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算不一定正確,因為有人是二年一個Cycle,像我就是哈哈哈,
去年損失多少? 如果算賣出的當然是正的22%吧,二年Total:45%.
如果含定存股(好吧,就像你們所說的套牢股那10%),那又不一樣,
好像平(吃掉2018那一半11%左右,但2017還是賺22%),
因為我都出掉一半以上了,只留10%領股利.
重點是我帶小鬼去五星級飯店吃住油錢大肆慶祝十幾天,這一筆帳我還不敢算.

所以還是不要算.
下次我要大出就是2020了哦,很清楚吧!千萬不要來撿,其實我是比較喜歡賣給外資.
不要撿外資倒出去的貨



PS:為什麼我的Cycle是二年,不要問那麼不專業的問題,











....................每二年不是有一場選舉,我都這樣騙吃騙喝22年,呵呵
目前是
賺錢 5 人
賠錢 2 人

2018 年有 71.4 % 的人賺錢.
賺了大概有17%,基本上都是空國巨賺來的.....

空爆國巨爽訂賓利= =""亂亂操作都可以賺錢.....

繼續努力空國巨

重點,我覺得2018股票損益不一定準...像我賺錢賠錢起伏很大,不是每個月賺錢,說不定今年就大賠了,所以也許要統計用比較多年統計會比較準?
賺7倍多,感謝大同跟微星,但應該不能算是2018年,進場不是2018。
單純看2018年,那還是微星跟大同,因為高點賣出,跌下來回補再賣一次,算起來10幾%。
現在都還房貸去了,剩本金200萬在元大銀行,這是我原始的本金。
Cat1973 wrote:
這麼算不一定正確,因為有人是二年一個Cycle,像我就是哈哈哈.(恕刪)


的確每人計算方式不同,我用舊曆年當分界。

去年三月到十二月已實現獲利10xx元,沒錯,就是這樣。
但還有00717,00692的配息及幾萬元股利沒算在內。
沒賠,這樣算不算打敗大盤?

但去年初到二月過年前出脫賺了快80萬,那是之前佈署的,
有的放了三年如台新金,有的半年如中信金玉山金。
這怎麼算?
(2018/12/31 未實現資產 + 2018 已實現損益) - (2017/12/31 未實現資產) = 2018 年損益.

(2018 年損益) / (2017/12/31 未實現資產) = 2018 年獲利率 (虧損率)


目前是
賺錢 8 人
賠錢 2 人

2018 年有 80 % 的人賺錢.


hodson2013 wrote:
的確每人計算方式不...(恕刪)
年度盈虧的計算,我是採取以下方式。提供參考。

2017年年底,若手中有股票,那麼,假設以2017的年底收盤價賣掉了。
其盈虧列入2017年的帳。以此來結算2017的年度盈虧。

2018年開始,手上的股票就以2017年底的收盤價算我的入手成本價。
至於配股配息,我把它視為成本的降低,沒有在收到的即刻,就認列盈虧。
但在年底時,仍然假設以年底收盤價賣掉時,也認列了(為本年度之贏虧)。

會計學上,基於穩健原則,是以『成本市價孰低法』來做資產的評價。
而我個人記帳,則是採『市價法』。雖不穩健,但接近真實。
甚至,手中的美金外幣,也用年底的中心匯率,來計算本年度的匯兌損益。
所以,年底那天,很忙!

2018的台股,玩得很少,但總算是正數。
至於盈虧%數,這又牽涉到分母如何計算?
是以個人總資金為分母?還是以預計投入金額當分母?還是以實際投入金額當分母?
這又是另一個麻煩。所以,不提也罷。
總之,%數很低就是了。
我回來了 wrote:
(2018/12/31...(恕刪)



給你參考我的計算方式

累積損益 = 已實現 + 未實現


2018年買房,所以抽出投入資金,所以累積投入成本變成負的,當然這個不可能直接當分母,不然年度報酬率就變成好幾百 % 了。

這也是 市面是一直用零成本的錯誤觀念 在誤導大眾,帳面上會以為賺很多 % 。


更正.

(2018/12/31 未實現資產 + 2018 已實現損益 + 銀行證券戶餘額 (含股利)) - (2017/12/31 未實現資產 + 銀行證券戶餘額 (含股利)) = 2018 年損益.

(2018 年損益) / (2017/12/31 未實現資產 + 銀行證券戶餘額 (含股利)) = 2018 年獲利率 (虧損率)


目前是
賺錢 10 人
賠錢 2 人

2018 年有 83.3 % 的人賺錢.

真的比我預估的多.
我回來了 wrote:
真的比我預估的多 ...(恕刪)

以人性來說,贏者聒聒,輸者惦惦。
會來說的,賺錢的居多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