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建设世界级“东方芯港”,2025年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

“到2025年,先进工艺、成熟工艺、特色工艺进入国际前列,EDA工具、光刻胶、大硅片等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2种以上关键装备进入全球领先制造企业采购体系。”

3月3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集成电路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下称:《规划》)。其中提到,制定该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能级,推动更多集成电路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临港集聚,建设世界级的“东方芯港”

上海将建设世界级“东方芯港”,2025年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

上海临港新片区范围示意图(资料图)

《规划》认为,当前,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创新已进入新阶段。除少数领先企业继续追逐先进工艺演进,竞争头部市场,多数企业开始转向发展成熟工艺及特种工艺,强化技术差异化战略。

先进制程对芯片的性能提升的贡献正在下降,架构、系统、软件等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融合成为趋势,5G、AI、自动驾驶、汽车电子、物联网、云计算等正成为驱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的新动力。未来,芯片需求将更多体现多样化、定制化等特征。

《规划》指出,随着国内对集成电路产业重视力度空前,进口替代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主线。

“国际形势的变化驱使龙头整机企业加速国产化供应链重塑,加大了芯片自研力度,并加强了与国内龙头制造、封装企业的业务合作,同时开始将更多国产芯片产品纳入其采购体系。国产替代历史性机遇开启,国内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均将受益。”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引进华大、新昇、格科、闻泰、中微、寒武纪、地平线等40余家行业标杆企业,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制造、新型存储、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作为知名的“烧钱”行业,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根据《规划》,临港新片区集聚了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5亿元的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20亿的上海临港新片区科创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43.3亿元的上海超越摩尔产业基金;以及总规模400亿元、首期规模54亿元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等。

在政策方面,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于2019年10月发布促进产业发展的16条政策和集聚发展四大重点产业的40条支持措施,对集成电路企业的项目建设、规模发展、企业并购、设备购买、研发投入、EDA/IP购买、企业流片、测试验证、推广应用以及生产性用电等给予全方位支持。

上海将建设世界级“东方芯港”,2025年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

资金和政策支持下,《规划》提出,到2025年,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基本形成新片区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创新基地的基础框架;到2035年,构建起高水平产业生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东方芯港”。

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产业规模: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芯片制造、装备材料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形成规模化集聚。

技术创新:到2025年,先进工艺、成熟工艺、特色工艺进入国际前列,EDA工具、光刻胶、大硅片等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2种以上关键装备进入全球领先制造企业采购体系。

企业培育:到2025年,引进培育5家以上国内外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形成5家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设备材料企业;培育10家以上的上市企业,围绕5G、CPU、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细分领域发展壮大一批独角兽设计企业。

人才集聚:汇聚超过2-5万名硕士以上学历的集成电路从业人员。

高质量发展:园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强度1500万元/亩,产出强度1500万元/亩。

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最优的地区之一,临港新片区将承担国家战略,追踪国际先进工艺演进,以发展先进工艺和特色工艺为两大重点,打造上海芯片制造新高地。


主要任务包括:

积极对接引进国内最先进工艺线放大项目,推进磁存储器(MRAM)、3DNAND、半浮栅等新型存储项目落地,提升新片区芯片制造产业能级,夯实产业基础。

打造国内特色工艺生产高地,坚持市场需求与技术开发相结合,推动BCD、IGBT、CIS、MEMs等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支持细分领域IDM项目建设。

推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实现由国内引领向国际领先跨越。推进6英寸、8英寸GaAs、GaN和SiC工艺线建设,面向5G、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场景,加快化合物半导体产品验证应用。

积极引进海内外装备、材料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快布局建设完善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打造新片区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硬核产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装备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支持12英寸高端刻蚀、清洗、离子注入、光刻、薄膜、湿法、热处理以及光学量测等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硅材料产业做大作强,继续提升12英寸大硅片技术与产能;积极引进国内外光刻胶、掩膜板、第三代半导体等材料企业,加强关键材料的本地化配套能力。

细分领域打造若干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产品、国内外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或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系列化发展,建设本地化供应链体系,以及实施产业链整合,开展境内外并购重组等。

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基地,临港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有:

临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仍处于构建阶段,当前的产值规模、产出贡献依然较小;链接全球创智资源的开放式创新生态仍需完善,对全球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有限;头部企业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对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仍需加强;集成电路人才供需存在较大缺口,高端人才缺乏尤其突出;制度创新仍有空间,临港政策优势仍需要持续强化。
看來2025的目標是玩真的,美國下了一步臭棋阿



国务院:中国芯片自给率2025年要达到70%

https://finance.sina.cn/intercept.d.html/?chname=finance×=1
賣身的牛郎 wrote:
看來2025的目標是(恕刪)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旋風 wrote: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恕刪)


不要笑
雖然常有企業騙錢
但中共自己搞的規劃一直以來完成度很高的
中共最大的優點就是實事求是,不吹牛
賣身的牛郎 wrote:
中共最大的優點就是實事求是,不吹牛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旋風 wrote: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恕刪)


挺好。

我们就是在你们神经病一样的嘲笑声中成长到今天的。

你们这个背景杂音对我们来说很吉利。
地球上想發展半導體的不是只有西朝鮮, 還有歐洲, 日本, 美國, 能不能說說西朝鮮憑什麼, 人多嗎?
it6168 wrote:
地球上想發展半導體的(恕刪)


首先,凭教育。


其次,凭努力+人多
(获取国际专利数)



我们的人口本来就比美日欧加起来都多,教育水平相同。

结果就是比他们加起来还多的产出,自然而然。
zzplus wrote:
首先,凭教育。其次,(恕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zzplus wrote:
首先,凭教育。其次,(恕刪)

教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北大是今天才蓋好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