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台灣企業,有可能卡我們的脖子嗎?
來源:補壹刀/刀小胡、叨炸天&斬魄刀
華為生存戰的關鍵一環……
美帝以舉國之力,並脅迫其他國家,打壓中國一家民營企業,對華為造成了空前壓力,但同時也堪稱是華為的榮耀。
歷史上,還有哪一家企業有這種待遇呢?
在一些國家及企業,在美帝壓力之下,相繼做出策應舉動後,一家台灣企業的態度,就變得受人關注了。
它就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積電”。
在行業圈子裡,台積電的江湖地位,以及它對華為的重要性,不必贅言.
它被普遍看作是華為在這場“生存戰”中的關鍵一環。台積電17日表態說,儘管正在評估華盛頓決定的影響,但將暫時維持供應。這一表態給外界留下了想像空間。
來自於中國台灣地區的台積電是全球第一的芯片代工企業。 IC Insights數據顯示,台積電在芯片代工市場的份額高達51.6%,佔據了超過半數的IC芯片代工市場。
台積電已能夠實現7納米芯片的量產,在技術上是首屈一指的。要知道,華為最新旗艦機P30使用的7納米麒麟芯片就是台積電代工的。
一旦台積電與華為切割,將會對這一旗艦機型的銷售產生重大打擊。也就是說,在庫存消耗完後,華為P30可能將無法繼續生產。

也許有人會問,華為不是有海思嗎?不是還有“備胎”芯片嗎?
這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半導體產業了。首先要說,隨著IC芯片發展越來越複雜,如今IC芯片製造行業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芯片從設計到生產關鍵零件、組裝、投放市場,流程早已分離。
有些公司只設計,成了純粹的芯片設計公司。

如,美國的高通、博通、AMD,中國台灣的聯發科等。華為海思就屬於芯片設計公司,他們就像建築師設計圖紙,但具體蓋房子得依靠施工隊。
還有一類只製造、不設計的芯片代工廠,這就相當於按照圖紙蓋房子的施工隊。對台積電來說,它負責的就是代工組裝這個環節。
這意味著,海思和台積電分工不同,無法相互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