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萌说 wrote:而大陆的实际利率实在是太高了,这和央行搞不定其他商业银行有关系。投资个股实际上就是跟着政治走,问题是政治怎么搞,谁都不知道。 大陸央行搞不定大陸商業銀行嗎?這裡的商業銀行是指四大銀行之外的地方銀行還是全包括?銀行板塊是否是個方向?
tteffuB 特肥吧 wrote:大陸央行搞不定大陸商...(恕刪) 是这样的,比如3年前商业银行给客户5%的利息,客户存5年,在这5年里面客户的利息不变。商业银行同时可以用客户存的钱贷款出去,赚2%的利息差价。如果央行喊降息,比如现在商业银行存5年的利息是1.8%。那么商业银行还是必须支付之前储户5%的利息。之前找商业银行贷款的客户也必须支付7%的利息。如果银行出现坏账,商业银行就会亏损。现在的问题是,贷款的客户还是要给7%左右的利息,我去某个县问过他们主管财政的官员,他们借钱利息在8-9%左右。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提高cpi,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通胀,但是现在大陆的cpi实在是太低了,7月只有0.5%。cpi高了贷款方的投资才能涨价,这是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目标,美联储把这个目标叫做“通胀预期”,每年2%左右。中国把通胀预期设置在3.5%(全国人大的决定,有正式文件)现在的问题是cpi太低,贷款方的货还要降价卖才卖得出去......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和日本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给企业和居民发钱,但是又有个大前提,美联储能买财政部的国债。但是中国的央行不能买财政部的国债,依据是银行法.....但是中国的央行又能买美国财政部的国债。这就很尴尬了,所以造成现在实际利率(台湾叫:实质利率)过高。实际利率有几种计算方法,常用的是十年期国债减去cpi。上面的文字差不多就是宏观经济的分析框架了。在细说就要看m1和m2的剪刀差。ppi和cpi的剪刀差这些了。
中元節,四姊妹回楚雄老家祭祖順便翻出庫存相冊,發給宅爸瞧瞧1)叔叔全家福與祖父合照,宅爸第一次看到靈照以外的祖父相片2)往生的新疆大姑,湖北二姑相片3)往生的叔嬸,1997 來台灣與宅爸&女王合照 ...... 我都忘記有這回事了 宅爸推估是改革開放後幾年,198x 民間才普及彩色相片大姊提及1989 先父返鄉探親後,叔叔立刻花 ¥2500 申請一支有線電話此事震驚了全單位+全小區 !註 : 當時一個月工資 ¥50
本周收到娃兒寄回的族譜 = 電話簿的厚度 家族在內地,族譜裡多數是農民,佔比 70%os : 一胎化之前,每一世生產力確實驚人 先父這一個台灣分支,紀錄算詳細了,足足有半頁不苛求資料正確,能寫進族譜就不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