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tHA wrote:反應在生產成本和物價上就好了! 是啊但是東西全世界都有賣不是只有中國有而已客人轉單怎辦你只有降低你的利潤空間那也要撐過住老板不賺錢收攤了也是一拍兩散一邊物價上漲一邊政府要平抑物價怎辦?也只能叫商家降低利潤不是嗎?
QQ哥 wrote:工廠生產成本大增我看國外客人不買單轉單去其他地方中國廠家如何應對?...(恕刪) 全世界的能源都大漲,除了中國和台灣,其他的國家疫情嚴重,國外的客人轉單到那裡?更貴的地方?供應鏈的成型,得最少得一、二十年,不是說轉就轉。
Erichuangtw1980 wrote:全世界的能源都大漲,(恕刪) 不見的難到全世界中國生產成本最低嗎那為什麼很多產業外移出中國?比如很多成衣廠移到越南之前好像寶成也移出中國轉到東南亞寶成可是在中國很久了不就是不堪生產成本變高待的越久虧的越多不如壯士斷腕去其它地方另起爐灶
QQ哥 wrote:不見的難到全世界中國生產成本最低嗎那為什麼很多產業外移出中國?比如很多成衣廠移到越南之前好像寶成也移出中國...(恕刪) 部分產能可以移出去,但是受疫情影響,訂單又回流大陸,不然為什麼美國對中的貿易為何一直高昇?而且就算部分產能移出大陸,供應鏈也缺不了大陸的供應,外移的產能,可以說是中國製造的外溢,網上很多這方面的資料。
討論了這麼長一串,還不如找資料。煤炭是天然資源,不是工業產品。有挖掘量>消費量,才會有消費市場。才會透過海運出口,形成商品交易。有商品交易才會定量化一般煤跟原始煤。其中差異只是為了讓國際交易市場清楚期貨交易中煤的品質達到一定熱量。至於,工業產品生產成本=諸多成本+能源成本這是明確的市場機制,中國屬於社會主義所以在電價反應機制上,不能配合國際煤炭期貨行情等比例增加價錢,這是必然趨勢。在調節電價及不虧損國益, 發電量調節為必然(虧本提供煤炭發電,工廠用電製造合約價產品)國內民生上維持電力消費,調整工業用電供應促使工廠提高售價或合理化利潤,捨棄低利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