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_0301 wrote:台灣媒體可以平衡報導(恕刪) 不管環境全部都開電力會緩解很多但這樣拼命生產不一定是好事短期或許利益不小但疫情總會過去有不少從落後地方來的訂單還是會轉出去到時候調整的壓力可能非常大最怕是這時候不正常的擴產那疫情控制下來後的麻煩就大了反正只要國內的需求可以滿足外國的需求不能滿足那是別人的事台灣其實也一樣只不過台灣小工業生產力大要滿足自己相對容易很多
economic wrote:不管環境全部都開電力(恕刪) 台灣新聞報導又多又雜共機繞台,美艦巡邏,日本力挺,澳洲核潛艇,大陸淹水,限電,恆力崩盤,立陶宛啥的要打仗嗎 ? 眼花潦亂 看懂中美博奕後,豁然開朗 ! 現代戰爭主軸在經濟 (科技也很重要)參考蘇聯瓦解後,海量軍武當廢鐵賣 孟晚舟突然獲釋,可視作老美遞出橄欖枝
ai_0301 wrote:中美博弈 - 科技篇(恕刪) 現在的規模遠超過這個這個是針對軍工產業的然後美國人不斷的擴大但不會多久這個執行不下去的包含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在這一波的疫情下有的受傷太重了且美國的影響力下滑的也太多了無力進行以前那樣力度的制裁真的有生存壓力且中國給的條件夠代價夠都是可以賣的
大陸五線城市樣品屋全球房價多半正比於當地人均所得大陸高樓產品,設計裝潢的思維不錯,中產階級可以接受對照宅爸 30+ club 時期的高樓住家,樓層示意圖進門橫廳 & 公共空間置中,臥房放兩邊,不會有狹窄走廊的問題當時買了最高兩層上下打通 (不擔心樓上住戶噪音),夫妻休息活動區放樓上樓下右後半邊改家庭劇院p.s住戶管委會開會,女王出席,一戶就四票,經常決定提案通過與否
ai_0301 wrote:大陸人士對年輕人的就(恕刪) 這是觀念問題也是對於價值觀的問題且社會從某個角度是進步的那對於能創造價值的位置的競爭就更激烈了在生產力還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人口不見得是個紅利反而是非常大的負擔印度 印尼 孟加拉 ............等國家的人口不少且上升還蠻快但卻非常非常發展搞清楚狀況對自己要有客觀的認識才知道會在哪個相對位置現代生活要基本生存不難要好好生存難比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