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國葬儀式落幕,以及新任英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登基。決定也來發文淺談一下英國特殊的社會結構與紳士文化。
英國是現今世界上少數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王室(Royal)以下的爵位等級由高到低為:公爵(Duke)、侯爵(Marques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貴族只佔全英國家庭總數的 0.01%。除了上述五等貴族之外,還有從男爵(Baronet)和騎士(Knight)等榮譽性質的爵士頭銜。獲封爵士、騎士頭銜等同進入準貴族/紳士階層(Gentry),但並不被認為是狹義的貴族階級(Peers)。對於廣大的英國社會精英而言,能被冊封爵士頭銜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可在官方文件或正式稱呼前面冠上爵士(Sir)的尊稱。例如,某人的官方文件署名:Sir James Bond KBE,則可以看出此人曾獲頒大英帝國勳章 KBE 爵級司令勳章(騎士勳章)。英國的授勳制度,常被國家元首用來獎勵在各個領域為英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民,且不限於英國公民,但外籍人士獲勳後不可以在英文名稱前冠上「Sir/Dame」,或在中文名稱後冠上「爵士/女爵士」頭銜,除非入籍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的公民。
反觀美國的憲法修正案中,則是明文禁止美國公民接受任何外國政權冊封的貴族爵位/頭銜,否則將喪失美國公民權:「如有任何美國公民正在或將要從任何皇帝、國王、親王及外國政權索取、主動或被動接受及保留任何貴族或榮譽頭銜;或未經國會同意而從其處獲得或保留任何形式的禮物、津貼、職位或酬金,則該人將不再是美國公民並無資格出任任何受託或利益職位。」不過這個憲法修正案雖然早已獲得美國國會通過,但並無急迫性,仍處於擱置等待各州批准的狀態。
傳統上只有嫡長子能繼承上一代的爵位,未能獲得世襲貴族封號的其他子嗣便逐漸形成了英國社會體系中的準貴族/紳士階級,這個階層一般可再細分成:騎士(Knight)、縉紳(Esquire)、紳士(Gentleman)。雖然紳士階層在英國是專指介於貴族和平民(Yeoman)之間的一個群體,但紳士(Gentleman)一詞也泛指家庭背景良好、心地善良且舉止得體的男性,即使是王室成員或貴族,也都能被雅稱為紳士。許多英國名校諸如牛津、劍橋等,也都以培養紳士為辦學目標之一。
近代隨著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後的發展,除了無爵位繼承權的貴族後裔外,迅速崛起的新興資產階級和工商業新貴(New Man),也憑藉著良好的教育和財富收入躋身紳士階層。而全球各個實施共和制度的國家並無王室和貴族階級,代表上流社會的紳士階層主要是由社會的認知來界定,而非法定。能否成為一名紳士與出身、家世沒有必然關係,但紳士階層的衡量標準總是離不開財富、職業、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這種不受血統或封建授勳制度的限制,即可進入仕紳階級的現象,也為近代社會階層流動贏得了開放的美譽。
即便是在現代化的英國,紳士文化仍舊根深蒂固。而紳士俱樂部(Gentlemen’s Club)最早在十七世紀末便已出現,並於十八、十九世紀蓬勃發展,當時倫敦流行的說法是「紳士由他參加的俱樂部所定義。」除非個性太過惹人生厭(Unclubbable),沒有俱樂部願意接受,否則一個人是否擁有俱樂部的會員資格,也成為「紳士是否受人尊敬」的指標之一。傳統的英倫紳士俱樂部有很嚴格的入會規則,即使具備一定的財力與社會地位,也不見得能夠順利加入。多數俱樂部都採會員引薦制,無法自行申請加入。申請者如果在入會名單上等候了很久,這意味著申請遭到拒絕。
現今俱樂部文化已遍佈全球,在大英國協成員國和美國(英語系國家)佔有主導地位,後來逐漸演變成兩種型態。其中一種就是私人招待會所(Private Member’s Club)。傳統的英倫紳士會所裡面通常附有酒吧、餐廳、撞球場、圖書館、住宿和社交廳等等設施,讓蒞臨會所的男人們獲得賓至如歸的體驗,被稱為紳士的第二個家。但在一些國家,私人招待會所已質變為私營高級酒店的別稱;紳士俱樂部一詞甚至變成有脫衣舞廳、夜總會委婉代名詞的含意。
另一種俱樂部型態,則是一直等到二十世紀初才在北美大陸崛起,其中又以扶輪社(Rotary Club)和獅子會(Lions Club)這兩大國際化的美式俱樂部最具影響力。與英倫傳統紳士俱樂部不同的是,美國並沒有王室和貴族階級,但是企業主、白領階級和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之間,依然有類似英國傳統士紳階層集會結社與社交需求。以扶輪社為例,創辦人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律師的初衷,便是想建立一個凝聚地方仕紳與專業人士情誼的俱樂部,並將這種型態的俱樂部推廣到各個城市和鄉鎮,遍地開花,讓每個社區都有一個讓專業人士定期聚會交誼的俱樂部(Club)。後來扶輪社的仕紳們本著回饋鄉里的社會責任,開始進行一些社區服務計畫,而逐漸發展成為今日全球知名的國際服務組織。
如同前面所提及,有些國家對於頭銜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範與禮儀講究,而扶輪社員的身份在一些國家中,也會被用來作為紳士階層的認證之一。扶輪社員(Rotarian)英文縮寫 Rtn. 被放置在姓名前方作為頭銜使用。舉例而言,假設一張名片的英文署名如下:Rtn. PP Sherlock Holmes PHF,則可以看出這位扶輪社員曾經擔任過扶輪社長(PP = Past President = 前社長),並且曾獲頒國際扶輪基金會保羅哈里斯之友獎章(PHF = Paul Harris Fellow)。
雖然扶輪社是源自美國的組織,但英國王室為了展現親民作風,並且與當地紳士階層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除了參加傳統的英倫俱樂部之外(White's Club 懷特俱樂部,知名會員包括國王查爾斯三世、王儲威廉王子等),也常應邀出席扶輪社的服務計畫。例如已故的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本身便是四個扶輪社的榮譽社員:倫敦扶輪社;愛丁堡扶輪社;金斯林扶輪社和溫莎伊頓扶輪社。直到他過世的五年前,都還積極出席當地扶輪社的例會,並婉拒特殊禮遇(上主桌或坐在當屆社長旁邊)。而新任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他也是班科里·特南扶輪社的榮譽社員,並曾經在出席公開場合時配戴扶輪徽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