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新突破!陸建成世界唯一釷基熔鹽 可安全用電千年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不用水的核電廠

核電廠應該都要大量的水來降溫,推動蒸汽輪機來發電吧,這種新型核電完全不用水?太先進了。
bulldog2005
因爲熔鹽基本上就做了這兩件事情,當作燃料的同時冷卻。水只是不斷循環做為蒸汽使用。所以正確的說不是不用水,而是只需要很少量的誰作爲蒸汽循環使用,不漏就不用補了。
bbvvccjojotv
bulldog2005一般核電廠都靠水源區或海邊,不用大量水,就等於可在任何地方蓋核電廠了?這確實是核能發電的一大突破。
004航母核動力找到了?

隨著福建艦的正式入列,外界熱烈討論中國下艘航母是否能更進一步採取核動力,此時中國科學院已悄悄宣布重要消息,位於甘肅沙漠中的2兆瓦釷基熔鹽實驗堆,首次成功實現釷到鈾的核燃料轉換。陸媒認為,這無疑是為004航母找到了最完美的「核動力包」。

這項消息的露出,無疑可能代表著未來能源結構的大變局。據了解,釷基熔鹽堆擁有安全、燃料充足的特性,可以作為小型化、模塊化的核電站,建在城市、工業園區甚至沙漠偏遠地區,其能穩定提供電力,成為取代煤炭、天然氣的終極清潔能源,加速能源轉型的步伐。

大陸知名軍事自媒體「矚望雲霄」特別指出,釷基熔鹽堆的出現可望一次性解決困擾中國能源和軍事戰略的四大核心難題。首先在核燃料問題上,中國核能發展受限於鈾80%以上都需依賴進口,一旦國際局勢出現變動就會發生「卡脖子」的困境,此時釷基熔鹽堆可直接把燃料從稀缺的鈾換成了儲量更豐富的釷,等於核燃料便能大幅提高自主能力。

第二也是在軍事領域最備受關注的,可望解決軍艦及潛艇「心臟病」。分析指出,由於基熔鹽堆體積小巧、安全穩定,無疑是最理想的「心臟」選擇,能更安全、更高效地用上核動力,為遠洋海軍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第三則是核廢料處理的難題可迎刃而解。由於傳統的核電站會產生大量的長壽命放射性核廢料,成為核電推廣的最大障礙,而釷基熔鹽堆採用液態燃料,其所產生的長壽命廢料大幅減少,這意味著核廢料的儲存和處理問題大幅度簡化,相對提高整體安全性,大眾對於核能的恐懼也可有效緩解。

最後在激光武器、電磁炮(定向能武器)這些未來戰爭中核心的武器領域中,釷基熔鹽堆將能提供穩定、強大的能源輸出,一旦成功上艦將為中國軍艦配備激光武器創造更好的條件,實現「火力」到「能量」的跨越式發展。

釷基熔鹽堆實現核燃料轉換
美國總統川普又要睡不著覺了。中國大陸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探明100萬噸級數的釷礦,可供應中國六萬年的用電量;近日,中國科學院又首創全球,成功將稀土輻射廢料「釷」轉換成核燃料「鈾」,而一噸釷的發電量相當於350萬噸煤的發電量。不久的將來,人類有望告別化石能源的時代,進入零碳、安全、無限能源的新紀元,中國到底找到什麼煉金術?

近七個多月來,中國管制稀土出口,導致全球產業難以正常運作,連川普都不得不與中國休兵一年,以換取稀土進口。豈知,10月底一則關於「釷」的消息,堪稱2025年稀土界的大新聞,又要讓川普寢食難安了。
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召集人海中雄分析,提煉稀土最棘手的就是汙染問題,稀土原礦常伴隨「鈾」與「釷」兩種輻射金屬。鈾有提煉價值,而無經濟效益的釷會被留置於礦石中,稀土廢棄物也因含有輻射而難以處置。


數十年來,中國用強酸、強鹼提煉稀土,產生很多廢水、廢棄物,廢水不斷蒸發後,變成廢礦泥層,「堆積如山的泥層裡有很多的釷及其他未知的稀土元素,」海中雄說,它就一直擺在哪裡,如果可以提煉使用,成本相對低,就僅剩下技術卡關了。

今年10月間,中國科學院不僅突破釷燃料提純(純度達99.999%)與地下3000公尺開採的技術,同時兼顧了生態修復以及「綠色採礦」的目標,甚至在甘肅武威的釷基熔鹽堆實驗設施(2兆瓦),首創全球成功將「釷」轉換成核燃料「鈾」。「轉換技術的突破至關重要,」海中雄說。

全球已探明鈾資源恐於70〜100年內耗盡
釷基熔鹽堆(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簡稱TMSR)是以「釷」為燃料、「熔融鹽」當冷卻劑的先進核子反應爐,為國際公認的第四代核能系統。


而釷基熔鹽堆的反應過程就像「煉金術」一樣,概分成三大步驟:

一、燃料溶解:將釷-232(還不能分裂)和其他氟化物鹽類(如氟化鋰、氟化鈹)混在一起,加熱到約500〜600°C,變成流動的液態「燃料熔鹽」。

二、中子轟擊:釷-232在反應爐裡,吸收中子後,會變成釷-233,再經過兩次自然衰變,最後變成鈾-233(可持續分裂、釋放能量的優質核燃料)。

三、持續循環:這個液態燃料同時也是冷卻劑,在爐心裡循環流動,一邊產生核分裂反應,一邊將熱量帶出來發電。每消耗1個鈾-233,還可以生成1.2個新的鈾-233,達到燃料增殖的效果。

概括而言,釷基熔鹽堆就是將「熔鹽」當成載體,讓「釷」在裡面變成可用的核燃料,既能發電又能冷卻,是兼具安全、乾淨、永續特色的新一代核電技術。

其實,熔鹽反應堆並不稀奇,美國曾於1965年建成一個熔鹽實驗堆,最終因技術問題而放棄。1970年代,中國也加入研究隊伍,同樣因技術瓶頸而暫停。

2011年,中國認為釷是開採稀土的「副產品」,兼具經濟與戰略價值,中國科學院遂啟動「未來先進核裂變能」先導科技計畫,結合約100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最終實現核心材料、裝備等自主技術。

近日,由於中國突破技術瓶頸,釷迅速成為學術界關注焦點,尤其全球已探明鈾資源恐於70〜100年內耗盡,釷也被各國寄予厚望。

上帝附贈人類開採稀土的禮物「釷」
根據國際的評估報告指出,地表的釷含量約為鈾的3〜5倍。但因過去釷不被重視,鮮少國家勘探,導致已探明的工業儲量數據並不完整,隨著釷基核能技術的突破,預計各國將加大勘探力度,實際儲量會遠高於目前的評估。

再來是,釷的能量密度驚人,一噸釷的發電量相當於350萬噸煤炭或200噸鈾的發電量。

中國不僅有釷基熔鹽堆技術,還發現新的礦源。今年3月間,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探明「超大型」釷礦的消息又震動全球,釷礦儲量達到100萬噸級數,占全球已探明儲量的六至七成。

中國的釷儲量堪稱世界第一,如按目前中國能源的需求估算,光是釷的儲量可望滿足二萬至六萬年的用電量。這也進而協助中國擺脫了「鈾進口依賴度七至八成」的夢魘,甚至讓中國有望從「能源進口國」變成「能源自主國」。

誰能料到,一直被當成棘手廢棄物的稀土伴生副產品「釷」,竟然有機會成為新能源的救星,恰似上帝附贈人類開採稀土的禮物。

「預估中國將會在5〜10年內商業運轉。」海中雄進一步分析,尤其稀土廢礦泥層裡,有很多釷及其他未知稀土元素,從泥層提煉釷相對容易,加上又成功將釷轉換成核能發電原料「鈾」,提高開採的經濟效益,既降低核燃料的獲取成本,又解決稀土廢棄物問題,堪稱「一舉兩得」之策!

就在中國發布「釷基熔鹽堆技術」的新聞時,川普近月來也密集與澳洲、馬來西亞、泰國、日本、中亞五國簽訂「關鍵礦產(稀土)協議」,以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但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卻潑了川普一盆冷水,報告中直指,「稀土採礦業是一項長期且資本密集型的投資,開發一個礦山平均需要18年的時間。」

看來,即便中美關稅戰從11月10日起休兵一年,但在雙方頻頻布局下,稀土大戰並未結束,而是進入2.0的時代。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5816
PainterJ wrote:
還有人在看中天喔,笑...(恕刪)


還有人腦死了跑得出來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