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陆一般人的收入以及其它

我一直闹不明白,你们靠那点收入是怎么买到几套价值上千万的房子的?我每年收入税后也有六十多万了,也没有孩子,也没有啥奢侈消费,但是为啥我只有一套当年最穷的时候买的小房子,现在想买二套连首付都凑不起来。
巴比伦囚徒 wrote:
我一直闹不明白,你们(恕刪)


现在两口子在城市买房,给首付基本都有双方父母补贴的,完全靠自己买房的我是没见过几个。。。
關於大陸收入的統計,其他樓討論過,我認為是嚴重低估!

根據下表
大陸只有7200萬人月收入超過5000元人民幣
只有70萬人月收入超過20000元人民幣

這種收入根本撐不起大陸的房價
也撐不起高檔汽車的銷量 (例如雙B在大陸的銷量約是台灣的20倍)

有人说这里发文是为了吹牛或者虎烂或者以偏概全,那么…还是勉力辩解一下吧,这里力图让不为左右所左右,尽量诚实坦率地说出我看到的我所想到的。如何判断,有赖于读者的自己的经验、阅历还有心态的宽容。

所以这里是提供一些家庭的细节,统计数据不具备context,没有让人共情的地方。也就没有代入感。那么就没有切身的感知它究竟怎么样的东西。
而落实到具体的家庭,可以感受到收入的差距,不同人不同的心境,对政府措施不同的判断,以及间接解释收入那么少怎么过的,收入那么多也没见的多宽松等等这类疑问。
大陆是个内部巨大差异的地方。上面提到的我舅舅一家,我舅妈有接近十个兄弟姊妹,改开到今天,他们这十个兄弟姊妹横向比较,已经出现了接近十倍的差距。当然还是姊妹兄弟,当年困难时候,也会给予最困难的以财务的帮助。但是,怎么看改开,怎么看政府,当然意见非常的不一致。
再谈医保。
对应台湾的健保。
这是个大题目,我也不熟悉具体的政策。我就说家庭个体的经验。
最近母亲因为摔倒,压缩性腰椎骨折。在南京做的锥体什么手术,医生解释就是打入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叫做骨水泥,快速地固定骨骼缓解伤痛并让患者能迅速地自理起来。理论上讲,绝对平板静养也能好,但是人太受罪了,且作为老年人,很难说自然恢复的情况会多乐观。手术是微创,全程费用29000,纳入医保统筹范围27000,个人支付的为7600。报销比例大致为75%。老妈也不是什么体制内,就是一个小县城的非国企企业退休职工。

这距离台湾的健保当然还有不少差距,政府也没有派免费护工什么。但是,拿过去比,这方面城乡差别在大大缩小,比例确实也在快速提高,异地报销非常简便。
这也基于平常缴纳的医疗保险的统筹。就是大陆企业用人成本中个人拿不到的一块,称作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块的负担不小。
以我在小区的保安为例,台湾称呼是保全的,大概,他们拿到手在3000元,物业公司的用人成本则在6000不到一个人。
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是由本地居民年龄不小了来做的,有房子居住不花钱,也不想多辛苦,不烦神的那种心态。五险一金公司代缴。是很被看重的。

我看台湾类似的这些制度安排,考虑的比大陆要更全面,保障的也更充足丰厚一些。很多管理模式,台湾是走在前面的。当然也得益于台湾更早的经济腾飞。论普遍与平均,台湾当然有钱的多。且看统计数据,台湾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横向的比较要比类似经济体平衡得多,刚才查了,不到0.4,我不懂这个数值的大小究竟如何带入到生活中去,但是看评价都承认这是很了不起的。说是“管理阶层时刻保持着和普通百姓的密切沟通化解了很多零碎的社会矛盾”。这很值得大陆学习研究。

整体上,大陆国力是比以往确实是有不少的增强,这是事实,不承认是…假装看不见貌似也可以。这份成绩比类似条件的国家民族,也还是很过得去的。
难怪不少小粉红,特别是90后的,他们是真的那么想。他们也确实要比上一代人出国更多眼界更广当然物质享受水准也更高。
日子确实只可以过得越来越好,这是刚性的,否则,对政权就是挑战,毕竟人们普遍接受了付出自由,换来增长还有秩序。否则任凭先进性喊破天也不会有人支持。

同时,这些年,确实贫富差距拉得很大了,如果出现很大的不可缓和的贫富差距,就一定不是社会公义。很接近的起点,因为个人的际遇不同,结果落差很大。这不可以简单责怪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阶层。这确实是自然规律,只有人的行动才能不让自然规律演变为自然灾害。

党国要长治久安,做蛋糕与分蛋糕争论不休,依我看,以前太穷,二话不说做蛋糕优先,现在,有些钱了,分蛋糕也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龙应台呼吁的:等等你的人民。这话没错,只是当时呼吁的时候,还是超前了一点。黄奇帆说,会打牌的,除了牌要对,还有出牌的次序也要对。
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当时普遍穷困下的突围之举;而先富带动后富,这就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了,非有执行力的政府不能解决。非有相当物质基础不能解决。
这届政府,不管喜欢与否,执行力确实真的生猛,虽则某些方面也越发地蛮狠了些。这些年在更加努力编织社会保障的网络,做成了KPI式的考核,基层干部越发不大好做。扶贫工作当然有不少疏漏,但是,做总比不做好。
在我看来,这一届政府对“公平”强调的就更多些。
chiashin wrote:
根據下表
大陸只有7200萬人月收入超過5000元人民幣
只有70萬人月收入超過20000元人民幣




是家庭人均。。

简单举个列子,一个家庭5个人,只有一个人月入超过2万,其他4个人月入1万,那平均就不足2万,那这个人就不在这70万里。。。

一个5口之家要达到平均月入2万,那这个家庭月入就是10万以上,这确实不多。
说来也好笑,我的家庭收入在周边亲戚朋友同学里基本找不到比我低的。。。。
结果拿到统计数据里一比,竟然还排在挺前,幸福感突然飙升。。。。。。。

我信你个鬼。

我舅舅一家三口人,只有舅母有退休金3000元,其他两人都没收入。但在城里买了200多万的房子,开着50多万的车子。。我也不知道他们钱💰从哪来的,反正就知道比我家有钱多了,我舅母以前是在商店做会计的。。。。
李克強是經濟博士
他不會蠢到將無勞動力人口算進平均薪資
學經濟的
誰會蠢到將嬰兒學童跟插管老人也算進平均薪資人口
東廠扛把子 wrote:
是家庭人均。。
简单举个列子,一个家庭5个人,只有一个人月入超过2万,其他4个人月入1万,那平均就不足2万,那这个人就不在这70万里。。。
一个5口之家要达到平均月入2万,那这个家庭月入就是10万以上,这确实不多。
相對的,一個家庭有5個人,其中一個月入10萬,就把5口都拉到月入2萬以上!

其實這個統計是怎麼做的?
我判斷是根據申報所得稅的資料
這中間就有很大的誤差!
以台灣來說,房東常常會逃稅
攤販、菜販和不用開發票的小商店,實際收入也很難統計
2好3壞 wrote:
李克強是經濟博士他不(恕刪)


我也没有去仔细研究过这些数据,过自己的日子还来不及,国家有没有钱,别人有没有钱都不重要,我自己有多少钱挣多少钱才有用。

不过我提一个个人的思路,比如大陆很多地方是以争到贫困县这个帽子为荣的,刚开始我也很不解,竟然有人喜欢贫困?后来才知道“贫困县”带来的实际好处跟利益太多了。可能国家层面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一个在世界上弱化自己,还有一个就是死保“发展中国家”的头衔,在世界上应该也有很多的实际好处跟利益吧,个人瞎想,纯当玩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