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透過銀行買國外公司債,扣掉各種名目的手續費,實際拿到的約一半多一些,4%也就大概2.X%,不計匯率。
在美國買債券ETF,BND年息約1.9%,BLV約2.7%,已扣除30%預扣稅且不計價差與匯率。
全球有發債的公司,幾乎在美國都買的到,選沒有預扣稅30%的標的,0費用,要降低風險就分散買,不要單押,九月的升息,一些好公司的ETD價格都低於25,母公司或其信評在投資等級,放到贖回,風險有限,除了利息,未來贖回還有價差。
買債券或債券相關ETF或ETD,都要注意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因為利率升,價格就會跌,不是長期投資的,就看價差在不在意。ETD分散買,整體平均年報酬6%應該不難。
我的理解是美國要再發生全球金融風暴,像雷曼倒閉的情況,應不致發生,因為幾輪的QE讓美國知道,印鈔票沒事。
總之,高報酬、高風險,風險是自己定義的,怕投資標的倒閉,定存最好。
ETD是目前我最大的部位。控制在平均6%的收益。
票面利率5.5%上下的的通常跌到25 (22-24)以下,而6%以上的標的大概跌到25上下(以前常到26)。
也就是評等越高跌得越厲害。
說說我第二大部位,基金,高收債基跟聯博美收基金都有。
美收有很大一部份是投資等級債,所以整體評等應該比高收債基高。
前一陣子看,近年美收跌得比高收債基大。
同樣的也就是評等越高跌得越厲害。
後QE升息年代,這樣是正常的,評等越高跌得越厲害。
事實上2014以後債就開始走低,2016那年還有反彈,現在又不行了。
應該還要熬幾年吧。不過,我很少去管這些本金,反正定期有配息進來。
另外用少數的錢玩玩股票,享受刺激避免老年癡呆。
camryvolvo wrote:
美國聯準會都報明牌...全球有發債的公司,幾乎在美國都買的到,選沒有預扣稅30%的標的,0費用,要降低風險就分散買,不要單押,九月的升息,一些好公司的ETD價格都低於25,母公司或其信評在投資等級,放到贖回,風險有限,除了利息,未來贖回還有價差。
買債券或債券相關ETF或ETD,都要注意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因為利率升,價格就會跌,不是長期投資的,就看價差在不在意。ETD分散買,整體平均年報酬6%應該不難。
追求穩定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