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唉。。。跟一個仇中仇到理盲的解釋那麼多真是挺累人的,只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才會扯出這麼多沒文化的謬論,你看看你看看...自己貼的圖都會打自己臉了....
再補個南京條約跟康熙為測繪東北地區,特詳諭大學士界定哪些屬於「中國地方」文史。



我雖然認可跟支持脫中建國,不代表我會否定血源跟文化關連,更不會扭曲跟醜化歷史來遂行目的,既然國際承認的中國法統是左岸的中共,台灣在國際上一個中國原則的大帽底下跟中國也是糾纏不清,倒不如轟轟烈烈大幹一場在國籍上跟中國這2字徹底切割,看是要正名或改名都行,反正有人說中共不會打,不敢打,沒能力打,就算打也會有美國幫台灣打,那就大大方方的幹啊!怕什麼?趁我還有幾年才除役,就在我們這代把這問題解決別把問題留給下一代,吵吵鬧鬧嘴砲二三十年了結果還是停留在嘴砲的階段...呿

中華」一詞出現甚早,源自於中國古代華夏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一帶,居四方之中,文化、科技發達;歷史悠久,因此稱該地為中華,此區後來被稱為中原。 在《資治通鑑》記載的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徵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中國」一詞至明朝末期,已經有著約3000年的使用歷史,該詞最早是一種地域專屬名稱,專指中原地區。秦漢時將整個天子統治的疆域都稱為「中國」[《漢書·溝洫志》:「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後漢書/南匈奴列傳79券》「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後來隨著大一統思想的發展和鞏固[註 1],「中國」一詞逐漸成為正統朝代的標誌性稱呼,例如宋金對峙時期,金朝為表示正統,往往自稱「中國」。

1260年,忽必烈稱帝,自立為第五代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取儒士劉秉忠建議,取《周易》「乾元」之語定漢文國號為「大元」,改蒙古語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大蒙古國[4],定都於漢地大都[5](今北京市),建立元朝。是為薛禪汗。忽必烈建號「中統」,意即「中原正統」[8][9]。宣佈新王朝為繼承歷代中原王朝中華正統王朝[11],史稱元朝,忽必烈即元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元世祖。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結束自窩闊台攻宋以來40多年的蒙宋戰爭。
各元朝統治者亦以歷代中原王朝的繼承者以及「中國」、「區夏」和「華夏」自居:

「上天眷命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

「仰惟祖宗應天撫運,肇啟疆宇, 華夏一統。」

「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

清朝以前,「中國」兩字並不曾被作為任何某一個朝代的專屬名稱。自清入主中原取代明朝以來,清政府以中華正朔自居,開始以「中國」稱其全部統治區域[17]。
清順治時期的政治文書中出現了將整個清朝統治區域稱為「中國」(滿語:ᡩᡠᠯᡳᠮᠪᠠᡳ ᡤᡠᡵᡠᠨ,轉寫:Dulimbai Gurun)的用法。
1689年,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國體意義上的「中國」首次正式出現在國際法條約文件上[19]。該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以對等方式談判達成的平等條約,也被指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另外,條約中的「中國」指蒙古和中國東北在內的整個清朝統治地區[20]。
除了在近代條約上使用「中國」,明確以現代法律形式自稱為「中國」,則是在1909年中國的第一部成文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中。該條例採用「血統主義」來確立國籍法的原則,條例中申明:[23]
凡左列人等不論是否生於中國地方均屬中國國籍
生而父中國人者;
生於父死後而父死時為中國人者;
母為中國人而父無可考或無國籍者。
條例中的「血脈」包括中國的滿、漢、 回、蒙等民族,當中提及的「中國」一詞在晚清與歐洲列強交涉過程中,擁有了現代主權國家的含義[24],且逐漸成為大清身為一個主權國家對內外的名稱[25]。現代的「中國」概念,正是來自於清朝所塑造的中國觀[20]。中華民國成立後,其國號簡稱為「中國」,從此「中國」成為廣泛使用的具有現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隨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為「中國」[26]。
歷史學家葛兆光認為,在對「中國」這個涉及理論和歷史領域的研究中,有三點特別值得重視[27] :
歷史意義上:「中國」是一個移動的「中國」,因為不僅各個王朝的分裂與統一是常有的事情,歷代王朝中央政府所控制的空間邊界更是常常變化,因此不必以現代中國的政治邊界來反觀歷史中國,也不必簡單地以歷史中國來看待現代中國。
文化意義上:中國是一個相當穩定的「文化共同體」,這是作為「中國」這個「國家」的基礎,尤其漢族中國的中心區域是相對清晰和穩定的,經過「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文明推進之後的中國,具有文化上的同一性。至少在宋代起,中國已經漸漸形成了一個實際的而非「想像的」「共同體」。
政治意義上:「中國」常常不止是被等同於「王朝」,也不是在指某一家「政府」。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說」:「今日中華民國成立,漢滿蒙回藏,五族合為一體」五族共和的思想擴大中華民族的涵義,進而前朝大清帝國境內的其它民族,而漢族則為中華民族的基幹和主體,中華民國國旗也從十八星旗改為五色旗[50][51][52]。五族共和的思想孫中山於三民主義中提倡將漢、滿、蒙、回、藏五族歸成一個中華民族,其根本意蘊是要以漢族爲主體融合同化中國境內其它少數民族,形成一個統一的中華民族。
孫中山之中華民族思想的三民主義最終於1946年,被「制憲國民大會」列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規範了中華民國的憲政基礎,且中華民國憲法之第五條:「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與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更是彰顯了孫中山在其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思想 。
中國王朝的定義經歷了從「王朝國家」到「現代國家」的轉化,自19世紀以來由於民族危機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國家最終取代了中原王朝國家的觀念[2]。
不論是滿人(金朝及清朝)或是蒙族在王朝統治期間仍以中國法統繼承者自居,也使用了或是自稱了「中國」這個詞,形成了中國法統的承傳與沿續,最終滿蒙也融入併入了中華民族成了其中之一員,所以元清列入中國歷史有什麼問題嗎?


wikiwand/元朝
中華民族
元清非中國論
中原王朝
尼布楚條約
ldw406 wrote:
你貼的條約照片上不就...(恕刪)
喔漢唐時期就有台灣國阿
不愧是路過造假哥
佩服佩服

所以你罵到台灣中醫要不要道歉
日本改名要不要譴責
漢唐被人民推翻文化傳承下去
跟學不學有啥關係
你要不要說明一下
我拿你的言論打你臉
你都不反駁一下
不好吧

29x5x5x2 wrote:
你怎知道沒有台灣民主...(恕刪)
其實你解釋也滿多@@
大部分人應該也不是解釋給他看
畢竟要拯救綠衛兵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要避免歪風


aber0621 wrote:
唉。。。跟一個仇中仇...(恕刪)
aber0621 wrote:
我雖然認可跟支持脫中建國,不代表我會否定血源跟文化關連,更不會扭曲跟醜化歷史來遂行目的,



aber0621 wrote:
既然國際承認的中國法統是左岸的中共,台灣在國際上一個中國原則的大帽底下跟中國也是糾纏不清,倒不如轟轟烈烈大幹一場在國籍上跟中國這2字徹底切割,看是要正名或改名都行,反正有人說中共不會打,不敢打,沒能力打,就算打也會有美國幫台灣打,那就大大方方的幹啊!怕什麼?趁我還有幾年才除役,就在我們這代把這問題解決別把問題留給下一代,吵吵鬧鬧嘴砲二三十年了結果還是停留在嘴砲的階段...呿

有氣魄!

我是已經除役了,不好意思說要打仗,不過若台灣想要脫離中國、完全獨立,真的得像當年美國脫離英國獨立一樣,有不懼戰的勇氣。
ldw406 wrote:
有氣魄!我是已經除役...(恕刪)


你不怕你奮勇作戰、結果後面那些販獨集團又双叒叕髮夾彎開城門帶路、最後反而你自己被檢舉成亂黨?
SDB180426 wrote:
課綱改成這樣覺青知道...(恕刪)




覺青說
原來現代中國的地
都是侵略來的

那二戰日本人侵略中國也很合理阿
ganlingyang wrote:
你不怕你奮勇作戰、結果後面那些販獨集團又双叒叕髮夾彎開城門帶路、最後反而你自己被檢舉成亂黨?

我覺得這種事有可能發生,可悲啊
ldw406 wrote:
有氣魄!我是已經除役...(恕刪)


美國脫離英國獨立。

不就跟中華人民共和國脫離中華民國獨立是一樣的嗎?

美國獨立出去。英國一樣是獨立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出去。中華民國也一樣是獨立國家阿。

英國管不了美國。美國管不了英國。
台灣管不了中國。中國也管不了台灣。

4國都是完整獨立國家。台灣那邊不獨立了?
Rocketmanpower2 wrote:
台灣那邊不獨立了?

台灣現在是實質獨立,但在中共打壓下,無法得到國際普遍認同,還不是完全的獨立。
ldw406 wrote:
我覺得這種事有可能發...(恕刪)

也可能是當你扛著槍守望著沙灘,新聞卻報導機場萬頭鑽動一票難求,誰誰誰正搭機赴美尋求援助...或者誰誰誰按預定行程出訪友邦...或者誰誰誰打算出國進修....或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