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了,我留意股票行情許多年了,從一開始的不太方便到現今的隨時隨地,這也讓我養成即便手中無股票,股市有交易的白天,只要有空閒在家,我一定會打開電腦再開啟券商的看盤軟體。這種在家裡就能經由電腦螢幕即時追蹤某些股票的看盤方式,我早已想不起是哪一年才有的。這種你可以穿得非常家居甚至打赤膊也可的看盤方式,據說在以前只有超級VIP的股市大亨才能享受得到。
那一天──2018年4月16日──的中午,我在家用過簡單午餐後,上樓,看了一眼電腦螢幕,拿了根菸走到陽台,享受了短短五分鐘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滿足感之後,我決定賣掉戶頭裡唯一的一檔股票──中美晶。
不記得是從哪一本理財的書本讀到的(我的書櫃還留著以前買的、積了許多灰塵的六本理財書,有兩本是現今或許還有人會提起的二十世紀歐洲證券界教父科斯托蘭尼寫的)──但其實不必書本講,對於像我這樣一位得「儉腸凹肚」才能有閒錢可「投資」或「投機」的小老百姓而言,很自然地不可能像法人那樣,買一籃子甚至一缸子股票來「操作」,所以我的股票戶頭裡,最多只會有三家公司的股票。不過,法人不被允許的融資買股票,我倒是經常使用。
買進中美晶的確切日期我不記得了,只記得是去年9月中。以價格而言,因為投入的金額根本無須「分批」買進,所以我還記得是68加一些小數,是賣掉今國光後買的。
賣掉已漲了五成的股票,換成其實也曾漲過的股票,對或錯?今國光去年9月初那一段凶猛的漲勢,讓我得不斷提醒自己「股票漲多要捨得賣」、中美晶的「題材性」比今國光強很多。也因為如此,說賭也好,說投資也罷,還有不知道第幾手的某外資喊的中美晶的目標價,讓我在它第一次上百元時,沒動過賣掉或者說「停利」的念頭。我變得有點「心中無股價」,只執行每天有空的看盤,以及進到許久沒進去的討論股票的網站看看有無對中美晶的看法。
如同以往,無論盈虧,我買賣股票從未對另一半提起,也就是說,一直只有我開戶的券商的某一位業務員──即便網路時代買賣股票不需要打電話了──知道。4月16日股市收盤不久後,我的手機響了,陌生的電話號碼,陌生的女子,但非詐騙,是券商的職員,問我對權證、美元有沒有興趣,問我LINE的ID,還有我E-MAIL有沒有換,讓她方便傳遞資訊。她是看到我賣了中美晶才打電話的嗎?
買賣股票不是結婚離婚,所以我很快又買了新的股票──華晶科,一檔股價的表現從沒讓買過的人滿意的股票。不提大立光玉晶光,亞光今國光2017年都有所表現,它還是吳下阿蒙,董事持股比例不高不打緊,還把一半的股票拿去抵押,借券賣出的餘額一直都一萬多張。郭台銘有時候會以私人名義投資啥的,抵押股票無可厚非,但華晶科的董事……
有人說,股價漲跌的關鍵是營收與籌碼面,消息面只會害人,華晶科今年還是一樣無法脫胎換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