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o1958 wrote:談香蕉~可以回顧以...(恕刪) Lin bay 好油》那些關於農業的情報蒐集、戰略佈局與目標執行:以香蕉為例不肯建立情報與資訊蒐集的管道,不去理解未來的趨勢,不願尊重知識的價值,囫圇吞棗的執行口號政策,沒有準確的資訊來佈建中長期的規劃,眼中只看得到每四年的選舉,也不過就是等待下一個輪替的到來而已。香蕉是市場非常大的熱帶水果,而日本人非常愛吃香蕉,光是香蕉這個品項進口量就高達25%以上,由這個數字就可了解香蕉在日本到底多受歡迎。不過,香蕉在日本的成長足跡,並非一路順遂,腳步也曾停滯;但隨著日本國內利用各類行銷方式,例如香蕉的高營養價值大加推廣,也曾搭上減肥話題,如用吃香蕉當早餐減肥等,主打年輕女性市場,再加上物流系統的改善,各便利商店隨手可得,使得香蕉廣受年輕人喜愛,近年來銷售量急速的成長。日本一年進口超過80萬噸的香蕉,這麼龐大的香蕉進口量掌握在幾家特定的商社上,住友商事就是掌握香蕉進口貿易的綜合商社之一。日本市面上的香蕉超過33%是由住友商社進口,也因此,住友商事比任何人更了解日本人對香蕉狂熱,不斷地尋找更好的香蕉供給日本市場。過去半個世紀,住友的水果業務只侷限於亞洲,經過不斷思考如何佈建亞洲以外的通路以及供應源後,經過多年評估跟對談,該公司在12月9日宣布將斥資7.51億歐元(日幣877億)的現金收購以愛爾蘭都柏林為基地的水果生產商Fyffes。住友商事以每股2.23歐元的價格收購Fyffes公司股票,並以Fyffes在12月8日的收盤價為標準,收購總股份的49%,這個公開聲明為國際鮮果貿易市場投下震撼彈。Fyffes是一家供應熱帶水果的進口商,主要產品以香蕉與其他熱帶水果為主,銷售市場為歐洲及美國,水果供應源則來自中南美洲。此外,Fyffes也是間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跨國公司,每年依獲利比例捐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簡稱UNICEF),莫三比克、奈及利亞、南蘇丹等地區是他們援助區域。過去一年,Fyffes的股價並沒有太大的波動,住友商社選擇在這個時機出手,更證明他們精準的投資與佈局,導致股價沒有波動的原因是這間公司生產成本是以美元計價,美元滙價期內節節上升,使帳面獲利下降,但在銷售通路開拓跟生產佈局上,這間公司表現值得讚許,因此,住友商社認為這間公司是被低估的,再加上住友也需要這樣一間公司來協助拓展國際通路及增加供應源,未來兩家公司將合併,以新的形態來推廣業務。此外,住友之所以收購Fyffes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市場香蕉趨勢的改變。過去日本曾是台灣香蕉引以為傲的市場,但隨著台灣香蕉業界的派系內鬥、疫病等問題,菲律賓香蕉趁勢崛起取代台灣,成為日本市場霸王,菲律賓香蕉在日本市場的佔比不斷地升高到94%左右,但菲律賓香蕉的霸王地位,這幾年開始動搖,挑戰者就是中美洲香蕉。光厄瓜多2014年的出口就約佔日本進口產值的5.26%,經過兩年的時間,2016年已成長到14.82%,同時間,菲律賓的進口產值比,也從93.40%下降到80.67%,菲律賓香蕉被攻下100多億日幣的市場。厄瓜多香蕉憑什麼挑戰菲律賓香蕉?過去筆者多次在日本品嘗菲律賓香蕉,風味贏過台灣夏蕉,不如冬蕉,但價格上只有台灣的一半以下,筆者今年前往日本時,第一次品嘗厄瓜多香蕉,其甜度適中,香氣濃厚,遠勝過台灣及菲律賓香蕉,但價格竟然跟菲律賓香蕉相近,一個清楚的消費者體驗比抽象的統計數字更能理解為什麼厄瓜多香蕉挑戰並擊敗菲律賓香蕉。Fyffes香蕉目前已透過住友商社進口到日本,作為全球貿易公司,從菲律賓的種植業務,到全球零售分銷系統,住友商社可說是亞洲市場的領導者之一,若說引進中美洲香蕉是為了找到品質更佳的香蕉來供應日本本地的需求,那麼住友的菲律賓香蕉該怎麼辦?住友商社身為亞洲市場的領導者,自然有能力將菲律賓的香蕉供給到一般民眾較為陌生的更大香蕉進口市場:中國。中國人也愛吃香蕉?中國的香蕉市場成長驚人:2013年進口量只有51萬噸,2015年已經成長到107萬噸,數量超越日本25萬噸。中國對於各類的熱帶水果的需求,在近幾年出現驚人的成長。舉酪梨為例,這個品項開放才3年就已經達到2萬噸。一顆約150公克的酪梨在中國的消費市場竟然有12人民幣的終端價,換算成台幣1公斤約有400元的價格。 中國的崛起創造出另一個需求市場,這使得住友公司必須穩定新的香蕉供應源,找地再種植都太慢了,直接併購Fyffes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Fyffes併入住友,使得Fyffes更能利用日本供應的資源,在更短的時間內執行目前的國際戰略佈局,並在更短的時間內將目標一一實現,這個合併案對雙方而言是一個互利的交易。沒有詳細的情報蒐集跟評估,就無法建立戰略佈局、無法達成公司的短、中、長期目標。情報蒐集是台灣很弱勢的一環,但情報的蒐集、解讀、分析卻是各先進國家相當重視的一塊。缺乏情報的蒐集為基底,自然就無法建立長遠的戰略佈局,新政府希望能以出口優質農產品轉守為攻,而成立台灣國際農業發展公司,藉以協助台灣水果外銷,儘管大張旗鼓、聲勢浩大,但三軍未發,糧草先動,至今10億的資金仍尚未到位,試問,就算請來專業的經理人才,他們又該如何建立佈局跟執行?新時局如果還是繼續保持過去失敗的模式,又怎麼會有改變?無法協助資金到位,還有來自各地政要民代的人事請託,而行政院編列上億的預算,讓部會所轄的各財團法人以改善冷鏈物流的名義,製作採後處理系統協助台農發。平心而論,此舉也太一廂情願,如果這些單位真的有戰力、有實力,就不會提出賣鳳梨到泰國、賣火龍果給越南這些亂七八糟的鬼評估,更何況,台灣在採後處理領域,只有農試所及農改場的研究員們有實際業務協助與輔導成功的經驗,例如鮮花外銷等。對外銷而言,櫥架壽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受限於整體出國旅費控管,研究人員往往難以前往市場進行現場販賣調查。以筆者在重要國際食品展看到的韓國,多是以團隊方式:包含育種、生產、採後處理及農經領域二三十位做整體調查,實在難以理解國內農政單位寧願省出國旅費,卻對包案子的財團法人慷慨解囊的意義何在?能有更完整的訓練、更多的經費協助農試農改等年輕研究員吸收新知,不是遠勝過讓財團法人包案子嗎?藉由併購國際公司先拿回國內香蕉主導權,再配合新興市場的需求將餅做大,日本商社從單純的香蕉貿易方漸漸掌握整個香蕉供應鏈,反觀我們卻仍沉浸在過去日本市場市佔第一的舊夢中無法自拔,台灣有多少第一的美譽,如今何在?不肯建立情報與資訊蒐集的管道,不去理解未來的趨勢,不願尊重知識的價值,囫圇吞棗的執行口號政策,沒有準確的資訊來佈建中長期的規劃,眼中只看得到每四年的選舉,也不過就是等待下一個輪替的到來而已。
figo1958 wrote:談香蕉~可以回顧以...(恕刪) 亞洲最大規模的東京食品展今天落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連續第二年聯合參展,推銷台灣農產,不過其實早在2013年,中國就取代日本,成為台灣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國,中國市場和政治訂單的成長固然是原因,但掩蓋不了對日輸出的衰退,最近四年,台灣輸日產值下滑了近三成,背後代表的是台灣農產品定位模糊,品質不如日本,成本打不過東南亞,比上不足,比下有「虞」的隱憂。當香蕉王國的金字招牌消退..台蕉沒有最慘,只有更慘許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早期台灣堪稱香蕉王國,60年代全盛時期,台灣蕉佔日本市場九成以上,單年賣出38萬公噸,之後因為貿易商鬥爭、黃葉病、以及成本更低的菲律賓香蕉大舉進攻,日本市場一落千丈,市佔率跌破5%。不過台灣香蕉的悲慘史還沒結束,翻開外銷數據,台灣香蕉仍持續出口,且九成以上仰賴日本市場,自從2008年輸日量跌破1萬噸後,到2012年間,大抵穩定維持在8、9千公噸,然而最近三年,卻一下暴跌50%,去年僅出口3252公噸,比2013年腰斬一半,現在僅佔日本市場1%。台灣香蕉熟度不均 被他國超越理論上,可以存活下來的台灣蕉應該有一定的實力,為何仍面臨二次衰退?貿易商說得直接:技不如人。一根香蕉從種植到抵達日本,中間要經歷好幾道關卡,青綠色時就要採收,送到消毒池殺菌後,分級包裝送上船,日本落地後,檢疫官隨機抽樣,把關是否夾帶害蟲,最後廠商再將香蕉催熟,轉成耀眼均勻的黃色,才能送上超市貨架。台灣香蕉常在同一批貨中,出現熟度不均的窘境,除了採收時規格不均,後端的集貨、冷鏈、運輸技術不足都是原因,「有些一催下去,黑點就跑出來了,」一位業界人士說,日本的貨架,不能看到出現黑點的香蕉,除了影響賣相,也代表香蕉快要過熟,要趕快吃掉,「台灣蕉品質不穩,價錢又比不過菲律賓,也沒特別香甜,為什麼人家要跟你買?」這樣的評論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現了,2001年時任台灣青果株式會社的社長李念宜,和台灣官員在日本神戶、川崎港視察香蕉時,發現許多台灣蕉擦傷、壓傷或有水銹病,且無法達成先前承諾的到貨量,讓業者白白浪費租好的倉庫和超市貨架,日方當場強硬要求改善品質和供貨穩定性,否則三到五年內,台蕉將失去日本市場。「日本每年開會,每年罵。」李念宜感嘆。這幾年,都樂等跨國公司直接到菲律賓、厄瓜多等地方契作香蕉,由日本出資、指導,標榜高地栽培,吃起來Q彈又扎實,品質已經和台灣不相上下,有貿易商指出,台灣的香蕉主要銷給日本老一輩,「那是一種懷舊感」,但能持續多久,沒人知道。貿易商扯後腿,品質管控不良香蕉從日本舞台淡出後,接班的明日之星包括愛文芒果、鳳梨、美生菜等,但越來越多人分食這塊大餅後,市場上的劣幣也越來越多。日本人看上台灣愛文芒果,關鍵在恰恰好的甜酸比例和濃郁的香氣,然而2013年,卻傳出銷日的芒果甜度不足,原來是農民為了趕上日本中元節送高級禮盒的時間,搶收尚未成熟的芒果,逼得農委會規定,未來所有銷日芒果都要測試甜度,未達12度原箱退回。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是台灣美生菜輸日先驅,靠著嚴密的農藥肥培管理、精準的栽培計畫,成功打進日本速食店市場,近年卻有其他台灣業者,直接模仿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的出貨箱,企圖混淆視聽,品質卻良莠不齊。合作社生產規劃專員郭淑芬無奈地說,確實有業者削價競爭,「一個貨櫃報價,硬是比我們少了好幾萬」,但在自由市場下,政府也無法有過多干預,只能把自己顧好,維持品質,讓市場自然淘汰掉不好的生產者。搞外銷得先搞定內耗只是這樣的自然淘汰,到頭來,淘汰掉的可能是整個台灣。在國際貿易的市場上,外國認的是「台灣」這個品牌,被驗出農藥殘留,不管產品是從高雄、台南還是屏東來的,全部共同承擔,輕則逐批檢驗,重則全部禁止輸入。2006年,就傳出台灣農民拿未經檢驗的芒果混充出口,遭日方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5家供應商被限制出口,且連累到其他業者,全部改為曠日廢時的逐批檢驗,對保鮮期只有七天的芒果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長期關注農產貿易、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課長焦鈞認為,政府對市場的介入要到什麼程度,的確是個難題,尤其未來若加入TPP,基本上政府干預應該要減少,但不介入又很難,就會出現像美生菜一樣的惡性競爭,或許政府可從各個環節下手把關,例如檢疫、農藥把關。嘉己人創新農業行銷公司總經理林裕紘也認同這樣的說法,其實日本人漸漸會知道哪幾個業者比較好,政府的目標是讓爛的貿易商無法進場,這必須靠嚴格的管理,至少必須有藥物殘留管控、追蹤追溯來源。把握日本市場,除了確保收益,更重要的是帶領產業進步,「日本幾乎是全球最要求品質、規格的市場,台灣可以輸日,就可以外銷到全世界,」林裕紘說,如果台灣只想著外銷到中國等條件比較低的國家,會拉低產業對於規格的要求,未來若連中國都加強品質要求,台灣就沒戲唱了。
在星空下 wrote:你可以去查一下政治香蕉,就是馬英九搞出來的台灣蕉在中國黑到爆就是從政治香蕉開始那時也是產量過剩,馬英九呼籲對岸多買台灣蕉,但農民怕賠錢只拿次級香蕉出口結果中國盤商在貨櫃碼頭看都是爛掉的香蕉,生氣直接丟海裡之後隔年出口中國直接砍一半,之後每年都砍一半你看看台灣蕉的形象是誰害慘的?哈欠 您這段我有點看矇了某M幫忙在香蕉滯銷時找到國外買家對方也下單買了,順利出貨了結果是蕉農自己拿次級香蕉出貨然後出貨的冷凍保存都沒做好,到貨已經爛光了然後要怪某M而不怪蕉農?神救援的概念嗎?某M真該死!把他也抓去關到漏尿先
在星空下 wrote:你可以去查一下政治香蕉,就是馬英九搞出來的台灣蕉在中國黑到爆就是從政治香蕉開始那時也是產量過剩,馬英九呼籲對岸多買台灣蕉,但農民怕賠錢只拿次級香蕉出口結果中國盤商在貨櫃碼頭看都是爛掉的香蕉,生氣直接丟海裡之後隔年出口中國直接砍一半,之後每年都砍一半你看看台灣蕉的形象是誰害慘的?(恕刪) 我的天啊馬政府牽線,讓你能賣到大陸,幫農民拓展外銷結果農民自己拿爛貨出來充數,把自己名聲搞壞你的結論居然說要怪馬英九?到底是什麼樣的邏輯會導出這樣的結論你的台灣價值一定高到破表!
dunhilldun5168 wrote:我的天啊馬政府牽線,讓你能賣到大陸,幫農民拓展外銷結果農民自己拿爛貨出來充數,把自己名聲搞壞你的結論居然說要怪馬英九?到底是什麼樣的邏輯會導出這樣的結論你的台灣價值一定高到破表! 反正馬英九幹什麼他就是有辦法抹到爛
dunhilldun5168 wrote:我的天啊馬政府牽線,讓你能賣到大陸,幫農民拓展外銷結果農民自己拿爛貨出來充數,把自己名聲搞壞你的結論居然說要怪馬英九?到底是什麼樣的邏輯會導出這樣的結論你的台灣價值一定高到破表! 哈哈,台語有句俗諺專門形容這種人,"袂泅,牽拖卵葩大球(不會游,牽拖LP太大球)",所以不只他的台灣價值高到破表,他的LP也一定大到破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