天,日本右翼團體「大家一起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成員約100名政客參拜靖國神社。這提醒人們,日本人會忘記對亞洲的侵略殖民歷史,但不會忘記敗給美國的「恥辱」。美國對此應該不會沒有警覺。
從日本國內經濟和政治角度來說,日本軍事鬆綁可能也走不遠。「假設日本經濟年增長率為2%,這就需要日本連續10年每年保持同比9.5%的增長,或連續15年內每年保持同比7%的增長,才能使國防預算占GDP的2%。」神奈川大學教授華萊士說。此外,日本另一執政黨公明黨把「和平之黨」作為金字招牌。在即將迎來夏季參議院選舉之際,該黨不希望防衛問題成為焦點話題。
日本國內反對修改憲法的聲音並不小。5月3日,日本「市民意見廣告運動」在《朝日新聞》等4家報刊上刊登廣告,反對修憲。共同社5月1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對於修改憲法第九條的必要性,回答「有」的受訪者占50%,回答「沒有」的占48%,兩者不相上下。關於岸田力爭在擔任自民黨總裁期間實現修憲的氛圍,回答在國民中「沒有高漲」和「相對沒有高漲」的合計達到70%。日本多家媒體也對日本增強軍力提高警惕,認為這可能引發軍備競賽。(岳林煒 陳洋)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