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斷交」時,「駐華大使」座車被砸雞蛋
我們知道,有時企業為了轉型,會裁撤一些業績不高或過時的部門。在國際社會中曾經發生過這種事,就是英法前殖民帝國放棄前殖民地,以降低其管理成本。所以法國放掉了中南半島和整個西非殖民地,英國更是放掉了直布羅陀以東的殖民地。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說,台灣就像是美國的殖民地,而美國也會因為保護台灣成本太高,而放棄台灣呢?首先,美國到底算不算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帝國」都一直在爭論中。我們就先省略這樣的爭論,姑且論美國是個帝國好了,到底是什麼大企業或帝國會在競爭對手快要趕上的時候,把底下的子公司或殖民地讓給對手呢?在十七、八世紀時,英法是曾經交換過殖民地,但那是為了讓自身的全球戰略佈局更為完整。但是放掉台灣是什麼意思呢?不恰當地說,就像是英國把埃及及蘇伊士運河讓給法國那樣。那麼英國有沒有讓呢?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法碩達事件」是怎麼回事。簡單說,美國頭殼壞去了,才會把整條戰略防禦網的樞紐讓給中國。

1898年法碩達危機非洲形勢圖
至於台灣有些人一直鼓吹「棄台論」的一個例子,就是南越。他們大概都忘記,美國1975年放棄了南越,卻早在1972年就換來了中國。美國把整個共產陣營挖了中間那麼大一塊角,讓蘇聯的歐亞大陸佈局不再完整。這害得蘇聯必須繞過中國,準備從阿富汗經巴基斯坦經略印度洋。但最後蘇聯大軍整個被拖在阿富汗崇山峻嶺中,最後也把經濟拖垮。這就是戰略防線完整性的重要所在。何況丟掉南越,共產陣營還是出不了南海沿岸美國盟友的圍堵。丟掉台灣,美國就只剩關島甚至夏威夷等第二、第三島鏈了。孰輕孰重,昭然若揭。

冷戰同盟對抗
結論:美國不可能賣掉台灣。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