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砲注意!! wrote:一個?就從有沒有產變...(恕刪) 你知道大豆的產品有那些嗎?早上喝的豆漿,廚房的沙拉油 醬油,餐桌上的豆腐(火鍋豆腐,臭豆腐,涼拌豆腐),小吃店的豆皮 豆干,零嘴 毛豆,飼料 釣魚用的豆餅。。台灣大豆 政府有保證收購價(像稻米一樣),但是種植面積一直縮小。。。無法滿足台灣需求。所以外購美國 巴西大豆,與政治無關。
嘴砲注意!! wrote:不過以大豆來說 其實台灣跟美國買是以政治為考量 跟自產量足不足無關因為美國基改大豆 都用來榨油或飼料用途 政治的因素很低他不比牛豬肉這麼敏感主要是大豆這種作物並不是戰略物資不存在國家戰略問題不吃大豆產品頂多就是口味變了沒米吃才是大問題所以在這方面政府並不鼓勵農民大量種植大豆雖然有保證收購價但也只有給農民不會虧本而已而且在美國那種超大面積的科技化種植台灣的大豆根本沒競爭力就跟土共國一樣都只能買美國大豆因為便宜嘛這就是全球化的副作用各國的戰略物資自給率普遍降低其他無關戰略的更不用提了
旋風 wrote:政治的因素很低他不比...(恕刪) 牛肉其實不敏感。。。台灣產量不夠,而且通路不同,跟豬肉完全不同。開放美牛時,台灣有所謂養殖戶出來抗議,自己想想開放美牛會對誰造成衝擊?一定是進口紐澳牛肉的既得利益者市場量就擺在那,美牛瓜分的市場就是紐澳牛肉。台南牛肉湯講究的就是溫體牛肉。。。進口牛肉如何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