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ium007 wrote:. 我們RD真的不上生產線的,不知道這步驟要練習多久, 產線的員工真辛苦..(恕刪) 你說說是那一家的RD不用進產線?鬼扯!即然你說你是光罩部門的RD ? 請講解一般處理光罩上的髒污Particle 、及更換Pellicle 的部驟?大概即可。這不是辛苦而是基本要求。也對啦、中國的RD不用進產線、產品規格異常時繼續RUN 難怪良率低
ionium007 對於產線上的辛苦作業員, 我們給予您最大的敬意,辛苦了。...(恕刪) 說清楚你是那家的光罩RD 可以不用進產線?別逃避自己說的話?你這種貨色連作業員都不夠資格。 還有即然是光罩RD 為什麼無法回答上述問題? 從你的言行舉止看來是RD沒錯、只不過是嘴炮RD [][]。
中芯測試首台浸潤式國產DUV 外媒估技術規格落後艾司摩爾17年中國測試首款自製DUV,技術直逼ASML 2008 年推出的Twinscan NXT 1950i。目前中國 曝光機 約 2008 左右 asml 做 浸潤DUVASML並 而是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經開始發展並量產浸潤式DUV 技術,並且在2000年代中期就已經是浸潤式DUV 光刻機的領導者。
taiwan2008 wrote:中芯測試首台浸潤式國產DUV 外媒估技術規格落後艾司摩爾17年中國測試首款自製DUV,技術直逼ASML 2008 年推出的Twinscan NXT 1950i。 2025年現在ASML最新DUV 2150i單次曝光只到38nm中芯測試的是28nm可能ASML重心不在DUV沒什麼改進但是說28nm落後38nm,而且是落後17年?
taiwan2008 wrote:中芯測試首台浸潤式國...(恕刪) https://hao.cnyes.com/post/195389德國蔡司:DUV比EUV重要,美國的錯誤制裁,讓中國成為了市場贏家最近德國蔡司放出了一個讓整個科技圈都炸鍋的觀點:DUV技術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EUV技術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顛覆認知?畢竟現在媒體天天在吹EUV有多麼先進,但蔡司卻說,真正撐起晶片產業的其實是DUV。有意思的是,美國的制裁非但沒有卡住中國的脖子,反而讓中國在成熟晶片領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兩個技術。EUV就像是晶片製造界的“法拉利”,技術確實很先進,但價格也貴得離譜。一台EUV光刻機要1.5億美元,中芯國際2018年買一台,就花光了整整一年的利潤。DUV更像是“公車”,雖然看起來沒那麼炫酷,但實用性強,成本也相對合理。蔡司的資料顯示, 全球80%的微電子晶片都是由DUV光刻機製造的,其中95%的晶片離不開DUV技術 。你看,這就像是城市交通一樣,法拉利雖然好,但真正承擔運輸任務的還是公車和計程車。成熟晶片的市場規模其實比先進晶片大得多 。拿汽車產業來說,一輛新能源車除了自動駕駛晶片需要7奈米製程,其他的電機控制、電池管理、車門鎖控制,全都是28奈米以上的晶片。這些晶片不追求跑分,只追求十年不壞、成本兩塊錢一顆。工業控制、智能家電也是一樣的道理。冰箱的晶片根本不需要什麼7奈米製程,只要穩定、耐用、便宜就行。中國大陸在28nm及以上成熟晶片產能中佔據全球33%的份額,而且這個優勢還在持續擴大。面對技術封鎖,中國選擇了一條很聰明的路: 先把成熟晶片市場做紮實,形成技術積累和產業生態,再逐步突破高端技術 。中國企業現在手裡握著大量的DUV裝置,這些裝置可以持續高效地生產成熟晶片。 一旦中國在全球成熟晶片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就等於深度融入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讓海外企業對中國產品產生依賴性。綜上,晶片戰又回到中國擅長的鄉村包圍都市,先把佔比6-7成的成熟晶片市場吃下再用成熟市場的利潤投入研發攻克高端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