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出處,文物會說話

如果以文化上的中國來看,自中國一詞首現於西周文字記載,則有3千多年歷史。
如果以法統上的中國來看,首先將中原之國或中土之國法統概念納入的漢朝,則有2千4百多年(其實應該自一統中原的秦朝算起,不過秦朝太短才1X年對年資計算影響不大)。
如果以官方文件首現中國一詞的時間來看,明太祖就是西元1368年,距今約651年,如果有再更早的出土文物證明,比如唐朝,那就往前推。
看你要用那個角度去看囉
29x5x5x2 wrote:
所以你也證明了,自古...(恕刪)
胡扯什麼?
《尼布楚條約》,俄方稱《涅爾琴斯克條約》(俄語: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是清朝和俄國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於1689年訂立,也是中國政府首次與西方國家簽訂的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正式條約。簽訂該條約的結果使大清與俄羅斯分據了廣大土地,並一度阻止了俄羅斯的東擴。

紅色虛線為《尼布楚條約》規定的中俄兩國邊界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談判達成的條約,也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國體意義上的「中國」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西方外交條約文件上。
尼布楚條約

29x5x5x2 wrote:
以中國國號和俄國簽約...(恕刪)
aber0621 wrote:
如果以文化上的中國來...(恕刪)


寫的很清楚,
29x5x5x2 wrote:
所以你也證明了,自古...(恕刪)


胡說八道。
aber0621 wrote:
如果以文化上的中國來...(恕刪)


文化上中國 法統上中國

這當然都是亂扯的

目前國際公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國,其他都不是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29x5x5x2 wrote:
文化上中國 法統上中...(恕刪)

拜託你不要在這貼留言,程度太差,充滿意識形態。不想打你臉。自己退散吧
aber0621 wrote:《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談判達成的條約,也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國體意義上的「中國」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西方外交條約文件上。


又鬼扯了,尼布楚條約是中國還沒成立時發生的,那就是清俄條約

尼布楚條約正本就是拉丁文,當時根本沒有漢文本

200多年後才出現失真的漢文譯本,那是中國式的主觀思想翻譯的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yngtom29 wrote:
拜託你不要在這貼留言,程度太差,充滿意識形態


你無論述能力,只好東拉西扯,這可以理解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鬼扯什麼?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以對等方式談判達成的平等條約,該條約也被指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條約中的「中國」指蒙古地區和中國東北在內的整個清帝國[3]。

《尼布楚條約》以拉丁文、滿文和俄文為正式文本,當中拉丁文是基準。滿文本中沒有使用大清國(Daicing gurun)一詞,而是使用漢語「中央之國」的直譯(Dulimbai gurun)。條約(拉丁和滿文本)中還規定要使用拉丁文、俄文和「中文」(Dulimbai gurun i bithe)鐫刻界碑,翌年碑成,一面是拉丁文和俄文,另一面則有滿、漢、蒙三種文字。另外,清方所指的「中文」不是單一文字,而是包括了漢、滿、蒙三語的複數中文(Dulimbai gurun i bithe)[3][9][10]。

美國新清史學派學者、哈佛大學漢學家及亞洲歷史教授歐立德(Mark C. Elliott)表示,正是清朝將「中國」的定義從「中原地區」轉變成「國家主權」的概念,康雍乾之後的中國,是被清朝皇帝、滿人、漢人等其他族群共同認同並加以再造過的中國[11][12]。
29x5x5x2 wrote:
又鬼扯了,尼布楚條約...(恕刪)
29x5x5x2 wrote:
尼布楚條約正本就是拉丁文,當時根本沒有漢文本

沒有漢文本,但是有以漢文、滿文、俄文和拉丁文所刻的界碑,界碑上有條約內容,拉丁文寫的是"Sinarum",漢文寫的是"中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