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資深賽車迷而言,90年代是個難以忘懷的時光,在F1領域中,V10甚至是V12自然進氣引擎展現性能的極致,代表McLaren車隊出賽的A.Senna,締造生涯勝利的巔峰,但也如同浴火鳳凰燃燒殆盡,給車迷們留下無盡的思念,但在另外一項指標性賽事--利曼24小時大賽中,1995年初次上場的McLaren F1 GTR賽車,一舉包辦GT1組別前四名的成績(綜合排名為一、二~五名),代表McLaren不僅在F1賽場表現突出,挑戰GT賽車領域也能發揮過人的實力。1997年,為了因應FIA對於GT1組別賽車的車長規則修改,因此McLaren以F1 GTR賽車為基礎,打造出一輛暱稱「長尾巴」的McLaren F1 GTR Longtail賽車,最終也取得GT1組別一、二名成績。
車頭加長與延伸的車尾,搭配面積更寬的尾翼,帶來更優異的空氣力學與下壓力,這項優勢在重視高速域表現的利曼24小時大賽中成為致勝關鍵之一,承襲F1 GTR Longtail精神所打造的McLaren 675LT,車名之中的「LT」即有向「長尾」致敬的意味,這部於今年日內瓦車展發表的全新車型,全球限量僅有500部,也因本車擁有極致性能與特殊收藏價值,台灣配額早就全數售罄,但總代理仍向原廠爭取巡迴展示的機會,在亞洲亮相的第一站就在台灣!

照片中即是1997年奪得利曼24小時耐力賽GT1組第一名的McLaren F1 GTR Longtail,加長的車尾以及寬大的尾翼帶來更優異的空氣力學,也能應付比賽中動輒時速300km/h以上的高速考驗。
McLaren F1堪稱是當代超跑的巔峰之作,不僅擁有極致空氣力學表現,優異的車體配重同時帶來絕佳的操控表現,前一後二的座椅配置亦堪稱經典,搭載動力來自於BMW M Power部門打造的6.1升V12缸自然進氣引擎,於最具代表性的McLaren F1 LM車型上,可輸出680hp的最大動力,搭配僅1062kg的車重,性能表現無懈可擊,至今仍是許多車迷心目中的夢幻超跑,也是收藏及拍賣市場上的稀世珍品。

從前方45度角看過去,可發現675LT的空氣力學設計奧妙之處,本車在設計之初,就以「準賽車」的標準著手打造,雖然原本的外型就十分講究空氣力學,但加入嶄新的前擾流組與垂直翼片,前保桿下方也往前延伸,接續車身側裙及側面導風口,整體的戰鬥氣息更為濃烈。此外,本車大量運用碳纖維與聚碳酸酯材質,車體、輪圈、空力套件與懸吊系統等諸多部位也進行減重,全車淨重僅有1230公斤,甚至較自家主力車款650S還輕了100公斤。

照片中可以明顯看到車頭向前延伸的設計,前保桿下方則是由一體式碳纖維擾流翼所取代,而前方大面積的進氣口設計,則有助於將空氣導致煞車系統,提升散熱功能。

與McLaren廠徽呼應的「飛鏢式」頭燈,雖然與650S的頭燈造型相同,但仔細往內部看,能發現標示了「675LT」字樣,證明其獨特地位。

原廠強調675LT搭載來自McLaren P1的專屬懸吊組件,車高較650S降低20mm,輪距也向外擴展20mm,加上配置抓地力優異的Pirelli Trofeo R競技取向輪胎,底盤戰力全面強化,難怪原廠強調本車具備直接上賽道的實力。

尾翼面積較650S多出50%,因此也具有較長的縱向長度,從車側看過去,的確具有「Long Tail」的外型特質。這組尾翼具備空氣制動煞車功能,搭配重新設計的後分流器,創造比650S多出40%的下壓力,達到210公斤的水準。

兩支圓形排氣管的造型與650S的方管設計不同,且以鈦合金材質打造而成,具備輕量化的效果。而下方造型誇張的分流器,同樣也是以碳纖維材質打造。

動力系統採用原廠型號M838TL之3.8升V8雙渦輪引擎,搭配全新渦輪增壓器與動力重新調校,最大馬力為675hp7100rpm、最大扭力71.4kgm/5500~6500rpm,使得0~100km/h加速僅需2.9秒就能達成,極速330km/h,更驚人的則是0~200km/h加速只要7.9秒,極為兇悍的動力表現,也令許多同級對手備感壓力。舉個例子,Ferrari最新的主力超跑488 GTB,0~100km/h加速為3.0秒,0~200km/h加速則是8.3秒。

展翅揚威的675LT僅有限量500部的機會,在配額全數完售的狀況下,車迷們也只能暫時欣賞展示車望梅止渴。不過,總代理趁此機會同時宣布,較適合日常駕駛的570S與540C將是下一波的引進車型,年底前將全數到位。

這次發表會還有個額外驚喜,就是為了紀念McLaren在1995年奪得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榮耀,今年正好屆滿20週年,原廠特別打造限量50部的McLaren 650S Le Mans紀念車型,稀有程度更勝675LT!本車是由原廠專門打造客製化車型的MSO部門操刀設計,採用Sarthe Grey限定車色塗裝,並搭載Le Mans版本專屬競技化輪圈,加上車頂進氣口與與輪拱散熱孔的設計,營造濃烈的競技風格。
|
最後,想必各位網友一定覺得看得不夠過癮,我們也在現場拍攝了影片,讓大家能從更多角度,進一步欣賞本車的競技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