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记忆都被篡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 是“人也?

很多網友的印象中以前都是斯人
我的印象也是斯人。。。
。。。。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近日,有网友发文《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称,其记忆中早年学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却发现现在的课本成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0月26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

初中课本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节选自《孟子》的《告子》下篇,通常要求背诵,多年来也脍炙人口。近日网友发帖称:《孟子》的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中学课本存在几十年了,所有上过中学的人应该都背过,其中有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自己记忆非常清晰,因为当时课上还联想到“李斯”是不是就是这个“斯人”?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说,课本上,甚至是古文里,从来没出现过“于斯人也”这几个字,他就有点蒙了。 “难道我记错了?”网友查找了人教版教材1992版本、2001版本和2016版本,全部都是“是人”。


大家的记忆都被篡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 是“人也?

大家的记忆都被篡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 是“人也?
我昨天也在抖音上看到網友在討論,
台灣的版本應該是『斯』。

人教有出示之前的書籍,是「是」。
剛google了一下,
應該被洗版了,大多是「是」。
如果GOOGLE 繁體 "孟子 告子章" ,
會出現 "是"人
例如這篇 2009年的網頁
https://blog.xuite.net/cyl401106/twblog/93035326

四庫全書的版本也是 "是"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283&page=111&remap=gb

但這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就是 印刷刻版 時的校正錯誤.
或這是名家寫書法時背錯字寫錯字,
在佛經也常常出現這樣
某個流通版本刻錯了,但卻被大量印刷,
結果就出現孰真孰假的問題


佛經最著名的例子就是 "金剛經",
須菩提問了兩次問題,
敦煌版第一次問題是: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第二次問題是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但大部分後來的流通版,
兩次問題都是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我記憶中的課文里是斯人,後來看見別人引用的也都是“斯人”“是人”還是今天第一次見到。
一毛回五次 wrote:
很多網友的印象中以前...(恕刪)


斯斯有兩種嗎?
我只記的我讀書時老師是教斯
我不知道在古代當事人是說哪個字
對我已經不重要
對學生比較重要
意思是說~這個人啊!
syntech wrote:
如果GOOGLE 繁...(恕刪)


看起來敦煌版是講二個思考的問題?流通版只剩一個?
以前國立編譯館的課本是"是人"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件事在大陆已经被争议了很久
事实是:
大陆相对有公信力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用“是”
而八、九十年代,大陆地方教材,多用“斯”
有人还拿“曼德拉效应”忽悠,
又因为确实有不同版本,而作为名篇,当年作为学生都要背诵默写的
于是各自都有深刻记忆而出现争议,
“斯”派和“是”派实力不相上下。

典籍考究
《四库全书》中用“是”
《永乐大典》中用“斯”
无论“是”或“斯”,用在此处都没错
所以争议本无意义
只是考记忆而已

ps:我记得用“斯”,但又记得语文课本都是人教版的,这就有问题了
当年课本早就没了,难道真是“曼德拉效应”?
babyduncry
台灣三十年前課本也是"斯",誠如您所說,這一段要考默寫的,錯一字扣一分,不太可能記錯
QQ哥
這東西要去觀落音問當事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