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里是提供一些家庭的细节,统计数据不具备context,没有让人共情的地方。也就没有代入感。那么就没有切身的感知它究竟怎么样的东西。
而落实到具体的家庭,可以感受到收入的差距,不同人不同的心境,对政府措施不同的判断,以及间接解释收入那么少怎么过的,收入那么多也没见的多宽松等等这类疑问。
大陆是个内部巨大差异的地方。上面提到的我舅舅一家,我舅妈有接近十个兄弟姊妹,改开到今天,他们这十个兄弟姊妹横向比较,已经出现了接近十倍的差距。当然还是姊妹兄弟,当年困难时候,也会给予最困难的以财务的帮助。但是,怎么看改开,怎么看政府,当然意见非常的不一致。
对应台湾的健保。
这是个大题目,我也不熟悉具体的政策。我就说家庭个体的经验。
最近母亲因为摔倒,压缩性腰椎骨折。在南京做的锥体什么手术,医生解释就是打入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叫做骨水泥,快速地固定骨骼缓解伤痛并让患者能迅速地自理起来。理论上讲,绝对平板静养也能好,但是人太受罪了,且作为老年人,很难说自然恢复的情况会多乐观。手术是微创,全程费用29000,纳入医保统筹范围27000,个人支付的为7600。报销比例大致为75%。老妈也不是什么体制内,就是一个小县城的非国企企业退休职工。
这距离台湾的健保当然还有不少差距,政府也没有派免费护工什么。但是,拿过去比,这方面城乡差别在大大缩小,比例确实也在快速提高,异地报销非常简便。
这也基于平常缴纳的医疗保险的统筹。就是大陆企业用人成本中个人拿不到的一块,称作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块的负担不小。
以我在小区的保安为例,台湾称呼是保全的,大概,他们拿到手在3000元,物业公司的用人成本则在6000不到一个人。
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是由本地居民年龄不小了来做的,有房子居住不花钱,也不想多辛苦,不烦神的那种心态。五险一金公司代缴。是很被看重的。
我看台湾类似的这些制度安排,考虑的比大陆要更全面,保障的也更充足丰厚一些。很多管理模式,台湾是走在前面的。当然也得益于台湾更早的经济腾飞。论普遍与平均,台湾当然有钱的多。且看统计数据,台湾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横向的比较要比类似经济体平衡得多,刚才查了,不到0.4,我不懂这个数值的大小究竟如何带入到生活中去,但是看评价都承认这是很了不起的。说是“管理阶层时刻保持着和普通百姓的密切沟通化解了很多零碎的社会矛盾”。这很值得大陆学习研究。
整体上,大陆国力是比以往确实是有不少的增强,这是事实,不承认是…假装看不见貌似也可以。这份成绩比类似条件的国家民族,也还是很过得去的。
难怪不少小粉红,特别是90后的,他们是真的那么想。他们也确实要比上一代人出国更多眼界更广当然物质享受水准也更高。
日子确实只可以过得越来越好,这是刚性的,否则,对政权就是挑战,毕竟人们普遍接受了付出自由,换来增长还有秩序。否则任凭先进性喊破天也不会有人支持。
同时,这些年,确实贫富差距拉得很大了,如果出现很大的不可缓和的贫富差距,就一定不是社会公义。很接近的起点,因为个人的际遇不同,结果落差很大。这不可以简单责怪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阶层。这确实是自然规律,只有人的行动才能不让自然规律演变为自然灾害。
党国要长治久安,做蛋糕与分蛋糕争论不休,依我看,以前太穷,二话不说做蛋糕优先,现在,有些钱了,分蛋糕也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龙应台呼吁的:等等你的人民。这话没错,只是当时呼吁的时候,还是超前了一点。黄奇帆说,会打牌的,除了牌要对,还有出牌的次序也要对。
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当时普遍穷困下的突围之举;而先富带动后富,这就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了,非有执行力的政府不能解决。非有相当物质基础不能解决。
这届政府,不管喜欢与否,执行力确实真的生猛,虽则某些方面也越发地蛮狠了些。这些年在更加努力编织社会保障的网络,做成了KPI式的考核,基层干部越发不大好做。扶贫工作当然有不少疏漏,但是,做总比不做好。
在我看来,这一届政府对“公平”强调的就更多些。
,幸福感突然飙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