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現國產DUV曝光機可生產8奈米及以下晶片

不吃菜菜小娃 wrote:
然後你說台灣沒有生產光刻機?是誰告訴你的?
沒多高等級啦傳統的Mask Aligner 
科毅科技

你似乎沒去看我引用的文章,
並不是我在笑,是引用文章裡的內容啦!

說這麼多光刻機技術,難道都沒感覺這邊是用大陸目前最弱的一環在和台灣最強的相比?
看看大陸能在被西方多年封鎖的情形下,自主研發出:
核彈、導彈、衛星導航、太空站、盾構機、高鐵、航母、引擎、大飛機、五代戰機...數不完,
幾乎所有的科技難關都一一被突破掌握了,足證其綜合實力有多強。
台灣呢? 在政策保護與外商技術合作的情形下,
幾十年來連一顆汽車引擎都無法掌握技術,更遑論其他?
現在幾乎只能在國際分工體系下賺些代工錢,就能如此自豪啊。

其實半導體技術的難度不會比航太科技更高,
只是產業鏈複雜且環環相扣需要國際的分工合作,
才會在技術封鎖下讓自主掌握的進度較緩慢。

但現在中國的成熟晶片產量已逐步佔領全球市場:
2024 年第一季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產量增加 40%,使中國成熟製程市場逐步站穩領先地位。
預計於未來幾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成熟晶片大國。市場預計到了2027年,中國成熟製程的產能將佔全球市場佔有率達39%,高於2023年的31%。
先拿下成熟製程,然後呢?
john65537 wrote:
不吃菜菜小娃 wro...(恕刪)

你認同所以引用該文章不是嗎?
然後你有找到中國製的Mask Aligner 了嗎?
什麼叫台灣本土連一台都沒有、卻要笑人家有本土技術能力的?

不吃菜菜小娃
市場很大、是材料及加工技術水平不行。
BigMac4Diet
別說這種半自動/手動設備,就算自動光刻機,要不是卡脖子買不到,大陸晶圓廠也是首選一線品牌,甚至二手貨也好,沒什麼人要國產機台。市場大但成熟,進入障礙反而高,合作賣機器賺就好了,何必自己做?[^++^]
john65537 wrote:
看看大陸能在被西方多年封鎖的情形下,自主研發出:
核彈、導彈、衛星導航、太空站、盾構機、高鐵、航母、引擎、大飛機、五代戰機...數不完

對!!!對!!!對!!!

都是完全靠自己研發

其他偷竊技術,挖走對手研發人員

都是假新聞,這樣可以了吧!!!!!!!!!!!

Rostec 知識產權計畫負責人葉夫根尼.利瓦德尼(Yevgeny Livadny)在 12 月 14 日說:「國外未經授權複製我們的設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過去的 17 年中,發生了 500 起此類案件。」、「僅中國一國就已經複製了飛機引擎、蘇愷(Sukhoi)飛機、艦載飛機、防空系統、便攜式防空導彈以及鎧甲中程地對空系統(Pantsir medium-range surface-to-air system)。」利瓦德尼說。

Rostec 針對中國對俄技術進行逆向工程(也稱反向工程)的投訴正值中俄兩國之間武器貿易興盛之際。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在 2014 年至 2018 年期間,俄羅斯是中共最大的武器供應國,占同期北京武器進口的 70%。

甚至連俄羅斯最先進的武器也允許對華出售。俄羅斯在 2015 年以 50 億美元向中國出售了 6 套 S-400 防空系統和 24 架 蘇-35 戰鬥機(Su-35)。
中國盜取俄羅斯軍武技術製作軍武仿冒品。

報導稱,儘管莫斯科對北京盜竊技術感到不滿,但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減少對華武器出口。專家說,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為俄羅斯淡化中國逆向工程提供了巨大吸引力。俄羅斯軍方主持的《紅星》電視台曾發表長篇報導,披露中國如何大規模仿製蘇聯和俄羅斯武器裝備,並列數了從上個世紀 50 年代至今,中國仿製的各種射擊武器、坦克和戰機等。報導說,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中,可以確信地說,95% 都具有蘇聯或是俄羅斯武器血統。

例如,中國在蘇制米格-21 基礎上仿製了殲-7 戰機,而中國為了熟悉相關技術走了 20 多年的漫長道路。此外,中國多年前曾試圖從俄羅斯採購蘇-33 戰機,但被拒絕。中國後來從烏克蘭獲得了一架蘇聯遺留下的早期蘇-33 戰機的原型機,並由此展開對殲-15 戰機的研製。
中國仿照蘇-27 戰機山寨了 殲-11B 戰機。

俄羅斯《軍工信使報》也曾披露,中國仿照蘇-27 戰機山寨了殲-11B,剽竊航母艦載機蘇-33 的技術山寨了殲-15,而轟-6 轟炸機也來源於蘇聯的圖-16。

報導稱,中國軍隊自 2012 年起裝備的步兵主力戰車,在外形上也讓人聯想到蘇聯和俄羅斯的兩款步兵戰車。此外,中共的元級常規動力潛艇也使用了俄羅斯的技術。

中國正在大規模盜版仿製俄羅斯武器裝備,俄羅斯技術集團負責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負責人利瓦德內最近對媒體說,從航空引擎到蘇愷戰鬥機,從航母艦載戰鬥機、到防空飛彈系統,再到攜帶型防空飛彈。就連俄羅斯的「鎧甲」式飛彈和火炮合一的近程防空系統,中國都出了類似的山寨產品。

俄羅斯技術集團目前控制絕大多數主要軍工企業,壟斷武器出口業務的國防出口公司現在也劃歸這家國有巨頭旗下。不過,許多俄羅斯軍事分析人士說,由於航空發動機技術複雜,中國的仿製並不順利,許多戰機發動機迄今仍然依賴從俄羅斯進口。

近年來,中俄表面交好,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大量武器裝備,但俄羅斯最先進的武器並不對中共出售,始終保持著跨代技術優勢。最近兩、三年來,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蘇-35 戰機和 S-400 防空導彈。俄羅斯軍方的《紅星》電視台說,中國採購蘇-35 戰機,是對這種戰機的新式引擎和雷達系統感興趣。軍事分析人士赫拉姆奇辛也認為,中國購買這些武器的主要目的還是離不開仿製。

但俄羅斯專家對媒體透露,對中國出口的蘇-35 戰鬥機引擎被仿製「幾乎不可能」。因為,俄方已經將戰機的所有 AL-41F1S 引擎,也就是 117S 引擎的關鍵部位焊死。想要接觸到引擎核心部位,就必須將整個引擎破壞掉才行。

俄羅斯退役中將葉甫蓋尼.布任斯基表示,中國版的蘇-35 戰機不會和俄羅斯空軍使用的蘇-35 戰機一模一樣。「我們有自用版本和出口版本,中國人非常擅長於複製各種東西。」他曾公開表示,俄羅斯不會在不採取任何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將頂尖技術交給中國。
「大千世界,無掛無礙, 自去自來,自由自在, 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