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戲劇水準 - 金曲頒獎



這是台灣KKBOX列出來的這100首歌,有哪位仁兄可以算算有幾首是大陸歌手嗎??

我沒算,也許還是台灣歌手多,但趨勢正在改變。

文化才是最強的軟實力。

啊!台灣有三民自,嗯~~~蠻鳥的
PainterJ wrote:
中國是大製作影劇代表。
過去10年在金馬獎得獎的大陸電影
大多不是大製作的影片!
PainterJ wrote:
中國平均教育程度是初中,戲劇不能太艱深的。
大陸一年產生八百萬大學生,10年就有八千萬!
PainterJ wrote:
中國在創新不如台灣


台湾朋友经常所说的创新,我一直搞不清楚指的是哪些方面,有没有具体影视作品代表,我想好好观摩一下。
懷托摩 wrote:
我经常有意找台湾影片看。台湾同期收音的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无法消除背景噪音,感觉影片比较业余。
大陆影片多配音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些有港台演员出演的,因演员口音过重,不配音的话,大陆人听起来违和感太强。
以戲劇來說,適當的背景噪音存在,代表空間感的存在,對戲好事
看東宮時,明明畫面風很大,可呈現的聲音卻沒一絲風聲,那感覺太刻意了

我可以接受演員事後為自己演的角色配音,但,我實在很詬病全都交給專業配音員來發聲,那感覺是對演員的演出進行閹割,抹煞聲音也是演技的一部分

演員口音過重,那就請那位演員把聲線練好,再來演,這樣才是正確的作法
為了違和感,而將演員聲音閹割,那演員的價值難道只剩賣臉蛋嗎?
李連杰、成龍演美國電影有因為口音問題而找美國人專門配音嗎?
懷托摩 wrote:
台湾朋友经常所说的创新,我一直搞不清楚指的是哪些方面,有没有具体影视作品代表,我想好好观摩一下。
創新?算了吧
以現在台灣影視工業的生態來說,能給觀摩的戲,要嘛拿政府公帑拍的戲,要嘛是跨國合拍的
單純都由台灣影視公司製作的劇,幾乎都只能留給鄉下的阿公阿罵們看了。
鄭柏欽 wrote:
這是台灣KKBOX列(恕刪)


這張圖 台灣歌手 只有2個,2/50

當然好幾個歌 重複的 不同人翻唱
bian0728 wrote:
但是對岸是連批評政府(領導人)甚至是酸政府(領導人)都不行
台灣跟美國可沒這個問題
喔,能酸、能批評政府(領導人)
戲劇就能拍得更好、更有質感、更有意義、更有市場嗎?
台灣戲劇出口的年代,就是戲劇不能隨便批評的年代
f62902 wrote:
演員口音過重,那就請那位演員把聲線練好,再來演,這樣才是正確的作法
為了違和感,而將演員聲音閹割,那演員的價值難道只剩賣臉蛋嗎?
戲劇背景在同一個地區,同一個城市,結果口音不同
有的北京腔,有的台灣腔,有的廣東腔...
不會覺得奇怪嗎?
李爱秋 wrote:
其实台湾文化产品风行的时候,也并不关台湾人多少事情。以前主要也都是老蒋带去的外省人弄出的东西。外省人退出舞台后,台湾本土劣质文化能弄出什么好东西就怪了。
台湾人本就是吃番膏的亡命流民后代,除了些文化糟粕,根本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老蒋带去的中国精英大幅度提升了台湾的文化水平。但等第一第二代外省人老去后,外省人的后代也被台湾劣质文化污染,台湾文化产品也全方位倒退回原有的低劣水准。
不要學綠毛搞文化歧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