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中國推出了新的 K字簽證。官方說法是要引進外國年輕科技人才,尤其是在美國 9 月收緊 H-1B 工作簽證後,看起來像是要和美國搶人才。
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
- K簽證其實不是正統的工作簽,而是一種「入境許可」,拿到後再去中國找工作或升學。
- 和美國 H-1B 不同,美國是「先有雇主 → 才能申請」,而中國的 K簽則是「先給簽證 → 再找機會」。
- K簽沒有配額,意味著外國人進來的數量不受限制,增加多少競爭完全不可控。
偏偏在這個時候,全國人大的信訪網站突然「系統維護」關閉,時機太巧,引發猜測是不是被網民灌爆留言。
習近平訪韓行程突變
另一個大新聞是 習近平原定訪韓的計劃臨時取消。
- APEC 會議 10/31~11/1 在韓國慶州舉行,本來習近平打算順便訪問首爾。
- 新羅酒店為了迎接他甚至取消了 8 場婚禮預定,結果 9 月 27 號中共突然取消酒店訂單。
- 這等於表示,習近平大概率不會去首爾,正式訪問可能泡湯。
砸國人飯碗,還引外國人來搶
最近中國政策的矛盾也很明顯:
- 一方面大力整肅網紅、KOL,大批博主被封號,內容創作者的飯碗被砸。
- 一方面卻推 K簽,把外國留學生留下來,進一步擠壓國內年輕人。
習近平是否真的「退居二線」?
美聯社之前報導,習近平近來減少出訪,把任務交給李強等親信,這被解讀成可能在「淡出一線」。
但問題在於:
- 中共最高層目前空缺嚴重,軍委 7 人缺 3 個,國務委員缺 2 個,政治局人數也不完整。
- 習近平的親信秦剛、李尚福、何伯東等人接連出事,讓局面更不穩。
總結
- K簽證:看似和美國搶人才,但實際上更可能是引來非洲、南亞學生,讓中國青年更焦慮。
- 習近平訪韓取消:非常罕見,可能暗示內部權力不穩。
- 中國政治現狀:政策「腦癱化」,各部門只顧表演,缺乏協調,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