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部統計,中國2024年結婚登記為610.6萬對,同比下降了20.5%,同時,結婚率也在下降。儘管中共政府出台多項政策,包括發放現金獎勵,以鼓勵人們多生孩子。但由於經濟放緩、就業市場嚴峻以及社會價值觀的轉變,許多中國年輕人將結婚生子當成負擔,從而興趣缺缺。
中國的總人口已連續三年下降。從出生率來看,即使2024年是龍年,出生率略有增長,但仍是自中共建政以來出生率第二低的年份。
年輕人幻滅 結婚和生育成為負擔
據彭博社報導,當代中國年輕人面對經濟放緩和就業市場的嚴峻形勢,「生活水準會不斷提高」的信念已經破滅,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推遲結婚和生育。
這種對未來的幻滅已經演變成一種文化現象。「躺平族」 選擇一種低欲望、放棄奮鬥的人生態度;一些年輕人則自嘲為「老鼠人」,進入「擺爛」模式,每天宅居出租屋、靠廉價外賣度日、作息日夜顛倒,徹底放棄社會競爭。
耶魯大學社會學副教授臧曉露(Emma Zang)對彭博社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年輕人向上流動變得越來越困難。」「這種文化上的悲觀情緒是年輕一代不願將生育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他們不想在已經非常疲憊的生活中負擔更多責任。」
臧曉露說:「養育子女可能會導致社會地位下降或收入減少。如果年輕人感到生活或社會沒有希望,那麼生孩子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個人生里程碑,而是一種負擔。」
「這就是不生孩子的原因」
一位網友稱:「這就是我不生孩子的原因,因為對不起孩子。如果我生了孩子,我的孩子將會面臨怎樣的人生?」
這篇貼文寫道:「她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成為了一個普通人。讀書開始就要卷,中學6年,每天都要學到12點,就為了超過其他學生,能上一個好高中高大學。畢業了,成為一名合格的螺絲釘,輸送到社會。」
「成績好,去大公司,每天996甚至工作到11點,累到猝死。成績差,去工廠每天坐12小時流水線,去餐館每天站12小時端盤子,累得一身病。35歲時,失業了,年齡大了,找不到工作,只能去送外賣,寒冬酷暑,風裡來雨裡去,為了不超時穿梭在車流裡,最終死在街頭。」
貼文最後評論:「如果我生了孩子,我就是個罪人,是個殘酷自私愚蠢的混蛋,我怎麼敢說我是因為愛孩子才生孩子呢,我簡直是和孩子有血海深仇才把孩子生下來,我得是多恨孩子才讓孩子來到這樣的人間受這麼多苦!所以我不生孩子。」
他的文字引起大量網友共鳴,得到了超過18,500個讚與大量轉發。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